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夏季易出现口苦﹑目赤﹑头眩﹑尿少等“上火”现象, 甚至会有目赤肿痛﹑牙龈肿痛﹑咽喉干燥﹑口舌糜烂﹑大便干结等症状。有些食疗方法可以退火去燥, 不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试服。
1﹑麻黄石膏粥。用料为麻黄5克, 石膏30克, 大米100克, 白砂糖适量。将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钟, 下麻黄再煎, 水煎取汁, 加大米煮为稀粥, 待熟时调入白糖, 再煮一二沸服食。每日1剂, 连续5至7天, 可消热宣肺, 化痰平喘。麻黄有发汗解表, 宣肺平喘之功, 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, 抑制病毒的作用。石膏辛甘大寒, 清热泻火, 是中医温热疾病的常用药物,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不退﹑大热烦渴有较好疗效。
2﹑红枣粥。用红枣, 大米各适量煮粥吃, 可除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﹑痰中血丝﹑潮热盗汗﹑手足心热﹑失眠﹑口干咽痛﹑声音嘶哑﹑舌红嫩的脏火。
3﹑菊花粥。粳米50克, 冰糖适量, 加水煮粥, 粥快熟时加入杭菊花6克 (布包) , 再煮约10分钟即成。能清热解暑, 醒脑提神。
4﹑蒲公英粥。用料为蒲公英30克, 大米50克, 白糖适量。将蒲公英洗净, 水煎取汁, 加大米煮为稀粥, 待熟时调入白糖, 再煮一二沸服食。每日1剂, 连续5-7天, 可清热解毒, 利咽消肿。蒲公英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, 有天然抗生素之称, 有良好的抗炎﹑抗病毒作用, 可用于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。
5﹑柴黄粥。用料为柴胡﹑黄芪各10克, 大米100克, 白砂糖适量。将柴芪水煎取汁, 加大米煮为稀粥, 待熟时调入白糖, 再煮一二沸服食。每日1剂, 连续5至7天, 可清热解毒, 泻火解肌。柴胡有和解退热之功, 黄芪有清热燥湿, 泻火解毒之功, 且两者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, 对多种细菌﹑病毒有抑制作用。煮粥服食, 对发热头痛﹑全身酸痛有明显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