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华严经讲记》
大乘佛法的标准是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,不是叫我们用这个标准去批评别人,而是用这个标准来省察自己。第一个平等对待,我有没有做到?第二个和睦相处,我要跟别人不能和睦相处,你在佛法修学上,就是一年级这个标准你没达到。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是自然的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所以我讲到真实处,本来是包容的,本来是尊敬的,不求别人包容我,我包容别人;不求别人尊敬我,我尊敬别人。为什么?我觉悟了,他迷惑。他迷惑,他的性德变成烦恼;觉悟的人烦恼变成智慧,智慧是性德。迷悟一看就清楚,太明显了。
你仔细看这个人,他对于一切众生是不是平等心?跟一切众生是不是非常和睦相处?他能不能包容?能不能尊重别人?能不能敬爱别人?能不能以诚信待人?真诚信赖。他能不能关怀别人?能不能照顾别人?能不能帮助别人?从这边看。这些我给你讲全部都是性德,真正觉悟的人自然现前,这不是学来的,自性本来具足的。如果他的心态跟这个完全相反,那是凡夫。
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统统都是性德的标准,最平常讲的十善。“不杀生”,不杀生的意思很广,绝对不会有念头伤害别人;如果起个念头要破坏别人,这是属于杀生里面的。“不偷盗”,偷盗是令人财物受到损失、受到损害,绝对没有这个行为。“不淫欲”,真正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。“不妄语”,跟如来一样,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,觉悟的人自自然然做到,没有做到的人没有觉悟。决不“两舌”,两舌是挑拨是非;“绮语”是花言巧语,欺骗众生;“恶口”是说话粗鲁,讲话很难听,语气、态度都不善,这叫恶口。意里头,“不贪、不瞋、不痴”。这十条是性德,反过来是十恶。
十恶是谁造的?六道凡夫造的。没有觉悟之前,没有开悟,也就是说你学佛没有证得须陀洹,没有证得初信位的菩萨,你是凡夫。凡夫依佛的教诲修十善业,生三善道。十善有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品天道,中品人道,下品修罗道,修十善。要造十恶,十恶也有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品地狱道,中品饿鬼道,下品畜生道。如果觉悟了,转十恶为十善,那是性德,那是属于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。他那个跟世间人转恶为善意思不一样,功德不相同。没有觉悟的,是要依靠佛菩萨的教训,佛教我这样做,我一定要这样做,佛教我不可以做,我决定不能做,这是世间人,有个外面力量约束你。但是觉悟的人不是的,觉悟人是自性觉、自性正,那不一样,那是属于功德;功德跟福德差别在此地。佛菩萨教你怎么做,你就认真学,这是属于福德;什么时候开悟了,福德就变成功德。所以自己觉悟之后,不需要别人督促你、诱导你,自发自动,这是功德,功德跟福德我们要有能力辨别。
——摘自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(第1168卷)【诸佛子。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。彼关钥世界中。或名败坏相。或名如坏器。或名我所成。或名诸趣身。或名数流转。或名众恶门。或名性苦。或名可弃舍。或名无味。或名来去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