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要解【菩提正道名善根。即亲因。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。即助缘。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。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。皆不可生净土。唯以信愿执持名号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。散心称名。福善亦不可量。况一心不乱哉。故使感应道交。文成印坏。弥陀圣众。不来而来。亲垂接引。行人心识。不往而往。托质宝莲也。善男女者。不论出家在家。贵贱老少。六趣四生。但闻佛名。即多劫善根成熟。五逆十恶皆名善也。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。以名召德。罄无不尽。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。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。至简易。至直捷也。闻而信。信而愿。乃肯执持。不信不愿。与不闻等。虽为远因。不名闻慧。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。故是思慧。然有事持理持。事持者。信有西方阿弥陀佛。而未达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。但以决志愿求生故。如子忆母。无时暂忘。理持者。信西方阿弥陀佛。是我心具。是我心造。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。为系心之境。令不暂忘也。一日至七日者。克期办事也。利根一日即不乱。钝根七日方不乱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。又利根能七日不乱。钝根仅一日不乱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。一心亦二种。不论事持理持。持至伏除烦恼。乃至见思先尽。皆事一心。不论事持理持。持至心开见本性佛。皆理一心。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。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。即修慧也。不为见思乱。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。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。不为二边乱。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生死涅盘二见颠倒。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。当知执持名号。既简易直捷。仍至顿至圆。以念念即佛故。不劳观想。不必参究。当下圆明。无余无欠。上上根不能踰于阃。下下根亦能臻其域。其所感佛。所生土。往往胜进。亦不一概。可谓横该八教。竖彻五时。所以彻底悲心。无问自说。且深叹其难信也。】
‘菩提正道名善根,即亲因。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,即助缘。’施戒禅,这三个字是六波罗蜜的简略,就是讲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这些等等是福德,即助缘。批注里面,蕅益大师为我们说明能不能往生的状况。“菩提正道”,菩提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。“正”,拣别不是邪。“正道”,就是大乘佛法里头常说的“真心本性”,或者叫“真如本性”。禅宗常说,“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”。心性是正道,菩提是觉。“菩提正道”,这一句用禅宗的话来讲,就是明心见性,明跟见都是觉,心性是正道。这叫善根,这是亲因。在净宗里面就是深信,深信确实有极乐世界,深信确实有阿弥陀佛,深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这个地方决定没有错,深信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决定不错,这是真正的善根,这是我们得生净土、一生成佛的亲因。
“种种助道”,这一般讲是六度、四摄,前面说的三十七道品,都可以说是福德,说是助缘。在此地,我们真正发愿求生净土,真正发心去亲近阿弥陀佛,这个四摄、六度、三十七道品统统具足了。就像蕅益大师讲的,这就是真正的无上菩提心,全都具足了,这是助缘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日常生活里处事待人接物,一丝一毫的善心、善行,统统都回向西方求生极乐世界,这就是福德。我们一切不为人天福报,不求今世、来生好的果报,不求!来生的福报不求,这一生的福报也不求,只求往生西方世界,只求庄严净土。这个心纯,这个心切,这是非常殊胜的助缘。
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’,他们的信心不容易生起。‘人天有漏福业’,有漏的福,所以福德少,有漏的福就是福报里面掺杂着对于这个世间的贪瞋痴慢,掺杂这些东西在里头,所以虽有福没有德,是有漏的福业。‘福德少,皆不可生净土’,这都是往生净土的障碍。‘唯以信愿执持名号,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。’这是明显清楚的告诉我们,善根福德要怎么修。“深信切愿,执持名号”,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。这是真的,是决定的事实。这是世出世间最大的善根、最大的福德,如果不是第一善根福德,你怎么能修学第一法门?你怎么能在一生当中得到第一成就?
按:菩提正道名善根。菩提正道,用禅宗的话来讲,就是明心见性?那未见性之人,岂非是少善根或无善根?显然不是!明心见性之人,只是见到了正觉之心,开启了正觉之智。菩提正道,就是大乘成佛之道,恢复自己本具菩提正觉之道。只要是能随顺菩提正道而修之人,皆是多善根之人,即大乘修行人就是多善根者。也就是说,发真实菩提心者,能随顺菩提正道修行,就是多善根之人。若菩提心虚伪者,无真实利他之心,虽深信切愿执持名号,亦非多善根福德。菩提心不真实者,只挂大乘虚名,实是二乘,或堕人天乘,如蕅祖要解所示,此人非多善根福德,故不能往生。昙鸾法师《往生论注》中言:“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,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,为乐故愿生,亦当不得往生也。”本愿门主张纯他力往生,拈除自力修行,把发菩提心也视作自力而舍弃,不搞自力精进念佛,若仍精进念佛修自力者,却被判为对他力往生信力不足,判作不定往生之业;不仅如此,除修决定信心之外,不必持戒,不必修善,不修忏悔,恶人更当机,恶人更易生,决定信决定生,十念平生业成……。本愿门也是提倡深信切愿的,国内分支也不排斥老实念佛的,试问这些本愿门徒也是多善根福德?显然不是!菩提正道必摄善行。若自恃带业往生而屡屡破戒造恶,恼害众生,皆属违菩提门;破戒造恶是恶报成熟之增上缘,若横死定业先熟,突然顿死,或极苦而终,还谈什么带业往生。本愿门辩言,临终是他力正念,就算横死也决定往生……这都是本愿门误判生佛心体所致,认为弥陀佛体在西方极乐,念佛人心内烦惑罪业障心内如来,却不障西方弥陀,故主张他力万能,实际上皆是一厢情愿的想法,误会所致。
正因本愿门拈除自力修行,罕有得最低伏惑事一心者,其信众中绝难出现预知时至坐脱立亡者,这是显然的;因为坐脱必与自力念佛三昧力挂钩,你把自力修行都拈除了,还谈什么坐脱?再者,本愿门把菩提心也视作自力而拈除,若再不修善不持戒,无惭无愧者,虽深信切愿口称佛名,亦难感弥陀他力冥加,故临终或生魔事。本愿门往生纪实中就有这类真实例证,有位往生者临终数日数次见佛,重复接引。因本愿门主张纯他力见佛,故而把明窍附体见佛也视作真佛。不仅如此,有位本愿门师把临终助念时灵媒附体见佛也认作真佛,判临终人成功往生。念佛人菩提心不真者,自隔佛持,自绝佛护,临终可能发生各种魔扰。例如,临终散心境见佛,或后期相似定心境见佛,见佛后或不放光照摄临终人,或不加持临终人入深层定境,或不言语只相对而视,或不讲经说法,或妄念频生佛像仍不消隐,或心生异样感觉,或难辨是哪尊佛,见佛良久也不主动摄人神识,更完不成后续往生诸事,有些念佛人会主动舍生跟随而去(临终后际,临终人是可以主动舍生的)。这都属临终魔扰,所见非是真佛,皆因临终人戒德不足,菩提心不真实的缘故,不能感得弥陀他力加持护念。总之,不可依文解义,误以为自己深信切愿执持名号,就是多善根福德之人,就一定能得佛护念。念佛人必须发真实菩提心,如实辨别菩提心的“邪正真伪大小偏圆”。若想坐脱立亡证第一类往生者,更需严持五戒十善,念佛精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