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摘 - 华严经文摘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到彼岸

出自《华严经讲记》

梵文波罗蜜多翻成中文就叫到彼岸,这一个术语在古印度是很普遍的流行在各个阶层的社会里。佛说法总是用最浅显的、最通俗的名词术语,来传达最高的智慧,这样子才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,这是佛的善巧方便。用现在话来说,是他智慧高度的艺术。“到彼岸”是从梵文直译过来的,我们中国人很少有这说法,中国人有什么说法跟他相似的?到家了,功夫到家了。印度人讲到彼岸,中国人有“到家”这术语。

无论做什么事情,你做出有优异的成绩,人家就说:这人功夫到家了。写字书法写得好,别人也赞叹:他功夫到家了。画画、弹琴或者是技术能力成熟,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说“到家了”。印度人讲波罗蜜多,到彼岸。换句话说,它的含义在中国学术里面的成语就是“圆满成就”。诸位想想圆满成就,更高的再加两个字,“究竟”圆满的成就,无以复加,不能比他再高了,这印度波罗蜜多有这意思在。

所以你看般若,《般若心经》,它都加一个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般若是智慧,加上波罗蜜多,我们称它作究竟圆满的智慧,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翻成中国意思。六波罗蜜,六度!布施波罗蜜,究竟圆满的布施,或者是布施已经做到究竟圆满了;持戒波罗蜜,持戒已经达到究竟圆满了;忍辱波罗蜜,忍辱功夫到究竟圆满了。我说这几句话,诸位应该能体会到了,这就是‘到分别彼岸’。布施是一桩事情,持戒是一桩事情,忍辱是一桩事情,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这分别。除六度之外,八万四千法门,八万四千波罗蜜多,这就是到分别彼岸了。

总而言之,“到分别彼岸”的意思就是不论什么事,无论是哪个法门,样样圆满,样样第一,究竟圆满就是第一,没有第二。在修行果位里头亦复如是,像菩萨的五十一个位次,十信位到第十信,信位圆满了,分别彼岸;再往上面去十住,到第十住,十住圆满了,十行圆满了,十回向圆满了,十地圆满了,等觉圆满了,这也是分别彼岸。小乘须陀洹圆满了,斯陀含二果圆满,阿那含三果圆满,阿罗汉四果圆满了,这都叫做分别彼岸。就我们现实生活当中,佛教导我们样样都要圆满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做什么事情,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尽善尽美,那就叫到彼岸。

无论做哪一桩事情,吃饭,饭桌干干净净,一丝毫染污都没有,摆得整整齐齐,一点错乱没有,这也是分别彼岸。餐具清洁整齐,放置有秩序,中国古时候很讲究,三个菜、四个菜,每一个菜放的位置都有一定的,不能错乱,现在人不懂。你们要想知道,你去念《礼记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仪礼》,这里头通通都有记载。现在人没有人学了,学了也没用处。为什么?这社会上大家都不讲究了。但是这是一般常识,这些也都是学问,符合规矩。规矩目标在哪里?让受用的人方便,这是原理原则。

我们总得要想到,老人、病人特别照顾。老人年岁大了,身体逐渐老化了,他的饮食起居跟一般人不一样,他要吃软的,稀质容易消化,让他容易吸收养分。无论是饭菜都要软一些,煎炒一类的东西尽量避免,他吃了不容易消化!蔬菜里面如果太老了,不适合给老年人吃。养老是中国一门很大的学问,总而言之,一个大原则,圣人的教诲最高的原则,不是为自己想,处处替别人想,处处希望别人方便,那就没有不如法的。疏忽,粗心大意疏忽那是过失,所以你不学,不学就很难避免过失。学问没有别的,希望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没有过失而已。

在这地方这一个名词术语,波罗蜜多,我们知道它里面的含义非常广泛,不是指一桩事情说的。在佛经里面诸位很熟悉的六波罗蜜,它决定不是六个,六波罗蜜这是六条,每一条里面所包含的都是无量无边。佛讲经教学不能不用归纳的方法,譬如讲布施,无量无边布施的项目,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,这三大类: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每一大类里头又可以分很多类,财施里头大分有内财布施,有外财布施,愈分愈多!所以到彼岸这意思就很广泛很广泛。“到分别彼岸”里头总的意思,就是教导我们样样都要圆满,不要有欠缺,这是这一个名号里头真正的含义。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没有一样不圆满,到分别彼岸。

——摘自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(第1051卷)【或名到分别彼岸。】

→ 有关其它文章
· 修行是真难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