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经典推荐 - 般若境缘集 - 正文 │ 文章推荐
○ 印祖语录(一)

《般若境缘集》校对修订版

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
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

  ◎净土法门,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之通规,亦为末法时代一切众生,仗佛慈力,即生了脱之要道。良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,无非令众生出生死,成佛道耳。但以上根者少,中下者多,故能于即生了脱者,虽在正法、像法,尚不多见。况末法人根陋劣,寿命短促,知识稀少,邪外纵横之时乎?由是如来预鉴机宜,特开净土一门,俾一切若圣若凡,上中下根,同事修持,同于现生往生净土。上根则速成佛道,下根则亦预圣流,较彼一代所说仗自力法门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议,加以众生信、愿、行力,则无论功夫浅深,罪业轻重,皆得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也。

  ◎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。如天普覆,似地均擎。上之则等觉菩萨,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之则逆恶罪人,亦可预入其中。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,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。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,用力少而得效速,致稍通宗教者,皆藐视之,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。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,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。以一切法门,依戒定慧力,修到业尽情空地位,方有了生死分。业尽情空,岂易言哉。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,况思惑乎。纵令见地高深,以烦惑未断,仍旧轮回。再一受生,退者万有十千,进者亿少三四。自力之不足恃,敢矜己智,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。修净土法门者,但具真信切愿,志诚恳切,如子忆母而念。其平素所作所为,不与佛法世谊相悖。则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纵丝毫惑业未断,带业往生者。其所得,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,以种性不同故。况已断者又何待言。以佛力不可思议,法力不可思议,众生心力不可思议。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,俾自心之力,得以圆显(此自力,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)。固与专仗自力者,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。是知此之法门,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,以是特别法门故也。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,为一切法门之发源归宿法门。是故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归此法界也。

  ◎净土法门,乃极难极易之法门。说其难,则大彻大悟,深入经藏者,尚不信。说其易,则愚夫愚妇,至诚恳切念,即能临终现诸瑞相,往生西方。彼大彻大悟,深通经论者,犹不能望其肩背。良以一则弃佛力,以专主自力。一则专仗佛力,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。以佛力、法力、自心本具之力,三法契合,故得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也。此法最要在信愿。有信愿,则决定肯认真修持。肯修持,则即可得往生之益。

  ◎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。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皆从此出。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,皆从此入。所谓“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归此法界”也。

  ◎大矣哉!净土法门之为教也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直指人心者,犹当逊其奇特。即念念佛,即念成佛,历劫修证者,益宜挹其高风。普被上中下根,统摄律教禅宗,如时雨之润物,如大海之纳川。偏圆顿渐一切法,无不从此法界流,大小权实一切行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

  ◎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。全事即理,全修即性。行极平常,益极殊胜。良由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赅果海,果彻因源。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,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,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。统摄律、教、禅、密之宗,贯通权、实、顿、渐之教。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,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。

  ◎良以愚夫愚妇,颛蒙念佛,即能潜通佛智,暗合妙道。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,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,为益多多也。以故愚夫愚妇念佛,易得益。大通家能通身放下,亦易得益。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,则不得益,或反得病。及未得谓得,流入狂派者有之。参禅一法,非现今人所宜学。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,决不能顿明自心,亲见自性。何以故,一则无善知识提持抉择,二者学者不知禅之所以。名为参禅,实为误会。

  ◎须知佛法,法门无量,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,现生得了脱生死,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,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。其实一切法门,皆须修到业尽情空,方有了生死份。倘有丝毫未尽,则生死依旧不了。若以信愿念佛求生,则万不漏一。

  ◎念佛一事,最要在了生死。既为了生死,则生死之苦,自生厌心,西方之乐,自生欣心。如此则信愿二法,常念圆具。再加以志诚恳切,如子忆母而念,则佛力、法力、自心信愿功德力,三法圆彰。犹如杲日当空,纵有浓霜层冰,不久即化。

  ◎念佛一法,注重在信愿行三法,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,纵得一心,也未必往生。果具真信切愿,虽未到一心不乱,亦可仗佛慈力往生。外行人,多多以求悟,求得种种境界,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,即所谓舍本逐末也。何以故。以悟到极处,若未断尽烦惑,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。倘得往生,必悟到极处,而未断尽烦惑者,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。

  ◎是悟,不是证,即使真悟,烦惑有丝毫未断,生死依旧未出。念佛法门是特别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上上根文殊等大菩萨,下下根五逆十恶大罪人,亦可预入其中。但具真信、切愿,皆可仗佛力带业往生……理似浅而深不可测,事似小而无所不包……上成佛道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道。

  ◎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,最高深之法门……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,而不知念佛即是明理悟心之捷径……即或没做到,而仗佛力往生西方,较明理悟心,未断烦惑,仍不了生死,是天地之殊也。

  ◎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,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。是知念佛法门,乃如来一代时教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门,不得以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。此法乃凡圣同修之法,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号,即可直下往生。将成佛之等觉菩萨,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。大矣哉,净土法门也。可怜哉,不唯不修持,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。幸矣哉,愚夫愚妇信愿持名,得与观音、势至、清净海众同为伴侣。

  ◎莲宗四祖,亲见文殊,示以念佛。故知念佛,诸法之王。汝当常念无上法王,令无休息!愿急成佛者,无过念佛!文殊,乃七佛之师。自言我于过去,因观佛故,因念佛故,今得一切种智。是故一切诸法,般若波罗蜜,甚深禅定,乃至诸佛,皆从念佛而生。过去诸佛,尚由念佛而生,况末法众生,业重福轻,障深慧浅,蔑视念佛,而不肯修。

  ◎念佛法门,乃律、教、禅、密诸宗之归宿,人、天、凡、圣成佛之捷径。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,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。由是知念佛法门,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故得九界同归,十方共赞,千经并阐,万论均宣。

  ◎唯此念佛一法,最契理契机……以真信切愿,持佛名号,求生西方之诚,必能与佛感应道交,亲蒙接引,即得带业往生。净土之妙,妙在于此。不识此义,纵参禅得髓,看教明心,倘有丝毫惑业未尽,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。……若不以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是修,纵天资高上,亦难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。

  ◎信愿行三,为净土法门之纲宗。具此三法,或毕生执持,已得一心,或临终方闻,止称十念,均得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……九界众生,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,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。

  ◎你要晓得来生做人,比临终往生还难。何以故。人一生中所造罪业,不知多少。别的罪有无且勿论,从小吃肉杀生之罪,实在多得了不得。要发大慈悲心,求生西方,待见佛得道后,度脱此等众生,则仗佛慈力,即可不偿此债。若求来生,则无大道心,纵修行的功夫好,其功德有限,因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,故莫有大功德。况汝从无量劫来,不知造到多少罪业,宿业若现,三途恶道,定规难逃,想再做人,千难万难。是故说求生西方,比求来生做人还容易,以仗佛力加被故,宿世恶业容易消。纵未能消尽,以佛力故,不致偿报。……念佛法门,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,仗佛慈力,可以带业往生。无论功夫深浅,若具真信切愿,至诚称念,无一不往生者。……修习净土,随分随力,岂必屏除万缘,方能修持乎。譬如孝子思慈亲,淫人思美女,虽日用百忙中,此一念固无时或忘也。修净土人,亦复如是。任凭日用纷繁,决不许忘其佛念,则得其要矣。

  ◎至于诵经持咒念佛,一本于至诚恭敬而受持之即已,不必急急求解义为要也。果能如是受持,久之则业障消除,智慧发现,经之实意,尚能亲得,况文义乎。

  ◎只要能深信,只要能发愿,只要能念佛,无论何人,都可以往生去的。故曰:万修万人去。

  ◎无论善根之熟否,恶业之轻重,乃至五逆十恶,但得生信发愿,持佛名号,临命终时,定蒙弥陀接引,往生净土。乃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破无明证三德之人,尚尔回心念佛,愿生西方。……可知往生极乐,乃出苦之妙门,成真之捷径也。

  ◎今之修净业者,多皆不知宗旨,但依事相。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,与弥陀宏誓大愿,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。若不知此意,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,随修何法,皆无不可,便成无禅无净土。净土中人,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。

  ◎修行净土,有决定不疑之理,何必要问他人效验。纵举世之人,皆无效验,亦不生一念疑心,以佛祖诚言可凭故。若问他人效验,便是信佛言未极,而以人言为定,便是偷心,便不济事。英烈汉子,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,自己心中无主,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,可不哀哉。

  ◎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,皆随众生根性而说,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,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。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,如天普盖,似地均擎,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,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。倘如来不说此法,则末法众生,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。

  ◎法身菩萨,未成佛前,皆须仗佛威力。何况业力凡夫,侈谈自力,不仗佛力。其语虽高超,其行实卑劣。佛力自力之大小,何止天渊之别。是故念佛人,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。以参究者,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。

  ◎净土法门,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。一种好高务胜者,每每妄以求开悟为事。其意在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,不以西方极乐世界为然。此种意旨,似乎深奥,实则多半皆成说食数宝之下劣派,切勿效此恶派。以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而念,自可决定往生西方。彼重理性,不务事修者,乃弄巧成拙,求升反坠之流也。若染此习,则了脱生死,须待驴年!

  ◎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远。稍聪明,便学禅宗、相宗、密宗,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。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、相宗法相之精微、密宗威神之广大。而不知禅,纵到大彻大悟地位,若烦惑未净,则依旧生死不了。相宗,不破尽我法二执,则纵明白种种名相,如说食数宝,究有何益。密宗,虽云现身可以成佛,然能成者,决非博地凡夫之事。凡夫妄生此想,则着魔发狂者,十有八九也。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,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。

  ◎今时则大彻大悟者,尚难有其人,况证其所悟者哉?念佛一法,彻上彻下,即权即实,即渐即顿,决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。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阿鼻种性,皆须修习。

  ◎古今宗师,彻悟而未彻证者,类多如此。良由唯仗自力,不求佛加,丝毫惑业未尽,生死决不能出。净土则具信愿行三,便可带业往生。一得往生,则永出生死。

  ◎凡静坐时,但心中默念佛号,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,及别的念头。久而久之,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心佛不二,心佛一如。且问什么禅定,有如此之深妙乎。什么功夫,有如此之高尚乎。

  ◎至于保病荐亡,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。余与知友言,皆令念佛。以念佛利益,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。

  ◎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,即自己见不及者,亦必也如是信。仰信佛言,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,稍生丝毫疑念,方可谓真信矣。既生信已,必须发愿,愿离娑婆,如狱囚之冀出牢狱,愿生极乐,如穷子之思归故乡。未生净土以前,纵令授以人天王位,亦当视作堕落因缘,了无一念冀慕之想。即来生转女为男,童真出家,一闻千悟,得大总持,亦当视作纡曲修途,了无一念希望之心。以故修净土人,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。若有丝毫求来生心,便非真信愿,便与弥陀誓愿间隔,不能感应道交,蒙佛接引矣。

  ◎念佛法门,信愿为先锋。若无真信、切愿,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,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。念佛三昧,亦不易得。若有真信切愿,未得相应,亦可往生,况已相应乎。若只求相应,稍有相应气分,便生欢喜赞叹之心,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,由是故有怪相现。修行人,所最忌者,得少为足。得少为足,便生退惰,此必定之理也。但一心念,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。所有境界,皆不理会,也不问他好死坏死,除念佛外,不使起第二念。如此,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。

  ◎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,难如登天也。念佛法门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行、住、坐、卧,一切时,一切处,均好念。若衣冠整齐,手脸洁净,出声念,默念,均可。若睡倒,及衣冠不整齐,尚未洗漱,及到不洁净处,或抽大小解时,皆须默念,不宜出声。虽睡不可赤体,须穿衫裤。心中常存敬畏,不可放纵。欲摄妄念,第一要心存恭敬,常若身在佛前,不敢起别种念想。第二要字字句句,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,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。即默念,也要听,以心一起念,即有声。自己的耳,听自己心里的声,仍然明明了了。

  ◎出声念,则可念六字,心中默念,字多难念,宜念四字。从日至夜,睡着则任他去,醒来即接着念。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,绝不片时放舍,庶可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往生西方矣。

  ◎宗门以开悟为事,净宗以往生为事。开悟而不往生者,百有九十,往生而不开悟者,万无有一。此义认不准,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,则其误大矣。今修念佛法门,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,如子忆母之诚心,修都摄六根、净念相继之实行。果能死尽偷心,则一心不乱,念佛三昧,或可即得。然念佛三昧,乃三昧中王,且勿视为易得,纵不即得,当亦相去不远矣。都摄六根,为念佛最妙之一法。念时无论声默,常须摄耳谛听,此乃合返念念自性,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。返闻单属自力,返念兼有佛力,则为益大矣。心念属意,口念属舌,耳听属耳,眼皮下垂,即见鼻端,则眼鼻二根亦摄。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,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。故知都摄六根,下手在听。能都摄六根,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,便名净念。以六根既摄,杂妄等念潜消故也。净念如能常常相继,无或间断,则念佛三昧,可即得矣。(说明:下手在听是通过集中注意力来自然实现的,不可为了听而强使耳神经处于紧张状态)

  ◎九品之下三品,临终苦极,一闻佛名,其归命投诚,冀佛垂慈救援之心,其勇奋感激,比临刑望赦之心,深千万倍。虽未言发菩提心,而其心念之切与诚,实具足菩提心矣。

  ◎在凡夫地,谁无烦恼。须于平时预先提防,自然遇境逢缘,不至卒发。纵发,亦能顿起觉照,令其消灭。起烦恼境,不一而足。举其甚者,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。若知无义之财,害甚毒蛇,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。与人方便,究竟总归自己前程,则无穷急患难求救,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。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,常存若姊若妹之心。纵是娼妓,亦作是想,生怜悯心,生度脱心,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。夫妇相敬如宾,使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,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,则无徇欲灭身,及妻不能育、子不成立之烦恼。子女从小教训,则无忤逆亲心、败坏门风之烦恼。至于横逆一端,须生怜悯心,悯彼无知,不与计较。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,今因此故,遂还一宿债,生欢喜心,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。然上来所说,乃俯顺初机,若久修大士,能了我空,则无尽烦恼,悉化为大光明藏。

  ◎人与天地并称三才,非徒然也。必有参赞化育之功,方不可愧。否则,行尸走肉,毕生污秽天地,何可云三才乎。能体此意,以教童蒙,必能尽心竭力,因材施教。先以道德为本,次及文艺之末。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,常时讲谈,令彼知为人之道。居心动念,作事吐语,俾各淳善,便可为入圣之基。

  ◎念佛之人,必须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(即教我之师,及有道德之人),慈心不杀(当吃长素,或吃花素。即未断荤,切勿亲杀),修十善业(即身不行杀生、偷盗、邪淫之事,口不说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之话,心不起贪欲、嗔恚、愚痴之念)。又须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和妇顺,主仁仆忠,恪尽己分,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,我总要尽我之分。能于家庭,及与社会,尽谊尽分,是名善人。善人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临终,即得往生。以其心与佛合,故感佛慈接引也。若虽常念佛,心不依道。或于父母兄弟,妻室儿女,朋友乡党,不能尽分。则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。以自心发生障碍,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。

  ◎是知持名一法,括囊万行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。因赅果海,果彻因源。诚可谓归元之捷径,入道之要门。古德谓余门学道,如蚁子上高山,念佛往生,似风帆扬于顺水。

  ◎故知了生脱死,入圣超凡,舍净土别无长策。念佛一门,须信愿行具足。信之既深,则发愿必切。发愿既切,则行持必力。但念弥陀,莫加他法。当以真信切愿,执持名号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心念耳听,字字句句,念得分明,听得分明,便是往生正因。既以此法自行,必须又以此法化他,则化功归己,实为往生最胜资粮。

  ◎凡我有情,闻是净土法门者。当信娑婆极苦,西方极乐。当信多生已来,业障深重,匪凭佛力,骤难出离。当信求生决定克期得生。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。由是坚定一心,愿离娑婆,如囚之欲出牢狱,绝无系恋之心。愿生西方,如客之思归故乡,岂有因循之念。从此随分随力,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。无论语默动静,行住坐卧,迎宾待客,着衣吃饭,务令佛不离心,心不离佛。譬如切事系心,凡百作为,不忘此事。但既念佛求生西方,必须发慈悲心,行方便事。息贪嗔痴,戒杀盗淫,自利利人,方合佛意。否则心与佛背,感应道隔。但种来因,难获现果矣。若志诚念佛,行合佛心,心口相应。如是念佛之人,至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必然亲垂接引,往生西方。一生西方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永离众苦,但受诸乐矣。此则全仗佛力,不论功之深浅,惑之有无。但具真信切愿,决定万不漏一。

  ◎法门虽多,其要唯二。曰禅与净,了脱最易。禅唯自力,净兼佛力。二法相较,净最契机,如人渡海,须仗舟船,速到彼岸,身心坦然。末世众生,唯此堪行。否则违机,劳而难成。发大菩提,生真信愿,毕生受持,唯佛是念。念极情忘,即念无念。禅教妙义,彻底显现。待至临终,蒙佛接引。直登上品,证无生忍。有一秘诀,剀切相告:竭诚尽敬,妙妙妙妙!

  ◎凡夫之心,熟处过熟,生处过生。非将死字挂在额颅上,决难令妄想投降。妄想既不能投降,则妄想成主,本心成奴。是以多少出格英豪,被妄想驱逐于三恶道中,永无出期,可不哀哉。念佛一法,为佛法中最易下手,最易成功之法。一切诸法,皆从此法流出,悉皆还归此法。所以名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法门。祈弗以等闲视之,后必有得益之日。

  ◎无论在家出家,必须上敬下和。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。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不论人非。行住坐卧,穿衣吃饭,从朝至暮,从暮至朝,一句佛号,不令间断。或小声念,或默念。除念佛外,不起别念。若或妄念一起,当下就要教他消灭。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。纵有修持,总觉我功夫很浅,不自矜夸。只管自家,不管人家,只看好样子,不看坏样子。看一切人都是菩萨,唯我一人实是凡夫。果能依我所说修行,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念佛方能消宿业 竭诚自可转凡心

→ 有关其他文章
· 下一页:雪公李炳南老教授佛七开示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