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基础 - 浅释魔变本尊·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善导大师凡夫入报说,非他力断惑说

善导大师《观经四帖疏》

问曰: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?答曰:是报非化。云何得知,如大乘同性经说,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。…

问曰:彼佛及土既言报者,报法高妙,小圣难阶,垢障凡夫云何得入?答曰:若论众生垢障,实难欣趣。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,致使五乘齐入。

《法然上人文钞》节选

净土门者:于极乐得道,他力断惑往生净土之法门故,凡夫易修易行。(《净土宗大意》P3)若不建立本愿者,虽称名号,不能破无明,不成为报土之生因。(《问答篇·四条问答》P255)

佛体虽一,随教其意不同。真言教(即真言宗)阿弥陀,是己心如来,不可外觅者。净教所谓阿弥陀佛,乃是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佛体在西方者。(法然《净土随闻记》)

释疑

善导大师只言报土,重说强缘,整部注疏根本无“他力断惑”之说。是法然上人自创自解,而言三惑全断唯在弥陀他力。法然正是以通途教理误解极乐报土不可思议。因弥陀誓愿最为第一,故而其佛土也最为玄妙。善导大师只言强缘入报、凡夫入报、五乘齐入,却丝毫未言此强缘,即是弥陀他力断人三惑净,方入报土。下面罗列另外六种“弥陀强缘”的解释,以破法然只知其一,不知其六,死执全靠弥陀他力断净凡夫三惑,末后再详举他力断惑的理论弊端。(注:亲鸾等本愿门全部纯他力理论的搭建,皆是源自于对法然他力断惑的极度夸大,运用在修行理论的各个方面,包括弘愿门等思想)

按:只是善导大师时代及前期,中国佛教各宗派逐渐完善中,故而偶有他宗法师质疑弥陀净土是化非报,也有法师甚至质疑临终往生是别时意并非今生。善导舌战群雄,并以实修,捍卫净土宗,被后人敬仰。当代念佛人必须知晓,从唐代以后,无论是天台宗智者大师、四明尊者,抑或他宗诸位祖师,没有一位再否定凡夫入报说。印祖所推荐的权威注疏,如《弥陀疏钞》、《弥陀圆中钞》、《弥陀要解》、《观经疏妙宗钞》,及《净土十要》,无不赞同凡夫入报,也皆在诠释凡夫入佛报土,并非只善导一家一书。只是近代日本本愿门回流,入侵大陆,才大肆鼓吹善导正脉善导嫡传,如若以天台等宗解释凡夫入报,即是与善导作对等等偏见。中国古人不比日本人笨,善导凡夫入报之说,也有法师以他力断惑角度来解释,但早就被古大德给否定了,他力断惑理论漏洞非常明显。善导大师在中国佛教历史地位并不很高,虽然在唐初时期影响力比较大。并不是只因被误传善导跳树自杀,其实善导大师著作中有很多观点都是有待完善的,甚至也有错误之处。佛法讲信解行证,你说是说了,能实证吗?能圆融吗?宋真歇清了禅师赞《妙宗钞》曰:“净土之教,至于天台,其说大备。”蕅祖曾曰:“净土的旨,全在《妙宗钞》一书。”印祖最为推崇的经注,皆以蕅祖莲祖注疏为首。这些都是具有正法眼藏之人。如若善导大师《四帖疏》果真完美无缺,注疏之冠,中国古代大彻大悟大开圆解之辈层出不穷,竟然不如日本连古汉语都不很通顺的法然?吾不信也!

释强缘一

以弥陀因地誓愿胜故,所创极乐四土圆融,横竖无碍,生一即四!以凡夫身直入极乐同居土,即入佛报土,十方佛国中最为玄妙!如蕅祖《要解》中言:“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,皆与补处俱,亦皆一生必补佛位。夫上善一处,是生同居,即已横生上三土,一生补佛。是位不退,即已圆证三不退。如斯力用,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。……今云阿弥陀佛,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,仍复即报即法也。……然同居众生,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,圆净四土,圆受诸乐也。复次极乐最胜,不在上三土,而在同居。良以上之,则十方同居,逊其殊特,下又可与此土较量。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,横超而度越。……唯极乐同居,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。十方佛土无此名相,无此阶位,无此法门。”弥陀因地中,参阅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庄严之事,花了五劫时间设计并成就极乐四种净土。你却硬是以通途教理而论,必须他力破净凡夫三惑,方入弥陀报土,是否太武断了呢?思维是否太狭隘了呢?如印祖所言,弥陀法门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,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!

释强缘二

托佛愿以作强缘,致使五乘齐入佛报土——是极乐软硬环境殊胜,极易证至相似位,而非他力断惑!极乐世界软硬环境殊胜,如国无恶道、国无不善、那罗延身、身无差别、衣食自至、不贪计身、生即六神通、寿命无量、住正定聚、宝香普熏、普等三昧、获陀罗尼、闻名得忍、现证不退……。最为殊胜最为方便的就是,有阿弥陀佛亲身指导。娑婆世界修行人为何难证果位?为何修行多退堕?娑婆业报肉身,一日不食,便苦不堪言。无数福薄凡夫,庸庸碌碌一生只为口食,无暇修行。饱暖之后,淫欲又生。淫欲之毒,入骨入髓。祖师曾言,世间若有两重类似淫欲之毒,轮回绝不能出!名色财食睡,地狱五条根。贪嗔痴慢疑,贪为万恶之源。八十八品见惑,身见为一切不善之根。见思惑是一切烦恼的根本。就算福厚者,诸缘具足,能修戒定慧。饿了渴了入不了定,吃多了入不了定,病了痛了入不了定,困了乏了入不了定……。业报肉身,娑婆修行,难中之难。再看极乐修行,只要莲池化生,即是金刚那罗延身,极乐众生身无差别,不贪计身,一到极乐就断身见,修行就是如此快速!观音势至随时教导,见惑一断便证初果。极乐无女人,娑婆轮回第一难关,极乐没有。养家糊口,辛劳奔波,极乐不必。思食得食,想衣衣至,黄金为地,七宝随处,极乐贪心不起。国无恶人,皆是菩萨,诸善聚会,极乐无人生嗔。人人平等,皆具神通,得大自在,极乐痴慢不生。见思等惑不起,四禅八定易修,轻轻松松证相似位,再有弥陀加持增上随即入理一心,自自然然入佛报土。“托佛愿以作强缘”,极乐众生托弥陀四十八大愿心,五劫时间设计完成极乐四种不可思议净土,方能成就如是殊胜利益。什么是强缘?极乐世界软硬环境即是!无须弥陀他力断惑,凡夫只要生至极乐,短时修行,马上即可共享弥陀报土!

释强缘三

如智者知礼大师《观经疏妙宗钞》中释,以圆妙三观能破三惑业,感四净土,圆见三身,圆证三不退。娑婆众生若想圆修确实不易。但是在极乐,却大相径庭。不管正报还是依报,皆非娑婆秽土可比。故而,弥陀在极乐以圆教三观诸法,亲授往生之人,随教随修随证,轻松圆见四土三身。极乐国土,诸佛世界最为第一。若以娑婆修行难易,而论极乐圣地,全落凡夫知见。五乘凡夫在娑婆不易修圆观,并不代表其转生极乐后仍然难行。而此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殊胜无比,五乘凡夫往生后易教易修易证,即是善导大师口中的“弥陀强缘”,而非法然的纯他力断惑。

释强缘四

如印祖所言:念佛法门,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。仗佛慈力,可以带业往生。约在此界,尚未断惑业,名带业。若生西方,则无业可得,非将业带到西方去。

《释摩诃衍论》中说,无明即是空性。根本无明实无所有,虚妄遍计执有,其实不真实,譬如兔角本来无体。《妙法莲华经》以四种正见,所谓空、无相、无愿、寂灭四种,为无明之药。《方广大庄严经》说:从于无明,能生诸行,无明与行,亦复如是。不即不离,体性空寂,于因缘中,求不可得。世尊曾以大神通,找遍法界,找遍众生心,却找不到无明实体。所以,修行人必须知晓,无明无体,无明无根,无明亦无本。你觉悟了,它就是法身;你没有觉悟,它就是无明。无明当体就是我们的真如,如永嘉禅师《证道歌》中云:“无明实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”无明惑如是,尘沙见思皆如是!

娑婆世界众生属业报身,属染污心,随娑婆恶缘逆境及自心颠倒,宿业诸惑依迷邪染诸念,心现识变种种烦恼境界而不得解脱,自锢其中。极乐世界众生属法性身,属清净心,随极乐善缘顺境及弥陀增上,宿业诸惑不得缘觉正净诸念,不起现行,心现识变种种解脱境界,于法自在。

三惑不实,妄心本空,极乐圣境,无缘起惑。三惑无体无根无本,娑婆因烦恼而言有惑,极乐因解脱而言性空,非修修非证证,故而三惑不断而断。弥陀强缘,正是指极乐法缘强,正是因净土善缘胜,五乘凡夫只要莲池化生,三惑不断而断,报土不入而入。这才是昙鸾大师“不断烦恼得涅盘分”的真义!这才是善导大师“横超断四流”之本宗!决非法然亲鸾之纯他力断惑!

释强缘五

如《悲华经》所言:“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,是诸众生临命终时,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。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,以三昧力故现在其前而为说法。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,心大欢喜,其心喜故得宝冥三昧。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,命终之后必生我界。”

无生忍者,即无生法忍,是法身菩萨境界。定中闻佛讲经说法,决非观行位浅定,如蕅祖所示必须相似位定心,方能如是,这一点必须注意。《悲华经》此段开示,正揭示了念佛人临终特殊定境中的殊胜修行力用——只要入得临终特殊定境,人人皆可在二力和合下,念至理一心,自然能入佛报土!具体细节可参阅此文《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临终见佛往生的原理》。此处必须着重指出一点,不只已得念佛一心者能入,就连散心念佛人临终诸缘具足时,亦能入得。当然,已得一心者临终自在,可坐脱立亡。而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必须熬过临终数天或十数天,散心系念佛号不断,临终自力正念不失,伴随第六识渐灭,而由散心正念自动过度至定心正念,二力和合下进入念佛三昧定心,第六识越灭,弥陀冥加之力越大,所入定境越深,理论极值,皆可念至理一心不乱。只要菩提心真实,念佛才能感佛加持,二力和合作用下,临终最后际必不入乱心位。这正是临终特殊时期特殊修行的殊胜之处,念佛人必须重视!

念佛人临终特殊定境中,一心念佛,兼弥陀增上,理论极值,人人皆可念至理一心。临终时期比较特殊,随着第六识渐灭,依第六识而起的见思惑,会有不伏而伏不断而断的特殊效果,故能渐入定心念佛。又定中可得弥陀讲经说法,“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”,最终见思惑断尽,理一心念佛三昧深定中,自然可入佛报土。正如蕅祖《要解》释“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”时言——“不为见思乱故,感变化身佛,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娑婆界中,三有颠倒,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。不为二边乱故,感受用身佛,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,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。”正是因临终特殊定境中二力修法殊胜,是人终时,即得往生弥陀四种净土之中。这又是解释善导“弥陀强缘”的一种角度,五乘凡夫入报,属于临终特殊定境中的特殊修行,非是法然所言他力断惑!

释强缘六

如法师所言,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,极乐净土是法界藏土,极乐众生皆是法性生身。极乐世界本是一真法界,正是实相境界。而娑婆世界五乘凡夫临终殁后,虽无七七中阴身时期,但仍有短暂实相中阴过度阶段。虽言短暂,但对于实相中阴来说,仍可念劫圆融。弥陀正是在此特殊的实相中阴阶段,或以讲经说法,或以神力加持,种种方便,令其入极乐一真境界,得法性生身,而入佛报土。

实相中阴多是藏密所说。藏密声称是莲花生大士所授中阴救度之法。而此类中阴时期救度之法并非一种,却每每言及实相中阴。稍作引文——“实相中阴,也称法性中阴,此阶段的中阴境界,亡者的体性已成为光明的幻身。会现起光明澄静的境相。这时的中阴境相,是现起亡者神识所现的意生身。……进入实相中阴阶段,此阶段的环境与人类人间环境完全不一样,已经不在人间了,会出现一些中阴界特有的中阴幻境……。”本文不能论证藏密中阴救度诸法是否真实,只是借用藏密实相中阴之理,而论证“弥陀强缘”“凡夫入报”的一种理论可能。此种可能性,亦是非他力断惑之因,而成五乘凡夫入佛报土之果。(补:实相中阴,包括中阴身最初生起及一期灭亡之特殊时刻,若因缘具足,亦可渐入一种类似人类临终特殊定境的特殊境界)

释他力断惑的弊端

依照通途教理而论,断尽见思惑,方能竖出轮回,入方便有余土,即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。这类菩萨,仍须继续修行以破尘沙无明二惑,只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入分证即佛位,方能最终入佛报土。法然上人也是采用通途教理来解释极乐报土的,“不能破无明,不成为报土之生因”。相比之下,蕅益大师却别具一格,不以通途教理来解释极乐报土之生因,不以常规佛国四土而论极乐——“是生同居,即已横生上三土…唯极乐同居,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。十方佛土无此名相,无此阶位,无此法门。”什么意思?极乐报土就在凡圣同居土中,极乐四土圆融玄妙,生入同居,即已横入上三土。极乐最殊胜之处,全在同居土,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,虽是凡夫身份却能入佛报土,能圆证三不退,能补处佛位,神通受用与法身菩萨无二……,这是十方佛土中根本没有的特殊境界。在娑婆世界,同居土修行人不能躐等入上三土。而极乐同居土,完全打破了常规,冲破了通途教理的局限,这才是弥陀四十八大愿之所成,这才是善导大师所言的强缘之所在!与蕅祖相比,法然太过中规中矩,过于死板教条,并未凸显出极乐独特玄妙之处。蕅祖妙释极乐四土,即圆满解释了善导凡夫入报之说,又避免了他力断惑的弊端。从古自今,中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之祖师大德层出不穷,他力断惑这么简单的解释,难道没有一人会想到?显然不是,他力断惑明显存在诸多漏洞,法理不圆。

弥陀是法界藏身,须知佛有三身,而真法身遍一切处。弥陀能在西方极乐仅凭他力就能断尽念佛人三惑,那么在娑婆世界仍然可他力断人三惑。事实上,对于地球上的念佛人来说,弥陀显然办不到,大家一试便知。他力断尽三惑,念佛人会直接在地球上证入分证位,念佛入理一心不乱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,各个都应是法身菩萨的境界,可直接见佛报身。非但他力断惑做不到,就连他力伏惑也做不到。对于散心念佛人来说,弥陀若能他力伏惑,只需初伏见思惑,不必提尘沙惑无明惑,就可入定心念佛,证入观行位,见佛化身,入决定往生自在往生阶位,临终皆能预知时至坐脱立亡才是。事实上,还是完全做不到,人人可试验。○本愿门徒说,能得他力断惑之人,须具足深信决定信之念佛人,不可有丝毫疑惑心。何谓疑惑心?贪嗔痴慢疑五烦恼之疑心,即是见思惑之一。他力断惑他力伏惑,疑惑心正是伏断内容之一。若必须自力深信,不可丝毫怀疑,又如何彰显他力断惑他力伏惑的殊胜之处呢?佛一加持,即能深信不疑,这才是他力断惑的真正效果。○本愿门徒说,他力断惑只能在极乐,不能在娑婆。若果真如此,他力断惑凡夫入报,并非只凭弥陀纯他力就能做到,而是必须与极乐软硬环境分不开,只有在极乐特殊的环境中,才能有此特殊效果。故而否定了法然纯他力断惑之说。再者,若在娑婆不能他力断惑,就没有亲鸾等本愿门徒的他力正念、纯他力接引等说。就不应拈除自力修行,不当提倡无须临终自力正念、无须自力持戒念佛忏罪等说。○本愿门徒说,他力断惑,对于念佛人临终时期可以做到。若果真如此,那么就不应提倡什么“十念平生业成”等说。再说,临终时期怎么划定?是临终死亡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念?还是临终几天之内?如果仅指最后一天奄奄一息之时,那么我国修自力念佛人中临终首日坐脱立亡者比比皆是,又如何解释?如果临终时期包括数天或十数天的跨度,那么弥陀皆应一视同仁,临终首日即应接引。本愿门徒解释不了此中差别,因为拈除自力搞纯他力本身就是错误的。纯他力断惑,纯他力往生,往生全靠他力,那么就不应有差别相。如果有差别相,那么足以说明临终往生,非是纯他力这一个因素所决定的。类似的诸多问题,诸多细节,只要能一一深入讨论,很容易找出他力断惑的诸多漏洞。

那么为何法然上人却一再坚持他力断惑呢?问题全出在上段的第一句——“法身弥陀遍一切处”!这是前一段诸多问题展开讨论的前提,如果此前提条件改变了,诸多问题的解答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。从《净土随闻记》一文可知,法然虽言“佛体虽一”,却硬将真言宗自性弥陀与净宗西方弥陀割裂为二,死执极乐世界的弥陀本尊,其佛体在西方!法然虽言佛体,却流于名相,误判自佛他佛成二,一个在心内,一个在心外。念佛人心内烦惑障自佛,却不障心外他佛。法然他力断惑等一切本愿特殊的理论构建,几乎都是围绕心外有佛而展开的。正是生佛心体的错误判定,才引出了之后的诸多误会,遍及本愿思想的方方面面。法然高徒亲鸾,后来叛离了师父,自成一派,新创日净土真宗。真宗者,即是相对法然净土宗教理而言,更为真实,更为究竟之意。虽然法然有种种纯他力言说,但却不敢偏离善导言教太远,故而其文钞中模棱两可、似是而非、前后矛盾、两头堵等说法众多。后期法然斥责亲鸾为“附佛法之外道,天魔党类,破灭佛法,过外道之外道;只恐痴暗之人,堕彼魔网也。”法然并警告大众说:“慎勿从邪说也。”其实,法然不知,促使亲鸾走入极端的,正是法然所创的他力断惑诸说。如果站在纯他力救度、纯他力法门的角度来看,亲鸾的教义要远比法然的更为纯粹、更为究竟,把纯他力诸说打造得更为极致,这是不可否认的。亲鸾、证空等本愿门法理虽皆源自法然,却又各有差别,各有偏重,各有创新。黄念祖大德曾言,日本净土宗分了十几宗。其中很多分支皆属本愿门,可见日本净宗的复杂性。而当代在我国弘传本愿门的法师,其教理已属大融合的本愿门,并配合我国传统净宗特点,很多方面都有所收敛,也让人老实念佛,也讲持戒修善等,但其骨子里的纯他力往生等思想,是根深蒂固的,是一成不变的。

法然误判生佛心体,不知弥陀是法性身,不知极乐是法性土,不知弥陀身土皆遍法界。诸佛常寂光土、实报庄严土,本是周遍法界,称性融通,一多相即,大小互容,重重无尽,事事无碍。华严四法界,华严十玄门,所说一切众生身心本体,亦是诸佛法界,互相交络,不可思议。其实,就算不知弥陀法身遍一切处,只从法然他力断惑之说,仍可推导出自相矛盾之处。○例如,在娑婆地球上,念佛人心内烦惑不障心外西方弥陀,试问,如若弥陀临终将其送去极乐,此西方弥陀算是心内还是心外呢?如若还是心外,又如何他力断惑呢?如若变成心内,又是如何转化的呢?难不成,是以区域划分,娑婆这块儿算念佛人心内,极乐那块儿算弥陀心内?○再如,试问,念佛人临终往生时,西方弥陀飞至地球后,此弥陀算是心内还是心外呢?如若还是心外,那么在地球上也应他力断惑。如若变成心内,那么念佛人心内烦惑便会障碍此弥陀,而无他力正念之说,更无纯他力往生之说。○又如,如若心外西方弥陀,不受地球念佛人心内烦惑遮障,那么念佛人至诚感佛时,弥陀当凭他力而随意现身,不应有定心见佛与散心见佛之分。临终接引时,更不应有自在往生与非自在往生之别。○又如,地球念佛人心内烦惑只障自心如来,不障西方弥陀,又本愿门信众往生与否全在决定信,不分善恶,不论罪重,又提倡十念平生业成,那么,对于平生业成之人,西方弥陀皆当自在接引,随意往生,悉皆坐脱立亡,这才是真正的他力殊胜。相比之下,反而是重视自力修行的我国念佛人中,预知时至坐脱立亡的比比皆是,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……。诸如此类的质疑,其实还有很多,此处不再展开。

本愿门弘法只偏重事相,法体心性实相不二等深层佛理,很少谈及,说也只是流于名相。为何?理体法身心体不二等深层大乘法理,是其短板,更是其死穴。若真能通透者,必然能看清本愿门的理论缺陷及各种偏解,必然会远离本愿门。法然“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佛体在西方者”等有关生佛心体误判的开示,清清楚楚写入法然文钞及全集中。此书在日本流传千余年,多少代日僧演讲,包括当代在我国弘扬本愿门的几位法师,却视而不见。不是不见,而是根本不知,毕竟心性法体这块儿,是整部大乘佛法的心髓,更是难点中的难点。就算是多年老修中,流于名相者多,真正圆解者少。其实,也不必圆解,只需细看蕅祖《要解》,便可明见本愿门法理漏洞。如《要解》中示:“若谓西方是权,华藏是实,西方小,华藏大者,全堕众生遍计执情。以不达权实一体,大小无性故也。”“奈何离此净土,别谈唯心净土,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!”如《要解亲闻记》中所释:“佛心生心,互为影质。奈何离此净土,别谈唯心净土。甘堕鼠即鸟空之诮,岂不可叹。”明清时代学佛人中常有误会自性弥陀西方弥陀,混淆唯心净土西方净土者。他宗之士,常讥笑净宗念佛人心外取法,心外求生;反倒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为高妙!蕅祖西方华藏权实小大之辨,正是为破李长者《华严合论》。李长者即李通玄,世称枣柏大士,是唐代的华严学者。相传李长者找寻清幽之地注解华严,感得老虎让出山洞。就是这样一位大德,竟然在理体法身心性不二等方面,也犯了同样的错误。佛心生心,互为影质,生佛心体不二,如帝网千珠如一室千灯,互具遍具互摄遍摄。真如自性中离大小远近诸相,以身土不二、心土不二故,华藏极乐亦如帝网千珠,互为影质遍具遍摄,层层无尽。极乐净土即是念佛人唯心净土,西方弥陀即是念佛人自性弥陀。心内心外,东方西方,大小远近,皆是众生遍计执情,未证性故有此凡情之见。若能深入研究蕅祖《要解》,本愿门死穴,了了分明!

弥陀非但不能特立独行依其神力单方面直接断人三惑,灭人罪心。弥陀更不能为了彰显弘愿而超越诸佛三不能,不能依其愿力单方面直接灭人定业。弥陀也不能错乱众生因果,不分善恶,不分标准,强行将恶道众生送去极乐。弥陀虽具弘愿,有大神通,却不能超越法界因果,不能入侵众生根识,不能主导众生起心动念。弥陀强缘加持众生,只是随顺增上,属殊胜的增上缘,而非离开念佛人正念心外,肆意运用神力代其作他力往生主因。自力他力二力合和运用原理,绝非本愿门臆测得那般随意。生佛心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尚未弄清摆正,才造成纯他力法门诸多枝末观点的极端与偏激!弥陀有大神通,但神通不敌业力,诸佛不昧因果。故而,念佛人虽有诸佛护念,却非一护永护,更非善恶皆护。佛不能直接灭人横死定业,若此罪不忏,善心不发,不能改悔,佛也爱莫能助!念佛人临终若有怨鬼讨债或遭遇魔障横死等定业现前,弥陀也不能强行护念,护法神更不能跨越诸佛,强行驱赶冤亲债主,这正是法界因果的运作法则!如若念佛人有堕入三途恶道的定业,弥陀也不能强行接引。念佛人必须发真实菩提心,至诚念佛转心以忏罪。如《观经》下品五逆十恶罪人往生一段经文中所言:“善男子,以汝称佛名故,诸罪消灭,我来迎汝!”本愿门割裂经文,曲解十念,断章取义,误解性体,才有种种片面夸大弥陀他力的误区,严重脱离了佛教正法!

●本愿弘愿门等说皆因法然误判弥陀强缘,夸大他力断惑而推衍得出的,决非善导大师本意。本愿弘愿门等思想如无根之木,似沙上建塔,全属无根之臆说,不足辩,此处不再深入展开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《观经疏妙宗钞》有关凡夫入报的开示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