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摘 - 阿弥陀经要解文摘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念佛成佛,念佛作佛

摘自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
【故云: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也。】

这是比喻,把浊水比喻做我们染污的心、杂乱的心,将佛号比作清水珠。意思就是说,我们要想对付妄想、杂念,最有效的无过于念佛。真的将《弥陀要解》、《弥陀疏钞》、《弥陀圆中钞》,这三部注疏参透了,我们这句佛号念得就会如理如法,更近于理持。如理如法就句句都相应,所谓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确实有效果。这些道理,我们在经里看到不少,可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,佛法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的生疏,没有贪瞋痴慢那样熟,贪瞋痴慢熟透了。偶尔听了也会点头,想想有道理,但是一转身都忘掉,就是太生疏了。古人教给我们,念佛一定要把生处转熟,熟处转生;也就是说,我们将念佛跟贪瞋痴慢对换一下,那就会成功了。他的原理是“一切法唯心所现”、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所以“念佛成佛,念佛作佛”。

【信愿持名,以为一乘真因。四种净土,以为一乘妙果。】

这就是讲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。这不是普通的因果,是一乘的因果。大师在此地用的字,“因”是真因,这不是假的,不是虚妄的。大乘是菩萨,一乘是成佛,所以这是凡夫作佛的真因。‘四种净土’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时证得的,一证一切证,所以称为妙果。不同于他佛世界,四土是不同时的,西方世界一证一切证。

【举因则果必随之。】

因跟果是离不开的,所以佛法用莲花来表法,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。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,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。为什么用“莲”?莲是因果同时。莲花,花开的时候莲子就在里面,所以花果同时,不像其它植物是先开花,花谢以后再结果,是花果不同时。莲花是花果同时,拿来比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。

【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。】

这在明宗里面为我们说出,这部经真正修行的纲领,就是信愿持名。

【其四种净土之相,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,兹不具述,俟后释依正文中,当略示耳。】

四种净土出在什么地方?这是天台大师建立的,是天台宗的创意,当然他也是根据经论的原理,为我们说出四种净土。诸位要想多了解,蕅益大师提供二种参考书:《观经疏妙宗钞》,《梵网经玄义》。这两样东西对于四种净土都说得很详细。明宗就介绍到此地。

按:因果同时——念佛当下就能得种种力用,转心转境,灭业去障,伏断烦恼,增长道心,诸多感应……,当然,念佛力用大小与各自修行功夫高低息息相关;不只娑婆身心能得诸多利益,极乐莲池花台果位亦随各人念佛时时相应,信愿退失莲花枯萎,道业精进莲台增上,非必临终时才能提及念佛果报。念佛作佛——须知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“心现识变”等理,所作之佛即是自心之佛,自心变现,弥陀冥持,自他不二,三力见佛;念至观行位,三昧定心可作弥陀化佛,是心即是观行即佛;念至相似位,三昧定心可作弥陀报佛,是心即是相似即佛;念至分证位,三昧定心可作弥陀法身尊特,是心即是分证即佛;名字位念佛人,散心位中不能作佛,是心即是名字即佛(须知辨别见佛真伪)。

→ 有关其它文章
· 往生不退为力用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