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摘 - 华严经文摘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三宝的教育

出自《华严经讲记》

祭祖,它真正的意义就是提倡孝道,我说得很多。中国这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上能够延续五千多年,而且一直维系着大一统的局面,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了。英国汤恩比博士非常赞叹,他是一个历史哲学家,什么道理维系着这样长久统一的局面,汤恩比博士不知道,他只看到事实,他不晓得里头的道理。我说了,中国有三宝,这三宝维系着长治久安统一的局面。这三宝第一个,就是“祠堂”。祠堂用意在哪里?教孝、劝孝。第二,“孔庙”。孔庙代表师道,它教人的是尊师重道。你们诸位想想看,佛在“净业三福”里面头两句话教我们的是什么?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”;“孝养父母”是祖先纪念堂教的,“奉事师长”是孔子教的,中国文化的基础,根在此地,这是二宝。还有一宝,“城隍庙”,这是大家想不到的。城隍庙教什么?教因果教育,就是种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,一定受恶报。这是中国五千年来维系大一统的三宝。

这三宝有个总护法,带头给全国人民做模范、做榜样的是谁?皇帝,国家领导人。祭祖教孝,祭孔教敬,祭鬼神教善恶报应。中国幅员很大,在从前学校并不发达,所以,没有读过书、不认识字的人太多太多了。但是他们都有德行,他们德行从哪里学来的?就是这三宝教的,他知道孝亲,知道尊师,知道因果报应。现在这个三宝都没有了,往后怎么办?谁都不敢讲。这个三宝不是别人把我们消灭掉的,是我们自己消灭的。所以今天整个世界动乱不安,我们也参与和平工作,真正要社会安定,和平落实,说老实话,一定要靠中国古时候这三宝,孝亲尊师,相信因果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

基督教、天主教《新旧约》里面讲,耶稣说,“你种什么,你将来所收的就是什么”,这个教育是因果教育。印光大师一生,你看看他的《文钞》,实在讲,他就强调这三桩事情。儒家讲的伦理道德、孝亲尊师是根本;因果教育,儒释道三家都说。今天我们要做的,为世人现身说法,所以,世人不知道祭祖,不知道孝亲,我们来提倡。父母虽然不在了,念念不忘,时时刻刻念父母恩。我母亲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懂得做人的道理,也就是说,她从小受过三宝的教育,一生心地善良,欢喜帮助别人。所以,人不能够不知道孝敬父母,你能够孝顺父母,你才能友爱兄弟。你不爱兄弟,父母心里头难过!兄弟人多,都是父母生的,我们要让父母心情快乐,就一定要兄弟友爱,妯娌和睦,父母看到很欢喜!如果兄弟天天吵架、打架,彼此互相不往来,你说父母心里多难过,那叫大不孝!

我们要做出榜样,在学校里念书,尊敬老师,友爱同学,功课很好,父母欢喜。如果你在学校不是个好学生,功课也不好,跟同学也不能相处,也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,你的父母多伤心、多难过,叫大不孝!你在社会上工作,不能够尊敬你的长官,或者你在人家公司行号里做事情,你不能尊敬经理,你不能够谐和你的同事,工作不能够尽忠,你的父母都操心,你的父母看到难过,都是属于不孝。你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,不知道爱护自己,不知道照顾自己,处处让父母操心,叫大不孝!

孝养,“养”,可不容易!一般养都是讲三方面,才圆满。“养父母之身”,父母一生照顾儿女,儿女长大了,他老了,他的物质生活你要照顾到。你的收入一定要拿一部分供养父母,给他做生活费用,这养父母之身。第二,“养父母之心”。要让父母晚年很快乐,那就讲你的家要和。对兄弟、对家族,你这一家有堂兄弟,有表兄弟,这个大家族统统都能和睦相处,你的父母心才快乐。你有好的老师,有好的同参同学,你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履行道德,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,你的父母有面子,很光荣,这是孝道,这是养父母之心。最后,“养父母之志”。父母对你的希望,希望你做圣人,希望你做贤人,学佛的人,希望你将来能作佛、作菩萨,能普度众生。你真正能做到,这个人是菩萨的父母,连鬼神都尊敬,哪一尊佛不孝亲尊师,哪一尊菩萨不孝亲尊师,哪一个阿罗汉不孝亲尊师!所以孝养父母不容易!

奉事师长也不例外。中国古时候,每年都祭孔子,孔子生日这一天定的祭孔。祭孔是什么?是提倡师道。在家里面有父母教,在学校里老师教,父母跟老师才把你教出来,所以老师的恩德很大。现在家庭没有伦理教育了,学校也没有伦理教育了,社会也没有了,还残余一点点在宗教里头。宗教里面还有一点伦理道德的教育,但是非常脆弱,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,衰落的幅度非常非常之大。象我这一代,跟你们底下这一代,落差就非常大。这样如果再传个两、三代,宗教里面的伦理道德教育也没有了,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了。

——摘自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(第1176卷)【或名净现。】

→ 有关其它文章
· 好心做错事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