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李炳南佛学问答 - 心性问答  │ 文章推荐
○ 学到明心见性,是证到什么果位?

  《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》

  问:……吾人如何境地,才可谓明心见性?(智梁)

  答:见几分、证几分。

  问:禅宗之见性成佛,密宗之当生成佛,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?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,佛是有等级的。然则禅密诸大德,以为然否?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,似乎有点勉强,不如‘教外别传’圆融,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?(门外汉)

  答:见性成佛,是自性显露之谓,佛者觉也。性为本觉,由迷启悟曰始觉,功夫递进,曰随分觉。至圆满极果,曰究竟觉。当生成佛,乃修法时,三密相应,观成本尊,大德常在定中者,另当别论,普通学人,出观仍是凡夫。释迦弥陀,皆究竟觉,常住寂光,似在弥勒未来以前,无有比伦。此外尚有藏通别圆诸说,是亦不同。禅宗不立文字,乃一时之权巧,并非随便云云,无头乱修。必经名师,逗引开悟,悟为见道,见道而后修道,方不歧中又歧,见性而后研教,方契如来实义。此必有如猫捕鼠,如鸡孵卵之苦功,且须要如丧考妣,大死一番之精神,各有宗承,各有家风。绝非闭门造车,盲人瞎马,不能只见几个口头野狐之流,遂谓禅宗尔尔,则大误矣。

  附:印光大师开始——禅宗明心见性尚是凡夫

 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明心见性,乃大撤大悟也。言见性成佛者,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。名为成佛,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,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。此人虽悟到极处,亲见佛性,仍是凡夫,不是圣人。若广修六度,于一切境缘,治烦恼习气,令其清净无余,则可了生脱死,超出三界之外,不在六道之中矣。佛世此种人甚多,唐宋尚有。今则大彻大悟,尚不易得,况烦恼净尽者乎密。宗现身作佛,或云即生成佛,此与禅宗见性作佛之话相同。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,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。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。此外即古佛示现,亦无现身成佛之事。

  注:名字位亦可见性,非必见性者定是名字位,当区别。而印祖文中提及天台六即佛,当知天台宗释凡夫包括内凡位及外凡位。名字即佛位为已修未修之悠悠凡夫。观行即佛位五品皆为外凡位。而相似即佛位十信为内凡位。以上皆被天台宗称为凡夫位。要知晓,凭自力断见思惑竖出三界的阿罗汉,方证内凡七信位。

  禅宗修禅者明心见性大彻大悟,分解悟和证悟。名字位凡夫即可见性者,当属解悟,如人得道眼,修行之路长驱直入,不再盲修瞎练。至于证悟,修行人有利钝之别。利根者随悟随证,烦恼习气可圆伏甚至钝断,位及观行位或相似位等。钝根者虽见性解悟,但须次第伏断烦恼习气。禅宗虽是不落阶级圆顿法门,但修禅者并非皆是上上根性之人,自然在证悟方面有极大差别。还有一点一定要知晓,只要禅定功夫渐入观行位初品,此人临终若念佛求生极乐,皆为决定往生,且自在往生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十方无量佛共同一法身,何以又分无量数名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