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门孝经 -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- 道源法师 │ 文章推荐
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殊胜

 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‘地藏菩萨本愿经’;在未讲经之前先‘悬谈’一下本经大意;也就是说要讲一部经,都必须先要把这一部经的大意讲明,这名字就叫‘悬谈’,悬者是‘远’意,先远远的谈一谈。这是讲经的规矩,久听经的人知道法师讲的是什么,可是初听经的人就不知道听到什么地方去了。那么今天所讲的是要如何对这一部经生起‘信仰心’。为了让大家发起信仰心,所以先把‘地藏经之重要性’跟各位谈一谈,这就是悬谈的题目。

  大藏经中经典很多,讲到地藏菩萨的经也很多,但是专经只有三种,专经就是专讲地藏菩萨的经。(请看参考资料):

  ‘地藏菩萨有专经三种:一曰地藏十轮经,二曰地藏占察经,三曰地藏本愿经,现在所讲的就是本愿经,然而因为经中文句易解,义理显明,竟致引起一般人之轻视,实为不当!

  虽然有三种地藏菩萨的专经,而我们所讲的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因为经文翻译的太浅显,很容易了解,而里边所说的道理,都是因果报应,多谈地狱名相,差不多识字的人一看就可以懂,也因为义理很显明,于是就引起一般人轻视忽略这部地藏经,这轻忽心一生起来,信仰心就生不起来了,如果您也认为这一部经是很浅显的经,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,用不著专心去精深研究,这实在不应当啊!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啊!

  ‘故在未讲之前,略言本经之重要性,藉以助发听众之信心,俾得本经之真实利益焉?

  所以在未讲地藏经之前,简略地讲一讲本经的重要性,帮助启发你的信心。我们听‘佛经’不是听世间的学问,听一部经要在经上得真实利益,真实利益是什么呢?就是‘改过迁善’,地藏经上说要深信因果。恶事不要做,一定要做善事,这个样子您就得到真实利益了。然而因果,善恶只是很浅显的道理,浅显的道理一忽略了,就发不起信心,所以一定要把信心给他引发起来,才能脚踏实地的改过迁善。

  第一段之重要性:‘犹如金册顾命’

  专猘时代的皇帝要册封太子,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继承,这个太子要受封过,封过的一个证明的东西就叫‘金册’。‘顾命’就是老皇帝要别世的时候,把国家重要的大事付托给大臣他们,这叫做‘顾命’,这个地藏经就等于那个老皇帝对太子,封的地藏王菩萨,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地藏王菩萨。等于‘金册顾命’那样重要的大事,所以这地藏经的重要在此。

  ‘经云:尔时世尊,舒金色臂,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,而作是言:汝观吾累劫勤苦,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......其有未调伏者,随业报应,若堕恶趣,受大苦时,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,殷勤付嘱。

  引地藏经证明说:‘世尊伸开金黄色的手臂,像师父对弟子般或父亲母亲摩小孩子的头一样告诉地藏菩萨说:‘你(指地藏菩萨)应当观察我释迦世尊累劫勤苦,为的就是要度化南瞻部洲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,仍然不舍弃教化这些刚强难化而受大罪苦的众生,已调伏者不说,那些还没有调伏的众生他造作恶业,造恶业就要受报,受报就堕三恶趣,最恶的就堕地狱道受大苦,那个时候佛已经涅槃了,谁去救他们呢?就靠地藏王菩萨;‘汝’指地藏菩萨,你应当忆念想到我世尊今天在忉利天宫,殷勤恳切的付嘱给你。’

  ‘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,悉使解脱,永离诸苦,遇佛授记。

  这释迦佛涅槃了,第二尊佛出世就是弥勒佛,在弥勒佛还没有出世以前,这个教化众生的责任叫谁负呢?叫地藏菩萨负,所以说你(指地藏菩萨)要负责任,在弥勒佛出世以前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统统你要救度教化,使他们都得解脱,永远离三恶道之苦,乃至六道轮回众生亦永离诸苫,将来遇弥勒佛授成佛之记。地藏经上这一段文非常重要,真是‘金册顾命’。所以说:

  ‘如世间国王,为国家之事,或册封太子,以预国事,或顾命元老,以掇朝政。世尊为度生之大事,岂无册封顾命之举乎?

  前面讲过,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事情,那个国王他要负责任,他一定要找一个继承人,就是太子。要册封太子,叫他参预国家的大事。或者到临命终要别世的时候,要顾命那‘元老大臣’,叫他们帮助太子来掇理朝政,‘朝政’就是国家政治。一个国家的事情,尚且还这样重要,世尊为度众生之大事,岂没有册封顾命之举动吗?

  ‘若无此遗嘱,则世尊涅槃之后,弥勒未来之前,一切众生将无依止矣!而一般外道,竟有‘释迦退位,弥勒掌教’之妄言,皆因未见地藏经之过也。是地藏经者,实乃佛教之金册顾命也,其重要可知矣!

  假若地藏经上没有这么一段付嘱之文,那释迦佛涅槃之后,弥勒佛未来之前,我们这些苦恼众生就没有依止了。所以地藏经里面,这一段文太重要了。而这一般外道,就是指‘一贯道’也叫鸭蛋教,他们说释迦牟尼佛已经退了位了,现在是弥勒掌大盘,而不是叫掌教,这就是妄言;他们根本就不看地藏经。这是劝我们佛弟子,你看了地藏经了,应该相信,释迦佛涅槃之后,有遗嘱付给地藏王菩萨,在弥勒佛出世之前负起度生的责任。弥勒下生经上有说:还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佛才出世。所以如果有外道在妄言胡说,可以叫他看看这一段文。那么这一部地藏经,就等于一个国家的老国王册封太子的那个‘金册’也等于顾命元老大臣的那个‘顾命’。所以这部地藏经在整个佛教的重要性,由此可想而知!

  第二段之重要性:‘现在正应合时机’

  有的人看过地藏经,说地藏经上尽讲些因果报应,多说地狱名相,按现在是什么时候了,现在是科学发达的时代,这部经已不合时代了,尽讲迷信;如果你也这么讲,那么你是在帮助那个邪知邪见的人来破坏佛教!你不是佛弟子!如果你是佛弟子,你应该宏扬地藏经,不应该帮那个邪知邪见的人说地藏经是宏扬迷信,那你自己岂不是变成邪知邪见的人了吗?

  ‘药无贵贱,对症者良;法无高下,应机者妙。

  我们上药店买药,并没有说什么叫贵药,什么叫贱药,对症的就是良药,不是价钱贵就是好药。譬如说你伤风感冒上药店去买药,价钱最贵的就是人参,你若患感冒,你吃人参,越吃感冒越重;那药不对症嘛!你若买了感冒的药,虽然价钱很便宜,但它能把你感冒治好,它就是良药。对了症它就是良药。那佛所说的法呢!‘法无高下’,金刚经云:‘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’佛法就是佛法,那有什么高的法低的法,‘应机则是妙法’,不应你的机,再妙的法,你都听不进,都不是妙法,应了机就是妙法!地藏经应了什么人的机,正应合现在人的根机。你说现在是科学时代、太空时代、登月时代、是廿世纪、廿一世纪;这都是那帮邪知邪见人来破坏佛法的话。地藏经正迎合现在的时代。不信你看:

  ‘观明莲池大师为比丘‘性安’撰地藏本愿经跋,可以知之。

  ‘观’就是看,‘明’,就是明朝,在莲池大师那个时候,有一个比丘叫‘性安’,他把大藏经里面那个地藏本愿经找出来,重新刻板,刻好了之后,请莲池大师作一篇序文。作在经文前面的叫‘序文’,作在经文后面的叫‘跋文’,你看看这段跋文,就知道地藏经正迎合现在时代的时机。

  ‘文云:地藏经译于唐实叉难陀。而时本译人为法灯、法炬,不著世代,不载里族,于藏无所考。

  跋文上说:地藏经是翻译于唐朝,而翻译的法师,是西域的实叉难陀所翻译。然而当时流通的一种地藏经的本子,其翻译的人为法灯、法炬二人共同翻译的,是什么时代翻译也没有写,法师是什么地方的人也没有写。在大藏经里面也没有这个文字记载可供考据。譬如金刚经、心经等都有译人,在藏经中只有实叉难陀翻译本有译人,而法灯、法炬的译人则没有记载在大藏经中。

  ‘虽大同小异,理固无伤,而覆实传信,必应有据。乃比丘性安者,承先志刻唐译易之。

  两种译本的地藏经,里面文字虽然只有小小不同,道理也没有什么大差别,按常理说也没有什么大伤,可是若要考核实证传之于后人令生信心,则这个地藏经是释迦佛在忉利天说的。应该有梵文本翻译传到中国来,在大藏经里必定有记载根据的。就是这个叫性安比丘的,承受他师父的遗志,把唐朝翻译的地藏经刻了版流通开,以取代当时流通的本子。

  ‘或谓是经,谆谆乎众生因果,地狱名相,无复玄论,不足新世耳目,奚用是订正为?

  或者有人说:这个地藏经里面说来说去,尽是谆谆乎地说众生的因果报应,说些地狱名相,没有什么玄奥的理论,也没有什么令世人耳目一新的地方,那何用再来订正它呢?莲池大师接著就讲地藏经的重要性!

  ‘噫!布帛菽粟,平时不如明珠,凶年则为至宝。救末法之凶年,是经岂可少耶?

  ‘噫’感叹之词:‘噫’不以为然之感叹词也。‘布帛’就是穿衣服的粗棉布料。‘菽粟’就是最平常所吃的米谷,在太平盛世固然不如明珠、宝珠。可是到了饥馑的凶年,明珠便不能当饭吃,更不能当衣服穿。你只要有米,有粗棉布那反而成了至宝,就不会饥饿受寒。佛法有正法、像法及末法。正法一千年、像法一千年、末法一万年,释迦佛涅槃之后,法运已经二千多年了,正法、像法时代都已经过去了。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末法时代,这个末法,就是佛教遭了凶年,就像没有布也没有米,救这个末法时代的凶年,你跟他谈最玄、最妙、最难懂的那个玄奥之佛法,最不容易研究,很不容易了解。而这个地藏经多谈因果报应,多谈地狱名相,正是救末法凶年的众生,这地藏经可以少吗?一定要地藏经才可以拯救末世之凶年!

  ‘若夫‘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!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!’探玄之士,试终身味之。地藏经多说因果报应,实的现时应机之妙法,有志救世救人者,岂可忽诸?!

  这地藏经,你以为经文容易懂,而往往把它玄奥之理给忽略了。例如地藏菩萨叫做大愿菩萨,他的愿怎样大呢?就是这十六个字:‘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,’就是只要还有一个众生在六道轮回受苦,地藏王菩萨就不证菩提果;六道众生属地狱里的众生最苦,他发愿要把地狱众生度空,假若地狱还没有空,只要还有一个众生在受苦,地藏菩萨他誓必不愿成佛!’如果你是个探玄之士,喜欢研究玄奥道理的人,那么你好好研究,你研究一生一世都研究不完这个道理。地藏经上多说因果报应,这正是迎合现在的时机的一个妙法,假使你有志愿想要救世救人,怎可把地藏经忽略了呢?这个时代,谁要是多谈因果报应,谁就挨骂!骂什么呢?骂你迷信,谁也怕戴迷信的帽子,所以都不敢说因果报应,那么佛教永远不能宏扬兴隆,而众生永远不能得度。佛教没有人讲因果,众生就不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,于是这个社会越来越乱,打开报纸社会版你看看,杀、盗、淫、妄、层出不穷,杀父、杀母、抢劫诈骗;他怎么敢造这些大罪业呢?就是因为不知因果!他就不怕因果报应。还有我们中国的儒教家,他是讲‘体’讲‘仁’,那些做恶的人他说要打椡孔子的儒教,他说儒教是‘吃人的礼教’,谁要是信孔子的教,谁要是讲礼讲仁,那你就是‘帮凶’,因为那礼教他是吃人的,他为什么要造这个恶口呢?因为他做事不能合礼合仁,所以他先要打椡礼教。因为他做事不讲因果,所以他先要打椡因果。我们知道他不讲礼不讲仁要造恶;不但害别人;害自己;更害一切人;所以我们不能怕戴这迷信的帽子,尤其是出家人;我们更应多宣传因果报应,才能救世救人;才是真正的度众生。

  第三段之重要性‘属于密宗的要典,地藏经属密部。

  这个大家要注意,有的人不懂说是讲经都属于显教,念咒都属于密宗。但地藏经就是属于密宗的经典。显宗跟密宗有什么不同呢?

  ‘显宗都以理显事,密宗都以事显理。地藏经之少谈玄理者,即在经中所指示之事相上,无不显发妙理也!

  要把这句话牢牢记住,不是讲经属于显教,念咒属于密教,不是这个样子。显宗多以理来显事;先讲道理,把道理讲明白了,再显出事相。密宗宏扬密法,多以事显理,先教你照这个事相去做绝不会错误。因为这事相都是由真理显发出来的,看到地藏经经文所谈玄奥的道理很少,因为他属于密宗,密宗他注重事相,所说因果报应是事相,地狱名相是事相,这些事相如果与佛教所说的妙理若不相契合,那地藏经根本不会翻译到中国来,就算翻译到中国来,古大德也不会宏扬。因为他所说的事相,统统都与佛所说的妙理相合,皆是藉事显理的密典。

  第四段之重要性:‘是乃佛门孝经’。‘地藏经科注之著者灵乘大师,其缘起曰:地藏本愿经者,乃我佛所说之孝经也,原其说者,弭不知恩分之深谤、隆谕亲于道之大本也。’

  这部地藏经只有一部注解,就是灵乘大师所著的‘地藏经科注’,后来弘一律师请他的一个同学著了一本‘地藏经白话解’,但也是依著科注翻译而成白话的。灵乘大师在他的科注缘起文上说这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。儒教也有一部孝经,就是为人儿女的应当孝顺父母。释迦佛为什么要说地藏经,推原他所说的意思,就是要消除社会上的人,都诽谤我们出家弟子、佛弟子不知孝顺父母,不知父母恩深,这是一个甚深的毁谤。地藏经正可以消弭这种诽谤。‘隆’是兴隆,要兴隆谕亲于大道之大本也,佛教行孝,要行大孝,要叫父母能够学佛道,修学佛法,出三界永离诸苦,究竟得乐,这样才能真正报父母恩,真正行大孝。

  ‘是以我彿,将熄应火,升忉利天,为母谈说,令见道迹。正以示出世之大孝,其在我释氏欤!

  ‘将熄应火’,就是那个应化身,等于智慧火,这智慧火要熄灭了,就是应化身要入涅槃了,于是将熄应火,还没有入涅槃之前,上升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,令母亲能够见到佛道之迹象。令修佛道,正显示佛弟子出世间之大孝,实在是在我释氏佛教门中啊!

  ‘然必乘时放光、集分身地藏于天宫者,举行孝之样子也,以大士因地、为婆罗门女、为光目女皆因救母,始发僧那。与我佛之心,同声合响,故说此地藏本愿之经也。是地藏经者.实佛门之孝经也。其重要可知矣!

  释迦佛为母说法,为什么乘这个时候大放光明呢?把地藏菩萨所分身地藏菩萨都招集到天宫来干什么呢?‘举行孝之样子’: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就是孝子。‘僧那’是梵语,华译叫‘大愿’,地藏菩萨在因地的时候,做过婆罗门女、做过光目女,皆因为救度他母亲,始发菩提大愿;与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,报母亲的恩,那个志愿相同,等于同声合响。所以说此地藏经者,实佛门之孝经也。

  第五段之重要性:‘诸祖皆共崇信’

  历代的祖师皆崇信地藏经。前面说过莲池大师他崇信地藏经,还有明朝的蕅益大师,他说:

  ‘智旭深憾夙生恶习,少年力诋三宝,幸赖善根未损,得闻本愿尊经,知出世大孝,乃转邪见而生正信。

  ‘智旭’就是蕅益大师的法名。深深遗憾我前生前世有这个恶的习气。这蕅益大师十几岁就会作文章。他学的是儒教。年青时极力诽谤三宝,所幸善根尚未丧失,能够听闻到地藏菩萨本愿经,才知道出世间之大孝,才得以转那邪知邪见,而于佛法生起正信之心。(后来蕅益大师出家而成为一代的大祖师)。

  ‘又民国弘一大师:‘自惟剃染以来,至心归依地藏菩萨,十又五载,受恩最深,久欲辑录教述,流传于世,赞扬圣德,而报深恩,今其时矣!’

  弘一大师是民国的人,俗名叫李叔同,做过大专学校的教授,出了家叫弘一大师,持戒精严,专宏四分律,所以又称弘一律师:他自己思惟,自从剃头著染衣出家以来,至心的归依地藏菩萨已经十五年了,受地藏菩萨的恩最深,早已想到要把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事迹辑录出来,编成本子,流传世间。以赞扬地藏菩萨的圣德,报地藏菩萨的深恩,现在正是时候了。(弘一大师作了一本‘地藏经圣德大观’这本书。)

  ‘蕅益、弘一皆一代祖师,其崇信地藏经,不遗余力,我辇后学,知所取法矣!

  明朝的蕅益大师,民国的弘一大师都是一代大祖师,这两位大祖师尊崇诚信地藏经不遗余力,我们后来的学人应该跟祖师学,应该相信地藏经啊!

  现在打开经本看看地藏菩萨像。这个地藏菩萨像是我们中国供的地藏菩萨像,旁边的两个侍者,左边的这个青年和尚是‘道明和尚’,右边的这个老长者叫‘闵公’,看后边有一段文说明:

  ‘按神僧传云:佛灭度后一千五百年。地藏菩萨降迹新罗国主家,姓金,号乔觉。唐高宗永微四年。年二十四岁,祝发,携白犬善听,航海西来。至安徽青阳县九华山。端坐九华山头七十五载。

  佛灭度涅槃以后一千五百年,地藏菩萨他能分身无量数,就分个身到新罗国,降迹生国王家。‘新罗国’是古国名,于朝鲜半岛,为三国之一,另有‘高丽’、‘百济国’,合起来就是现在的韩国,降生帝王家当太子,姓金名乔觉,于唐朝永徽四年年廿四岁,国王不做就出家了,带了一只白犬叫‘善听’,怎么叫‘善听’呢?因为这金乔觉出了家,他要是打坐,这白犬就在旁守护不动,他要是拜佛、念经,它就坐在旁边听闻佛法。他携白犬善听航海到中国来,韩国在我们中国东边所以叫西来,到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,也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,一住七十五年。现在九华山上有一个‘地藏寺’,那是后来造的。

  ‘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,成道,计年九十九岁。时有阁老闵公,素怀善念,每斋百僧,必虚一位,请洞僧足数。僧乃乞一袈裟地,公许之,衣遍覆九峰。逐尽喜舍。其子求出家,即道明和尚。公后亦离尘网。反礼其子为师。故今侍像,左道明,右闵公,职此故也。菩萨入定二十年,至正德二年七月三十日显灵起塔。至今成大道场。

  于唐朝开元十六年七月卅日夜成了道,年龄九十九岁,我们每年给地藏菩萨做圣诞就是七月卅日,其实也就是金乔觉的成道日。当时有一个长者,叫闵阁老,阁老是尊称他的官,他做大官,大家不敢直称名字,叫他闵阁老,所以名字也失传了。当发善心斋僧供养一百位出家人,一定要留一个位子等洞僧,请他凑足一百个出家僧,这金乔觉看闵阁老是个正信老居士,敬重他,就跟他化缘,乞一块袈裟大小的地,那闵公答应了,随即把袈裟取下来往空中一撑,显了神通一件袈裟就把九华山九个山头全覆盖住了,这闵公本就素怀善念,这一看洞僧有大神通,很欢喜:‘好!’九华山全舍给你。九华山又叫九峰(或九子山),因为有九个山头,像莲花的花瓣,所以叫九华山。山高三十华里,上山到十五华里有肉身塔,肉身塔再过去有座闵院,是闵阁老住的花园,经过闵院再往上爬十五华里到九华山顶是‘地藏寺’,才能看到山势雄伟壮丽大大的九峰围绕著。闵公的儿子求出家,法号叫‘道明’。闵公后来也出了家,反礼其子为师。站在菩萨右边。我们中国以左为上的缘故。菩萨入定二十年,到唐肃宗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显灵起塔、建寺,终于成为中国四大名山的大道场。所谓四大名山:一、浙江省普陀山:乃观音菩萨的道场。二、安徽省九华山,乃地藏菩萨之道场。三、山西省五台山,乃文殊菩萨之道场。四、四川省峨嵋山,乃普贤菩萨之道场。

  ‘地藏菩萨;在释迎牟尼佛寂灭以后,弥勒佛未生以前,众生赖以救护,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,始愿成佛。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,其状圆顶,手持宝珠及锡杖以救苦难。

  释迦佛灭度以后,把我们这些受苦的众生交给地藏王菩萨,因他发大誓愿:‘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’他要度六道众生,所以示现人间或天上,或示现于地狱之中,他的像是比丘相,圆顶光头,手持摩尼宝珠及锡杖,以救度苦难众生。释迦佛就是比丘相,他因为要住持佛法。所以不能现菩萨相。菩萨相就是头戴花冠,身配璎珞。我们所供奉的西方三圣,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就是菩萨相。释迦佛付嘱地藏王菩萨:弥勒佛未出生以前,由他住持佛法,他要做个好榜样,所以现比丘相。有的人说地藏王菩萨常在地狱里度化众生,阎罗王是地藏菩萨,这是错误的。既然是比丘相,那我们常看到的地藏王菩萨,为什么要戴著五方毗卢帽呢?因为我们中国在唐朝时密宗大兴,放焰口的佛事很普遍,放焰口就是密宗的佛事,焰口佛事正座中间就代表了毗卢遮那佛,所以戴著毗卢帽放焰口,这放焰口的人就是破地狱啊,救度地狱的众生!这就是地藏菩萨的事,所以地藏菩萨也应该戴那个帽子才庄严,这是后来佛弟子给他加的毗卢帽。

→ 有关“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殊胜”的其他文章
· 下一页:解释经题
· 返回目录
· 上一页:跋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