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摘 - 阿弥陀经要解文摘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同居土分三辈九品

摘自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
【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。若执持名号,未断见思,随其或散或定,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。】

四土,他讲得很简单,从文字里面我们也能够体会到,天台大师是如何说出这四种净土。这四种净土确实不是他随便说的,他是根据断烦恼的层次来讲的。第一种是“凡圣同居土”。……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就不一样,因为极乐世界统统都是念佛往生净土的,他没有其它的杂业,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是造的善恶业报不同,染业,往生极乐世界是净业,所以它的同居土非常庄严,无比的清净。古德曾经说,西方世界的殊胜,就是殊胜在同居土。因为上面三土都是修行证果人所住的,实在讲跟他方世界比较相差不太远,唯独同居土差别非常之大。

‘执持名号’,是修行的方法。执持一定要记住,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要这样执持名号才相应,要净念相继。但是没有断见思,就是见思烦恼没断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夫。‘未断’,断是讲灭断。断有两种:一种是灭断,一种是伏断。“灭断”的确不容易,要是灭断,你现前就证阿罗汉果。我们往生净土条件不必这么高,只要“伏断”就可以,也就是你能够把烦恼伏住,烦恼没有断,有功夫把它伏住,叫它不起作用,这样就决定得生。如果真的断见思,那就不生“同居土”,生“方便土”。……

‘随其或散或定’,这是讲功课。“定”是定课,就是我们讲早晚功课,我们每天定一个时间来念佛。“散念”是平常有空就念,叫散念。散念是不拘多少,当然是愈多愈好,定课是每天都不能够缺的。在美国这个地方,每一位同修工作都很忙,压力都相当重。所以我劝同修们早晚课一定不能缺,早晚课定得愈少愈好。为什么?你才不会缺。我早晨要念一个钟点佛,你哪有那个时间?不可能!早晚课最好是用“十念法”,因为“十念法”它的时间顶多五分钟就够,这个时间是决定可以做得到,所以用十念法。“十念法”是尽一口气叫一念,十口气。家里有佛像,在佛像前面念。没有佛像,面朝着西方,取感应。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念四字就可以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这叫一口气,这样子念十口气,这样就好,时间短,不会很长。早晨洗完脸之后做你的早课,晚上在睡觉之前做你的晚课,这样子不耽误你的时间。平常就是散念,散念就不是定课,有时间就念。

‘三辈九品’,当然也是伏烦恼的功夫。你伏的功夫愈深,你的品位就愈高。这是没有断,是把它伏住。过去有人问我:“有一些念佛人,临命终时晓得什么时候走,又不生病,可以站着走,可以坐着走,那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?”我在此地老实跟诸位同修们报告,“伏断”的功夫就行了;“凡圣同居土”九品,上三品就行了。诸位要知道,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,后面的“事一心,理一心”,我们做不到。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;换句话说,他能我也能。这是伏断。

要想真正达到功夫成片,伏断就是功夫成片,“欣厌”二字决定要有。“厌”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,从心底放下。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,都不执着,都不计较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,这个心要非常的强烈,你那一句佛号自然就相应。所以将来往生,自己希望站着走,坐着走,没有一样做不到。如果我们对于世间还有贪恋,还有放不下,这都是障碍,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、要明白的。在世法里面最大的福报,不是财富,不是地位,不是权势。最大的福报是我们走的时候,走得潇洒,走得自在,这叫真正的福报。自己晓得,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,你想想看还有哪个人福报比这个更大?这才是真实的福报。

按:“或散或定”,依《要解便蒙钞》:“或散或定者:散即名字位,定乃观行位也。”观行位人必得粗浅定心,具伏惑事一心不乱,具见佛三力,三昧定心中能见佛往生。至于名字位散心念佛人,未得一心不乱,临终诸缘具足时,亦能往生,蕅祖印祖都有相关开示。但名字位人如何见佛如何往生?其原理相对复杂,净宗不同流派差别,都多少与此问有关。具体细节可参阅此文《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临终见佛往生的原理》。至于第一类自在而决定往生,能预知时至,身无病苦,可坐脱立亡,最低须修至观行位初品即可。九品中前六品,即上三品,及中三品,都属于自在往生。文中“功夫成片”,即伏惑事一心不乱。决定往生阶位的判定,可参阅《观经疏妙宗钞》。至于坐脱立亡,如果是通途自力法门,最低须具初禅定功,如果修至二禅坐脱会更自在些,三禅可随意坐脱。但是,净宗念佛法门属于二力法门,临终往生时是弥陀他力摄其神识入莲台,故而不必初禅的定功,只要证入决定往生阶位即可。观行位初品,亦是三昧定境中能见化佛的最低阶位。名字位后心念佛人,因念佛功夫渐深,一心念佛时,兼得弥陀他力冥加增上,亦可入观行位初品定心境界,也可以勉强自在往生。

剩下的名字位散心念佛人,必须熬过临终数天或十数天,一心系念佛号不断,信愿真切可感他力加持,随着第六识渐灭渐断,依其而起的见思惑会不伏而伏不断而断,因缘具足便会渐入一种临终特殊定境,再至心念佛可修出定善,能忏净性罪,转灭定业,恶道诸罪忏净,恢复善人身份后,便可见佛往生。散心念佛人虽也能往生,但非决定,须临终诸缘具足;并且,须熬过临终前期数天或十数天的散心念佛时期,才能渐入临终特殊三昧定境。这也正是印祖非常强调临终助念的真正原因。至于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,多不能预知时至,更不能坐脱立亡。临终后期第六识渐灭时,神识渐衰,逻辑思维理性思维渐失,若遇恶缘逆境或烦惑现行,必会错失往生大事。弥陀虽能威神加持,但只是冥加增上,属于增上缘,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,不能代替念佛人起心动念。临终人若起惑颠倒,佛力无缘得加,弥陀他力必然消隐;临终人最后必入乱心位。临终念佛往生是自他二力和合下的往生,若具体细论,须具三力;往生三力,莲池蕅益印光等祖师都曾提及,此往生三力实则就是见佛三力。至于本愿门主张的纯他力往生,是误判生佛心体,片面夸大他力的结论,是严重违经的。本愿门同时主张拈除自力修行,认为往生全是他力。所以,本愿门信徒中绝难出现坐脱立亡自在往生者。如果将发菩提心也判作自力而拈除,此人虽也口称佛名,却难感弥陀他力;没有弥陀冥加护念,很可能临终遭遇魔扰。本愿门徒往生个案中,就有临终弥陀数日数次重复接引的案例,甚至将临终散心念佛时明窍附体见佛也视作真佛,这都是本愿门教理缺失理论片面的必然产物。

→ 有关其它文章
· 断惑事一心不乱,生方便有余土
· 禅定功夫到何种程度,才可以坐脱立亡?
· 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