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摘 - 阿弥陀经要解文摘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持名判作行行,应该是助行,为何叫正行?

摘自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
要解【问:持名判行行。则是助行。何名正行。答。依一心说信愿行。非先后。非定三。盖无愿行不名真信。无行信不名真愿。无信愿不名真行。今全由信愿持名。故信愿行三。声声圆具。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。观经称佛名故。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此之谓也。若福善不多。安能除罪如此之大。】

‘问:持名判行行,则是助行,何名正行?’这个判法是蕅益大师判的。“持名”,判作行行;“信愿”,蕅益大师判作慧行。所以,念佛里面有定、有慧。有不少人对净宗确实没下功夫,毫无认识,说念佛是小乘。念佛是小乘吗?《无量寿经》讲得明明白白,不但是大乘,大乘当中的大乘,怎么会变成小乘?明理的人念佛是大乘,不明这个道理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大乘,他的成就是所有一切大乘菩萨都比不上。所以是大乘之大乘,极圆极顿。这个句子,我们在《要解》里面看到很多遍,哪里是小乘?哪里是自了汉?小乘自了汉决定不能往生。经上讲“信愿是慧行,持名是行行”,这就是定慧等学。可见得,句句佛号当中充满定慧,不但充满定慧,而且是圆定、圆慧。这个人怀疑,判作行行应该是助行,为什么叫它做正行?下面蕅益大师解释:‘答:依一心说信愿行,非先后,非定三。’这个不能不知道,为了说话方便起见,讲信、愿、行。信愿行这三桩事情,是三资粮。其实,这三资粮在一心当中、在一念之中。我们念这一句佛号,常说“一念相应一念佛”,怎么叫相应?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,与信相应,与愿相应,与行相应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这叫相应。念这句阿弥陀佛,这里头没有信愿,这个佛号就不相应,不具足三资粮。相应,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:信愿行在一心当中。一心称念,这里头信愿行就具足了,所以它没有先后,不是定三,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

下面为我们解释,‘盖无愿行,不名真信’,没有愿,不肯念佛,这哪里算是真信?‘无行信,不名真愿’,没有信,不肯念佛,这个愿不是真的。‘无信愿,不名真行’,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没有信心,也不发愿,这个也不是真行。所以说,一分做三个,三个都落空,三个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实的;必须一心当中具足这三个,那信愿行都是真的。

‘今全由信愿持名,故信愿行三,声声圆具。’信愿持名就是一心。我们看课诵本忏仪里面常常见到,“一心顶礼”、“一心称念”,这重要!如果没有一心,就没有感应。一心就是真心,真心就圆满具足信愿行。不是一心,佛经上常讲的,凡夫用心,用什么心?三心二意,用这个心念佛不能往生。诸位要记住,为什么念佛的人多、往生的人少?是用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,一心念佛的人少,道理在此地。“三心”是阿赖耶识、末那识、第六识,这叫三心;“二意”,末那识是意根,第六识是意识,这叫二意。三心二意都是出在佛法里头。凡夫用的心都是三心二意,哪能成功?给诸位说,用这个心念佛不相应,用这个心持咒也不相应,用这个心去研究教理,还是不相应。这个心要不得,一定要懂得用一心。一心里面不但具足信愿行,也具足觉正净,具足戒定慧;换句话说,就是六祖大师所说,“何期自性,本来具足”,自性是什么?自性就是一心,一心就是自性,本来具足;“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。六祖大师讲的自性,就是我们这部经上讲的一心。所以,你用一心称念,就统统都具足了,圆圆满满。“今”就是现在,“全由信愿持名,故信愿行三,声声圆具”,每一声佛号里面都圆满具足三资粮,圆满具足三学、三慧。

‘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’,这经上说,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,多善根福德因缘就必定得生。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怎样培养?从哪个地方来看?就是从一心称念。底下这一段很好,说明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‘观经称佛名故,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此之谓也。’这是举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来证明,证明一心持名确实是多善根福德因缘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说,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每一声名号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‘若福善不多,安能除罪如此之大?’如果这个善根、福德不多,怎么能除这样多的罪过?我们读了这个经文,不少人怀疑。怀疑什么?释迦牟尼佛很会安慰人,很会说大话,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,罪没有消掉,不但没消掉,好像还天天增加,哪里灭了这么多罪?其实,我们念这句佛号确实这个里面没有这么多的善根、福德。佛在经上有没有说错?佛没有说错。佛说的完全正确,我们听错了,我们搞误会了。佛教我们一心称念,我们三心二意在念,这就不相应。毛病就发生在这个地方,不知道一心称念,不知道信愿持名。一心里头,一定具足信、愿、持名,这三桩事情在一念当中圆满具足,那个力量就能够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这个要知道。

→ 有关其它文章
· 至心称名,灭罪恒沙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