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》
要认真、要细心,努力去学习,明了佛制戒的因缘,从制戒因缘里面就体会到善恶的原理原则,你能体会到。然后要了解佛所制定的每一条戒,理论的依据是什么,相状是什么,所谓戒相、戒行,以及这条戒、这个教诲,怎样落实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这就讲求开、遮、持、犯。你要不把它搞清楚,怎么能受持?条条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戒律是活活泼泼的。所以戒律称为清凉、戒律称为解脱,哪里像现在一般人看到:戒律是吃人的、戒律是束缚人的。他全搞错了,他不了解戒律是一门大学问,博大精深,他的的确确望文生义。诸佛如来看到,古人常讲:“望文生义,三世佛冤。”三世佛都喊冤枉,你把佛的意思完全解错了。
三学,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,大学问!就是五戒也不简单,不要看轻了。人往往把五戒十善看轻了,它是属于根本大戒,你不了解它的好处,你怕它、畏惧它。听到经、论,讲理还不错,可以去听听;听到戒律,吓死了,不敢来了。所以我过去常讲:“讲经、讲论的听众还很多;如果讲戒,没有人来听了。”为什么?他坐在那里听到,句句都不舒服,都好像在那里骂我、在那里教训我;算了,不来了!他受不了。所以戒律很难讲。戒律要讲得真正透彻,才能叫人听到生尊重心、生欢喜心、生敬畏心、生惭愧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