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出家修行问答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供养出家众是在家居士的责任

  问:今有一些在家同修到处宣传,甚至劝说别人不让上寺院、不让供养出家众,说法师讲‘如今修道不在寺院,寺院不是修行的地方,出家不如在家,在家人好修行’云云。请老法师就这种现象慈悲开示。

  答:这是犯了很大的错误。寺院里面不如法的是有,并不是说中国的寺院没有一个如法的,哪有这种道理!纵然寺院出家人做不如法的事情,居士没有资格说,这个我在讲席当中讲得很多很多,为什么把别人家里不如法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心里头,把自己清净心变成一个污染的心?造作无量无边的罪过,还自己以为是对的。古人常讲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说话不能不小心谨慎。你对于这些事理、因果没有搞清楚,不能随便说,说了自己一定要负因果责任。这个道场究竟是如法不如法,你知道吗?如果我们不能透彻了解,随随便便说,这个背的因果就大了。我在经上讲的这些话,全被他们误解了。

  你们看看《云谷大师传记》,这是一个修行得道的高僧。大师在晚年,许许多多寺院出家人破戒,大师看了没有一句话责备,都是劝勉他们、原谅他们。说原谅他们,那是得道的高僧,我们连原谅人家的资格都没有。你要教训他的时候,你的境界比他高,你才有资格、有能力教导他;你没有这个能力,连原谅两个字,你也没资格,这个一定要懂。所以云谷禅师爱护出家人,帮助出家人,好言好语安慰劝导出家人,这是对的,这是正确的,祖师大德做出榜样给我们看。当然这些榜样大家没有看到,所以一定要广学多闻,才不至于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犯下错误。(法师)

  按语:末法时期,出家人多是魔子魔孙,不守戒律,破坏佛法,此义源自《楞严经》,并不是某个法师发明创说的。某种角度是警醒出家人,能够时刻反省自己,一念正即是佛,一念邪即成魔,精进修行是正道。出家人破不破戒、修行如不如法,自有因果,无须居士们评头论足,切忌——说僧过恶犯大重罪。能出家,即是多生多世累积的福报,即是佛家三宝之僧宝形象,即是众生之福田。居士要本着平等心供养所有僧宝,而不要分别执著妄想中增加自己的烦恼。孔子言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六祖慧能大师言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”弘扬佛法的重任仍然主要是出家众在挑,在家居士护法是首当其冲且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  附一:〖自立法师《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》〗……我们只有了解到供养、布施,种福田,应该要选择好的。但是话又说回来,我们学佛也不要这样计较,虽然有九种不同等次的布施物件,但是真正初发心修布施供养、种福田,最好还是不要存著分别心,应当以平等心去做,功不唐捐,功德会存在的。

  附二:〖明蕅益大师《佛说四十二章经解》〗……“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”,指圆教初住已上,亦可兼摄别教初地、通教佛地。盖通教体色入空,知一切法无性,故念即无念、住即无住、修即无修、证即无证。至成佛时,能于色究竟天示现最高大身,统王三千世界。别欢喜地,圆发心住,皆已分证法身,皆能示现百界作佛、八相成道,所以供此一人,胜于千亿三世诸佛也。复次,前之八番,皆是约田;此第九番,即是约心。盖未达一切诸法念本无念、住本无住、修本无修、证本无证,故于平等法中分胜分劣;若了达无念无住无修无证妙理,则下自恶人、上至诸佛,罔非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。所以人上佛饭,佛施饿狗,功德无异;维摩以一分奉难胜如来,一分施一最下乞人,福亦平等。若不知福胜劣差别,则无以显修德之足贵;若不达生佛本自平等,则无以悟性德之渊源。是谓常同常别,常别常同,法界法尔,微妙法门。

  附三:什么是三轮体空?末法时期如何护持出家修行人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弘法利生,应先广结善缘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