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佛学问答集 - 正文   │ 文章推荐
○ 一切法皆是佛法,如何理解?

  问。如何是一切法皆是佛法。

  答。一切法唯心。心即是佛。心即是法。

  如学人问忠国师。经云。一切法皆是佛法。杀害还是佛法不。

  答。一切施为。皆是佛智之用。如人用火。香臭不嫌。亦如其水。净秽非污。以表佛智也。是知火无分别。兰艾俱焚。水同上德。方圆任器。所以文殊执剑于瞿昙。鸯掘持刀于释氏。岂非佛事乎。若心外见法。而生分别。直饶广作胜妙之事。亦非究竟。(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《宗镜录卷第十三》)

  灵辩和尚云。夫一心不思议。妙义无定相。应时而用。不可定执。经云。一切贤圣。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用有差别。随处得名。究竟不离自心。此心能坏一切。能成一切。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。心作天。心作人。心作鬼神。畜生地狱。皆心所为。好恶皆由心。要生亦得。要不生亦得。即是无碍义。只今一切施为。行住坐卧。即是心相。心相无相。故名实相。体无变动。亦名如来。如者不变不异也。无中现有。有中现无。亦曰神变。亦曰神通。总是一心之用。随处差别。即多义。一中解无量。无量中解一。了彼互生起。当成无所畏。又东方入正定。西方从定出。若了心外无法。一切唯心。即无一法当情。无有好恶是非。即不怖生死。一切处皆是解脱。故云当成无所畏。纵然心外有一切境法。亦从自心妄想因缘而生。无有自性。其体本空。如幻如化。(《宗镜录卷第九十八》)

  故高城和尚歌云。应耳时。若幽谷。大小音声无不足。十方钟鼓一时鸣。灵光运运常相续。则处凡身而不减。居圣体而非增。常现常通。尘劳不能匿其神彩。非间非断。天魔不能挫其威光。不坏缘生之耳根。圆具一灵之妙性。三常真实者。音声性动静者。动静是音声之体。性于闻中似有似无。若无声时号无闻。非实闻无性。以闻性常在。若闻性随声尘灭。则前声灭时。后声不合更闻。故知声尘自无。闻性非灭。声尘自有。闻性非生。又非唯闻性无生。返观声尘亦无生灭。以从缘而起。自体全无。如华严论云。一切诸法。犹如谷响。楞严疏钞云。如谷中无声。无声即无响。法界中皆无声。一切声皆是妄心。妄心不动时。皆无妄想。以有差别心执受。即有声。四大。如枯木。即本无声。皆缘执故。诸大菩萨。不以音声听法。是知声尘本无。皆因执有。情消执丧。万法本虚。有无既虚。生灭何有。则知我性与如来性无异。一切世间法即是佛法故。经云。是法住法位。世间相常住。(《宗镜录卷第四十四》)

  佛虽不断性恶。而能达于恶。以达恶故。于恶得自在。故不为恶所染。修恶不得起。故佛永无复恶。以自在故。广用诸恶法门。化度众生。终日用之。终日不染。不染。故不起。(《卷第十七》)

  设祖佛之教。皆是随他意语。曲顺时机。是以世尊言。三世诸佛所说之法。吾四十九年不加一字。又经云。先佛己说。后佛随顺。若能如是了达。则知佛语是自语。自语是佛语。故本师云。一切外道经书。皆是佛说。非外道说。又云。释迦如来语。提婆达多语。无二无别。若于此不信不明。皆成二见。常萦分别凡圣之想。恒生取舍自他之情。欲绍吾宗。无有是处。(《卷第一百》)

  ○南怀瑾《宗镜录略讲》节录

  “诸大菩萨,不以音声听法”,因此一个学佛的人不著声尘,不以音声来听佛法,而是掌握说法者所传达的义理。“是知声尘本无,皆因执有”,一切的声音是外尘,它是本空的,因为执著了才会觉得它是有。“情消执丧,万法本虚”,学佛若能做到情消执丧,那就表示成功了。此时一切心境的妄想、情感都空了,自然一切都不执著。万法都不执著,就不要所求个空了,因为它本来就空了,所以说万法本虚。“有无既虚,生灭何有,则知我性与如来性无异,一切世间法即是佛法。”这个时候不管它是空或是有,就是“有无既虚”。到了这个境界,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。故经云。是法住法位。世间相常住。……

  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”。“是法”,指这个法。这个佛法在哪里呢?就在佛法的本位上。翻成白话只能这么翻译,但是你会觉得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。因为一般人学佛总希望找到希奇的、奇特的,其实世间一切都是佛法。记得年轻时,我们常到四川青城山山脚下的灵泉寺,这座寺庙是怫的弟子阿逸多尊者所建的。寺庙后面有个大岩石,在那岩石上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人留字在上头,写得真好!上面的字是这样写的:“愿天常生好人,愿人常做好事”。这是世间法,也是佛法。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就是佛法。所以佛法在哪里呢?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因此,正法是永远都存在的,除非世间万有都没有了,佛法才会消失;否则它永远在这里。六祖也告诉我们:“离世觅菩提,犹如寻兔角。”

  ○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节录

  禀圆说者。初心即用佛智照境。故能信解诸法实相。既解实相。亦解诸法实性。实体实力。实作。实因。实缘。实果。实报。实本末究竟等。十法既实。即是实生实佛。实依实正。一色一香无非中道。一切诸法皆是佛法。既一切皆实。实外无余。(注:圆教初心即能达此境界)

  ○成刚法师相关开示节录

  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,体性空寂,法法皆实相。如果是佛法,我们妄想执着它,那么举体都是妄想,就不是佛法,而是众生法了;众生法,我们不妄想执着它,心无所住著,那么一切法都是佛法。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得解脱。就是这个意思。一切法都是佛法,法法皆如嘛。

  僧肇大师有这么一句话:“无心于伏物,而物无不伏”。就是因为我们攀缘、妄想、执着这一切事物,所以被这一切事物所系缚,所逼迫,所障碍;如果我们在这一切事物上都不建立虚妄心行,那么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面得解脱。一切法皆是佛法。无心于伏物,我们要想降伏这种事物,就得在这种事物上不建立虚妄心行,这就叫“无心于伏物”,如果我们在这种事物上不攀缘、妄想、执着,不建立虚妄心行,那么这种事物就被我们彻底降伏了。不是起心去降伏,在这个上面起心,反而被它所系缚。僧肇大师说的这句话就是般若实相的道理。般若是智慧。无心于伏物,而物无不伏。物就是一切事物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小乘佛教有三法印,大乘何故只一实相印?
· 善法是佛法,恶法也是佛法吗?
· 自力感佛力的往生原理 水清月现 心净佛现?
· 斋公斋婆念佛心外取法,为何也有成功往生的?
· 何以“行恶人好处生,行善人恶处生”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