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大安法师《净土资粮信愿行续编》
第十九愿:劝修我皆接引愿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,欲生我国,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
这一愿比较重视发菩提心。上成佛道、下化众生是菩提心的主要因素,菩提心既有无我的空慧,又有同体大慈悲心,也有般若智慧、善巧方便,其内涵非常深广。《华严经》说,一个众生如果能在生死苦海中发出一念的菩提心,这初发心的功德,诸佛穷劫赞叹都赞叹不及。当然,这里指的是真心所发的菩提心,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。既然发了菩提心,以成佛和度众生为目标,就要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。在这个过程中,尤其能够智慧地抉择念佛往生净土一法,至为胜妙。然后将所修诸功德回向,以至诚心发愿欲生西方净土。这就是圆修回向的特点,宗门教下的一些祖师大德也都属于这个范围。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,修了诸多的功德,但是未必能够断见思惑,所以还需要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,给予及时的救度。
临命终时是第六意识失去知觉,第八识中,今生乃至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翻涌的时刻,此时最难做主。初发心菩萨,自然会滑入中阴身阶段,受业力牵引。即便开悟的禅师,于此时亦“十人九蹉路(轮回三界去)”。阿弥陀佛在他自证的三昧当中,见证到这些情况,所以就发愿在这些修行人临命终时,带着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等西方圣众前来接引。这种接引非常周到,阿弥陀佛和菩萨圣众会围绕在念佛人的周边,阿弥陀佛显现在念佛人面前让他看到,进而阿弥陀佛从眉间或者从手掌中放出光明,注照在行人的头顶上,摄受他的神识到莲台上。当神识一到莲台上,莲华自然闭合,弹指顷、须臾间,就随佛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。
释疑:
○不管是自在往生还是临终忏罪往生,皆是弥陀摄人神识入莲台
念佛人往生有两大类——第一类得定念佛人的自在往生,与第二类未得定念佛人的临终最后际念佛忏罪往生。第一类是合格善人,能预知时至坐脱立亡;第二类是临终最后念佛忏罪能决定恢复善人身份的准善人,往生必须在临终特殊定境中,须受临终诸苦,很不自在。第一类决定往生之人,如《观经》十六观第三观地观成时,世尊言其初得三昧,授记临终决定往生。《妙宗钞》判其对应阶位与中品下生世间善人往生阶位同——皆是观行位初品,大抵欲界定功夫。决定而自在往生者,临终首日稍许念佛入定,即可定中见佛而往生。对于通途自力法门,若想达到自力坐脱,必须初禅定功才能初步做到,并且是在非常专心时才能坐脱。若定功达到二禅,能相对自在些;若定功达到三禅,则可随意坐脱,潇洒自在!念佛人若能修至三禅上下的定力,就可以随意往生,只要随时入定,随时就能见佛,随时可以往生,得生死自在,往生自主!那么,为何念佛人决定往生阶位只是观行位初品,刚刚欲界定就能临终首日坐脱呢?这不是明显低于他宗自力法门坐脱的水平吗?答案是——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,临终往生时是弥陀他力摄人神识入莲台,方能坐脱立亡。又如《悲华经》中所示,念佛人见佛后,弥陀会入无翳三昧为其讲经说法,种种方便加持,令其入无生忍,即分证位理一心境界,这种定境之中,当然可随意坐脱了。至于第二类念佛人,多是散心念佛,恶道诸罪并未忏净,必须熬过数天或十数天,渐入临终特殊定境后,至诚念佛忏净诸罪,方能见佛。只要能见佛,弥陀必然放光照摄此人,令其入更深一层三昧定境,或讲经说法,最后弥陀摄其神识入莲台,最终往生。有人说,第二类往生之人,不是佛摄的,是临终人主动跟随的。这可能吗?弥陀手持的莲台,正是临终人莲花化生的基座,临终人神识必须入此莲台中,才可在极乐莲池对应的莲藕花叶间化生。弥陀拿此莲台来,只是让临终人看看,然后让临终人跟着回去极乐吗?显然不是。弥陀临终接引愿,所有见佛后的种种事宜,全是在甚深的三昧定境中完成,由弥陀他力主导,皆由佛力完成,非是自力。本愿门徒抛开前期的三力见佛过程,只谈往生全仗弥陀他力。此时反又变卦说,往生时是自力舍生,是自力主动跟随,或自力跳上莲台……,岂不自相矛盾?所以,念佛人临终非佛力摄人神识等观点,是丝毫站不住脚的。并且,第一类坐脱立亡自在往生中,弥陀可他力摄人神识,为何第二类躺着往生的非自在往生中,弥陀反而不摄了呢?完全不合情理。
○普通人临终后际亦可凭自主意愿或提前或延后舍生
在民间,经常会遇到临终老人为了等亲人最后一面,就算奄奄一息也能等上很久,甚至数天,见到亲人了愿后随即舍生。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,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,这类真实例子比比皆是。临终人凭借自主意愿,不只可以延后舍生,亦可相对提前。记得央视新闻采访支援武汉抗疫的一位护士时,中间讲述了这样一个令她难忘的场景——她正给重症监护室老人喂饭,夕阳余光照入室内,老人和护士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外面夕阳西下的美景,老人慨叹真想出去看看,当护士再喂饭时,发现老人已经咽气了……。正因老人对痛苦的重症室生活的厌倦与绝望,以及对外面美好风景的向往,才促使老人有自主舍生的念头。这并不只是特例,现实中有很多老人临终走得无牵无挂,很是迅速。但也有些老人因心中有牵挂,或对生有不舍,迟迟不能舍生,甚至拖累得很久。不可否认的是,普通人的临终最后际,其自主意愿对舍生皆有相对的影响,甚至可以主导。
再举三个有关临终舍生的真人真事。○第一个案例,七十八岁心脏病人,脉管炎末期。两三个月的病痛令其痛苦不堪,疼痛汗出浸湿衣服。病危时送去医院抢救,后回家准备后事,半梦半醒中多是争吵追打等境界。过了几天又稍有好转,时而昏迷时而清醒,反反复复折腾了几次,就是不走,家人很是痛心。后来信佛的亲戚送给她一个念佛机,因为她供奉仙堂不怎么信佛,也没多劝,只让她听佛号。当时她还很清醒,还吃了些食物。结果当天夜里就舍生了。○第二个案例,八十多岁老人,患慢性病身体虚弱,床上熬了很久,精神时好时坏,经常说胡话,儿女们照顾了三四个礼拜,老人走了几次也没走成,很是遭罪。其女儿从信佛的邻居那拿来一个念佛机,让老人听。结果没到第二天就走了。○第三个案例,九十四岁老人腰疼卧床数月,后来经常看见过世亡人,某某在这,谁谁在那,令儿媳很是害怕。信佛的亲戚以驱鬼的目的,送了一个念佛机,放老人身边。当时老人也很清醒,也能吃东西,还与身边亲人聊了一会儿天。没想到,第二天早上老人就走了。给此三人送念佛机的是同一个人,此事绝对真实。这三个真实案例中,老人皆不信佛,听了佛号后都是没过多久就舍生了,似乎过于巧合。她们咽气之际是否在专心听闻佛号,是否发了什么心愿,是否看见什么特殊景象,或见到什么人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听闻佛号之时绝不会产生恶念,定是在思维善念中令心境提升,而转灭临终诸障,才顺利舍生。如《地藏经》中所言:“复次普广,若未来世,有男子、女人,久处床枕,求生求死,了不可得。或夜梦恶鬼,乃及家亲,或游险道,或多魇寐,共鬼神游。日月岁深,转复尪瘵,眠中叫苦,惨凄不乐者。此皆是业道论对,未定轻重,或难舍寿,或不得愈。”当临终人听闻佛号,思维善事善行善愿,转烦惑之心住于善境,便有功德可言,心生功德便可破障去难。若此人是学佛之人,又发极乐成佛度生大愿,十念忏罪往生正是此时!至于此案例中的三人,暂且不讨论她们往生何处,因听闻佛号而破除临终诸障,又对亲情世缘无有牵挂,故能未过一日而皆能自主舍生。
再如,《地藏经》中曾言:“是阎浮提行善之人,临命终时,亦有百千恶道鬼神,或变作父母,乃至诸眷属,引接亡人,令落恶道,何况本造恶者。”在本专题其他页面已经讨论过,魔类怨鬼或是临终前期明窍附体而变,或是临终后期特殊定境中附念而变。变作的对象,会因人而异。临终时若想过世的父母、夭折的子女、诀别的恋人、最爱的亲友、珍贵的宠物、不舍的财宝,甚至生前信仰的天帝等神祇,都可以随念而变,诓骗诱惑临终人,令其主动舍生跟随,最终引入恶道。引接,即引导、引诱、接引,而非是黑白无常那般强行摄人魂魄而索命。黑白无常是例行公事,自然无罪可言。而魔类怨鬼假冒亲人或神祇接引,又主动摄人魂魄,这属于杀人重罪,会结极重生死罪业。阳间尚且不批准安乐死,就是认作杀人,阴间亦是如此。要知道,就算是天魔,其大神通大福报,也是累世修得。天魔若屡屡造作杀人重罪,仍然会快速折损其福报而堕落。所以,在修行人定境中,魔类多是变种种境界,诱惑欺骗恐吓修行人,并不直接用神力杀人,也是能而不为。有人觉得魔类扰乱修行人就是恶的,应被惩罚和制止。其实,整个法界因果运作非常复杂,善与恶,对与错,好与坏,都是相对而言。世间法都是在二法对待中,若在对待之中找寻绝对真理,是不理智的。佛法中大谈不二,密讲一真,诸法实相,绝待圆融,就是为了突破世间法的局限性。佛曰: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;佛魔一如;雪山半偈,罗刹可师;善用其心,魔成助缘……。莲祖开悟偈颂:“焚香掷戟浑若梦,魔佛空争是与非。”向上一著,无佛亦无魔,若还在佛魔对待之中,终究是入不了一真法界的。魔来扰乱,也有人称作魔考。各宗各派皆是选佛场,只有真材实料三学具足者,才会榜上有名。投机取巧虚伪之徒,必然会被法界因果运作过程中,自动过滤掉。如昭觉大辩禅师所言:“内无实德外恃华巧,漏船涂丹风涛涉险!”而此因果过滤的方式,自然也不排除魔扰的可能。若是真正的冤亲债主前来讨债,就是佛菩萨护法也是不能强行干预的,只能调解,佛亦不昧因果。若是天魔扰乱,修行人着魔堕落,那是你学艺不精,正见不足,修行偏颇,诸多漏洞,修行人自己也是有责任的。如果天魔百般刁难,修行人三学具足,如如不动,定慧等持,无有漏洞被魔利用,恭喜过关,修行功夫更上一层,对于天魔来说,何尝不是功德一件!善财五十三参中,甘露火王杀人如麻,婆须蜜多女以淫度生,他们竟然都是善知识。如印祖所言:“善得益者,无往而非益。”就算遇到魔变本尊前来扰乱,你能外不取相,内不动心,不作圣心,不作圣解,亦受益不小!总之,勿对魔类怨鬼生憎恶心,当以平等心、慈悲心、忏悔心、功德回向心对待之。若生怖畏憎恶等心,虽能念佛,却不易感佛,亦难化解。《地藏经》所言的这类鬼神假冒亲人接引,几乎都是引而不摄,等待临终人主动舍生跟随而去。因为临终最后之际,神识与肉身似离非离似分非分,当事人完全可以依凭主观意愿,或再坚持,或可舍离。
○是否主动舍生,主动跟随往生,是判断往生与否及魔扰的重要依据
正如前文所述,普通人尚且可凭主观意愿而在临终后期主动舍生。念佛人临终时,自然也能。对于第一类合格善人,及第二类准善人,因菩提心真实,临终又重视自力正念,必得弥陀威神加持护佑,故而临终决无魔事。对于第三类不定往生的念佛人,及第四类绝不能往生的念佛人来说,因难得弥陀加持,故而临终非常可能发生魔扰。临终前期散心念佛时,及后期特殊定境中,都可能发生魔事。未得定者,前期散心境中本不能见佛。若忽然佛现,几乎都是明窍附体见佛。这类附体,当事人多不能察觉,鬼神神通越大,越不易被发现。因根识被入侵,而形成的幻相,他人不能共见。若多人能共见,或是施术见佛,或是多人被附体。这类附体见佛其实很容易识别,因不受自心妄念影响,不管自己如何倒乱,如何妄念纷飞,对境仍然十分清楚,有人睁眼闭眼皆能“看见”,感觉境相从外来。这种明窍附体见佛,同样可能发生在后期特殊定境中。这类假冒本尊扰乱,无非这几种目的——打击你的往生信心、混乱你的知见、令你产生大疑惑、误导你已达往生标准、欺骗你并诱骗你跟随往生……。除非宿世结下极重怨结,或有横死定业临终发动,否则虽见魔扰,几乎都不会主动摄人神识。见假佛后,或具足三十二相或不具足,或放光或不放光,就算放光也不会令临终人入深层三昧定境,临终人仍可妄心杂念频频生起,对境也不消失。见佛良久,也不主动摄人神识,迟迟完不成接引往生。魔类假变本尊为何不放光照住临终人,令其入深层三昧定心?其实,天魔类大神通者,同样是可以在后期特殊定境中定住临终人神识——如入禅定,不能生起妄念。但牠们根本不会这样做,因为牠们等的正是临终人妄心能动,可以自己主动舍生,主动跟随其“往生”!稍微说一下临终特殊定境,特殊在随着第六识渐灭,依六识而起的见思惑也会随之不伏而伏,只要一心系念一人一事一物一境,就会在后期渐入一种非常特殊的定境,没有自力定力亦能得入,由于定果色的缘故,定境中所现人事物等都非常真实立体。但是,正因没有自力定力,定境维系不久,就会再次生起他念,而令定中境相不断的变换,或者直接出定。若是同时被明窍附体,所见佛像始终不灭。当魔变本尊假冒接引时,临终人也迟迟不主动舍生,魔便会消失一段时间,或第二日重复接引,可重复接引多次,直至临终人最后等不及了,主动舍生跟随。当然,前期想舍生也是舍生不了的,只有在临终后期才有自主舍生的能力。
本愿门往生传记中,就有临终被多次接引的真实案例。其信众向本愿门师问及此事,为何有人佛接引一次就往生,有人须接引二三次?该师作答,“愿生心不切,挂念尘世的人,虽见佛来,心中犹豫:去还是不去?佛智鉴知,此人犹豫不决,即慈悲持莲台等待;等此人决定,佛即将莲台接此人而去;此人若退愿生心,佛即隐没;等此人再起愿生心,佛即再来。佛之慈悲,无法比喻!”。三心二意念佛,决定不能见真佛,见佛必须是临终特殊定境中,你这还犹犹豫豫呢,佛像又不灭,绝对是明窍附体见佛。正是因为本愿门提倡纯他力往生之说,将见佛三力也误判全属佛力,故而将散心境附体见佛也视作真佛,令其信众落入魔网,实属可惜。此则案例,也正是临终魔变本尊假冒接引的真实例证!真佛接引只有一次,必须是念佛人能达最低往生标准——菩提心真实,深信切愿念佛,临终特殊定境中二力和合入得念佛三昧定境,恶道诸罪忏净,恢复善人身份,定中见佛即可往生。未达标准,真佛绝不会接引,更不会现身等待接引;只要达到接引标准,三力和合必然定中佛现,同时放光照摄,令入深定,或讲经说法,最后佛摄人神识入莲台,屈臂顷往生极乐。念佛人必须牢记真佛接引的几则要点,只要有一处不符,就要提高警惕。一定要牢记是佛摄人神识,千万不可自主舍生,不可主动跟随往生。对于个别本愿门徒临终“往生”也有瑞相的,并不难解释。只要是心态平和或喜悦而舍生,尸体上就不会出现恶相。如圣严法师《临终瑞相能否就表示解脱了吗?》一文可知,“纵然生于鬼道,由于福德之力,于临命终时,也能发生若干瑞相。”当然,也不能排除个别本愿门徒天性善良,菩提心真实者,仍是有成功往生的可能。
最后再提出一种特殊情形,临终既无魔扰,亦不蒙真佛加持接引,临终后期特殊定境中,仅凭自力想力成就,亦可观想见佛。以定果色的缘故,所见佛身也很庄严,也可能误认真佛。因菩提心不真实,或信愿发心不正,故而不得弥陀加持。但特殊定境仍有定境的共同属性——定果色的缘故,会令定境中有念有想就很容易现相现境,并且随着定境越深,境相越真。如《地藏经》所示临终鬼神假变父母亲人来迎,后期特殊定境中只须附念而变,当然也离不开临终人想心。民间很多临终老人能见过世父母就在身边就在床前,如果只是平时散心想境模模糊糊,老人当然不会以假当真。正是因为后期的特殊定境的关系,只要老人专想一人一物,甚至一个场景,都会在第六识独影境中现出非常“逼真”之境,越是后期,越真实。有些临终老人快咽气前,肉眼早已散坏,功能已失,双眼闭合,好似昏迷,其实他第六识独影境中仍然会有相应境界,非常的真实。医学界濒死体验调查中的临终走马灯现象,就是这个原理。濒死时,知道自己要死亡了,因临终三爱,对“我”不舍,因肉身“人我”已死,故而执“法我”——我的一生,我的所有经历,我的所有善恶之事。走马灯现象仿若立体影院身临其中,一念间阅尽一生大小细节事,这正是定境的特点。临终后期第六识独影境,仿若梦境,且比梦境真实百倍。而某个版本《无量寿经》三辈往生之下品往生经文,就是写作梦中往生。实际上,并非平时的梦中,而是临终最后期,一切诸根悉皆散坏,浮尘根功能已失,唯有第六识未灭,此第六识独影境中境界,确实仿若梦境般。若此时仍能发菩提心,一心系念佛号,主思往生之事,绝对会再入临终特殊定境(最后咽气时那一念相当于理一心),十念一念相应,即可忏罪往生。这说的是发心及信愿真实者。至于前面讨论的发心不正者,虽不得佛持,但只要专心系念佛号,专想佛像,渐入特殊定境后,便可只凭自力想力而观想见佛,佛像也很清晰庄严。虽将其误认真佛,但却不能放光照摄,也不会主动摄人神识,必然是迟迟完不成接引。如果此人心力疲惫,稍一松懈,念力涣散,佛像就会消失不见。如果再次执念专想,佛像还会现前,如此反复,就是不接引,此人若主动舍生,自然也会跟随其“往生”。此人若不主动舍生,到了临终三位乱心位的中后期,因不得弥陀加持,随着第六识越来越弱,其神识会时而昏迷时而清晰,出现颠倒混乱的情形,第六识独影境中就非常混乱了,最后就会像普通人那样熬到临终咽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