首页 - 经典推荐 -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- 正文 │ 文章推荐
能应五人

  演培法师讲述

  己三 能应五人

 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,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;应以长者身得度者,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;应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;应以宰官身得度者,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;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,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。

  此明能应五人,但这五人,不是普通人,而是在国家负有领导责任或有相当地位的人,他们原来不一定是信佛的佛弟子,但菩萨示现为他们的身分后,可以逐渐转化他们来信佛,而成为佛法有力的外护,使佛法在世间,更为广大的流行,以影响更多的人来信佛,这是很重要的。

  在应五人中,首先说应小王身。王在君主时代,为一国的主人,是统领整个国家的,具有无上的权威。在中国古代,诸位都知道,大国的国王称为大王,小国的国王叫做小王,所以小王是对大王而言。但在印度,除了一般国王,传说尚有转轮圣王,是能统一天下的,如铁轮王能统一南赡部洲,铜轮王能统一二洲,银轮王能统一三洲,金轮王能统一四大部洲。即此统一天下的轮王称为大王,一般小国的统治者叫做小王。小国的国王,不是一个两个,如古代的中国及印度,都是有很多小国的国王,这在佛经叫做粟散王,谓小王之多,如粟散在各地那样的多。

  国王,不论是大是小,都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,用现代的话说,就是国家的总统,或元首、主席之类。他们对国家的全体人民,负有保卫照顾的责任,即保障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所以一国治理得好与不好,在古代专猘时代,与集权的最高统治者,有著极大的关系。如国王是暴君或昏君,必使全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,遭受无穷尽的痛苦,过著牛马不如的生活。若国王是圣君或明君,处处爱护老百姓,时时关心老百姓,一切以老百姓的福利著想,不苛捐杂税以扰民,不无辜残杀以害民,百姓就可安居乐业,过著和平幸福生活。所以,一个国王对国家人民的影响是很大的。假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,能够信仰佛法,以佛法的五戒十善,教化人民,指导人民,使得全国人民,都能信仰佛法,奉行佛法,则这国家一定是和平安定的。发心行菩萨道的菩萨,所以要示现国王身,不是自己想做人民的统治者,而其目的是为度化人民。若国土中有类众生,‘应以小王身’去化度他才能‘得度者’,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就随顺众生的要求,‘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’。所说的法,当然不外五戒十善,使人民本此戒善,奉公守法,和乐相助,果能如此而行,不但得到佛法的受用和利益,并且能得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!

  人类众生的心理,大都是向上看的,若一国最高统治者,果能信奉佛法,并以佛法化民,必然会得到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,亦即百姓自然而然的来信佛法,所以佛陀曾将护持佛法的重任,付托国王。

  例如印度佛灭百年左右,有位统一全印的有名的阿育大王,就是佛法最有力的护持者。在他未信佛前,是个非常残暴的君主,经常随意将人亲自动手杀害,致使全国百姓非常震惊,并且给他起了一个恶名,叫做“暴恶的阿育王”,亦称为黑阿育。后来经一僧人的感化,即消灭了过去残暴的恶心,奉行佛法,进而大筑佛塔,供养佛陀舍利,以扩大对佛法的宣扬,并定佛教为国教,使印度成为佛教的国家。阿育王自己,亦一变而为仁慈、和蔼、爱护百姓的明君。过去对待臣民的暴虐手段,不再出现,从前“暴恶的阿育王”,不再有人叫他,代之而称呼他的,是“仁慈的阿育王”,亦即白阿育。黑是代表凶恶残暴,所以佛法说的恶业,亦名黑业;白是代表仁慈善良,所以佛法说的善业,亦名白业。

  阿育王信佛以后,不特是第一位佛教的传道帝皇,且是第一个认识到在治理国家时,宣传是极重要的君主。后来他对于王权,不当作是一种权力,而是看做建立和平、善意和慈悲的工具。而且,阿育王并不以自己国内对佛法的宣传,能达到边疆部落的成功为满足,还要到遥远的国家去宣传佛教的教义。曾派佛教使节到叙利亚、埃及、马其顿等国家宣传佛教,而最成功的宣传,可说是锡兰。现在我们常听到“世界佛教运动”这句口号,近代这句口号的喊出,不用说,太虚大师是第一人,但在古代印度,推进世界佛教运动的,不能不说阿育王是第一人。因此二,若说阿育王是观音菩萨的示现,是也未尝不可的。

  在阿育王之后,约在佛灭四百多年,又有一位迦腻色迦王出现,亦为佛教有力的护持者,对佛教的贡献是很大的。其他,如中国的唐太宗、隋炀帝、梁武帝、明太祖等国王,对中国佛法的普遍弘扬,也是尽过最大的努力的。中国向称隋唐是佛教的黄金时代,这一方面固然有很多大德高僧出现于世,努力佛法的弘扬;一方面亦得力于当时国王的护持和推动。这些,亦都可以看作观音的示现。

  在应五人中,其次说应长者身。长者,等于中国说的耆绅、士绅之类。依佛经说,真正的长者,应具有十德,就是姓贵、位高、大富、威猛、年耆、智深、行净、礼备、上叹、下归。于中,前五德属于身体方面的,后五德属于心理方面的。简单说:德望丰隆的,人格崇高的,德行美满的,财产众多的,知识广博的,年齿已尊的,信义孚众的,称为长者。为长者的,不论出现于社会的那一角落,都能受到广大人群的尊重恭敬。为长者的,不论做事或处理任何一个问题,都是极为公道正直的,诸如在乡间地方,往往有些事情诉讼多年不得解决,可是一经长者出来说句公道话,立刻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使大家心悦诚服的接受调解,可见长者的影响力之大。若他能信仰佛法,则对他具有好感以及恭敬尊重他的人,自然也就随之奉行佛法。观音菩萨深深了解这点,对世间的众生,若有‘应以长者身’才能‘得度者’,‘即’为‘现长者身而为说法’,劝他做人应该正直、公平、敦厚、朴实。一般人听到长者这样说,自然很乐意的接受,并且老实的照著去做。所以,信佛法的长者,感化力也是很大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身为长者,不能以佛法修养自己的身心,亦不能以佛法去化导一般人民,其长者的资格,也就成为问题。

  应五人中,第三是应居士身。居士,通常是指在家学佛之士说的,男的学佛叫男居士,女的学佛叫女居士,好像只限于学佛人的一种称呼。但在印度,不一定是学佛者的专称,如四种姓中的第三吠舍,就有居士一流,是指从事农、工、商而富有的人。不过,真正做个居士,也要具有四大美德:一、对于世间的功名官宦不去追求,换言之,不贪世间的荣华富贵,高尚其志而不愿事奉王侯。二、对于世间的种种欲乐享受,看得极为平淡,决不妄事追求,真正做到清心寡欲,且于内心蕴蓄有崇高德行。三、虽不追求财富,而家具有财富,且不重视财富,能以自己的财富,施舍广大的人群。四、自己以道自娱,即于修道中自得其乐。总之,“举凡不贪名利,不慕富贵,澹泊自持,廉洁隐居,明哲保身,人格高尚,或受三归,或持五戒,清净自修,不为烦恼所缠,任劳任怨,以身作则,叫做居士”。如我国古代在山林中修心养性之士,可称居士。这种人,道貌岸然,态度潇洒,逍遥自在。若以出家人身份去和他谈佛法,可能格格不入,若现同等的身分与之接近,久而得到他的信任,进一步就可引导他到佛法中来。所以若有一类众生,‘应以居士身’才能‘得度者’,观世音菩萨‘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’。菩萨现居士身的,在中国佛教中,可说是很多的,如古代的庞蕴居士,近代的杨仁山居士,对知识界文化界人士的感化,都曾发生过很大的影响,而有著很大的贡献。

  行菩萨道的人,不如声闻者的呆板,是可示现各种不同身分去化度众生的。所以修学佛法的在家二众居士,亦可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,问题是在做居士的人,本身是不是依于佛法而行?是不是依佛的正法去行化?如果是的,在家居士接触的人多,可从身语所表现的行为,以引导感化他人来归信佛法。这是在家居士的责任,不可推诿的!

  应五人中,第四是应宰官身。宰官,通指政府中的文武百官,是协助国家首领治理国家的。古代,除国王外,国家最重要的负责人,是辅助国王的宰相、丞相、首相,其他一切供职于政府的,皆可名官。以现在话说,就是公务员。如一国的总理,各院院长,各部部长,乃至省主席、县市长、乡村长等,无不包含在宰官两字之中。

  最高的官,如宰相、总理、或行政院长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所负行政的责任很大。小如一般的县官,古称父母官,对老百姓,亦有相当的影响力。假定宰官信佛,百姓亦会随之信佛。若有一类众生,‘应以宰官身’才能‘得度者’,观世音菩萨慈悲,‘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’。古今信奉佛法、护持佛法的宰官,是很多的。中国佛法能延续到今天,并仍继续不断的流传下去,宰官们的信佛与护法,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关系。因为长官信佛,其部下及人民,自然亦受感染而信佛法。

  一个良好的宰官,向上,对国家的最高领袖,必须竭智尽忠,向下,对所治理的百姓,必须爱护照顾,果能如此,那你信奉佛法,对佛法的弘扬,自然产生很大力量。不唯如此,还可运用宰官身以教化宰官。如军政长官,一方大员,不是普通人可以教化的,所以观音菩萨,随顺众生之机,示现宰官身分,为之说法劝导,令得身心解脱。

  应五人中,第五是应婆罗门身。常听佛法的人都知道,印度有四种姓的阶级,就是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。在这四种姓中,非常的不平等,婆罗门向被认为是最高的一个种姓。据摩奴法典说:婆罗门是从梵天的口里生出来的,在人间的职责,是属专司祭祀的僧侣,其地位特别尊贵,并且具有超越国王的特殊权力,除了祭祀之外,他们不用做任何工作。刹帝利是从梵天肩生出来的,在人间的职责,是指挥军队和管理行政的人,诸如国王和武士,都是属于这一阶级。他们虽然比不上婆罗门那么高贵神圣,但地位也相当高。吠舍是从梵天膝上生下来的。他们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,婆罗门和刹帝利两阶级所需的生活品,主要是由他们供给。所以这一阶级人物,包括农民、商人、手工业者。首陀罗是从梵天脚底生出来的,为最低下的阶级,所做的是下等职业,终生做牛做马,还要忍受无理的刑罚!

  这四种姓,不但在社会上的地位,是极不平等的,就是在宗教的信仰上,也是极不平等的。以在社会说,首陀罗要想与其他的种姓接触,是都不许可的。首陀罗在路上行走,假定脚踏到婆罗门身上照射下来的影子,也将罹杀身之祸。摩奴法典又这样的规定:“首陀罗用草叶触及婆罗门的身体,应行处斩”。由此可见社会上阶级,是怎样的森严了。以在宗教说,首陀罗是非再生族,其余的三姓是再生族。所谓再生,就是人死以后,可再投生做人,因为他们生前有读诵吠陀经典的权利。所谓非再生族,就是死了以后,一切也就算了,根本没有可能再来人类受生,因为他们生前没有权利读诵吠陀经典。所以印度的四种种姓,其不平等的阶级制度,是很明显而严格的。

  若世间有一类众生,‘应以婆罗门身’才能‘得度者’,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‘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’。为他们说什么法?说平等法,以明人类生而平等的,没有谁胜谁不如的差别,任何人不可自高自大,以为自己是“天之骄子”,或如以色列人所说“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”,或自认为自己这一种族,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。印度婆罗门,以为是世间最殊胜、最优秀的种族,经常要踏在其他的种族之上,控制他们,指挥他们,令他们服从自己。现在观音菩萨示现与婆罗门一样的身分,以身作则的到处表现平等的精神,以感化婆罗门,打破森严的阶级观念,信受人类以及众生一律平等的真理,本此平等的真理去行,逐渐得到究竟的解脱!

→ 有关“能应五人”的其他文章
· 下一页:能应四众
· 返回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