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李炳南佛学问答 - 心性问答  │ 文章推荐
○ 凡夫本来是佛吗?指的是六即佛中理即佛?

  《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》

  问:众生皆有佛性,佛性本来是清净光明,万德万能。那么凡夫本来是佛吗?佛是觉悟者,为何起一念无明,受了生死轮回苦,自己不能解脱呢?凡夫修道能成佛是有道理,可是本来清净的佛性起无明转变凡夫,很奇怪!(吕正凉)

  答:佛性与圆满法身佛,是一是二,解有分限。佛性有‘本觉’‘不觉’‘始觉’‘随分觉’‘究竟觉’之不同,然皆混称曰佛性。圆满法身,则专指究竟觉性而言。譬如金在矿中,泥沙揉杂时,采淘时,熔冶时,提炼时,铸成器皿时,皆可混称曰金,此即佛性之总喻。居士未明斯义,故有‘佛是觉悟者,为何起一念无明’之误会。再知金在矿中,原杂泥沙,虽然是金,尚是矿石。佛性未觉,本有无明,虽具本觉,自是凡夫。

  【六即佛】天台教学辞典(释慧岳监修,释会旻主编)

  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,称为六即佛。据《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》卷上,六即佛:1.理即佛:又称理佛,指一切众生,本具佛性与如来无二无别,皆即是佛,称理即佛。

  2.名字即佛:又称名字佛。指或从善知识闻知,或从经典中见得,而了知此“理性即佛”,此人于名字中,通达了解一切诸法皆是佛法,称名字即佛。

  3.观行即佛:了知一切法皆佛法,进而依教修行,达至心观明了、理慧相应(境智相照)观行相即,此人言行一致以证此位,称观行即佛。此位分为五品位,即:随喜品、读诵品、说法品、兼行六度品、正行六度品。

  4.相似即佛:指前述“观行即”位中,愈观愈明,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净,断除见思惑,制伏无明,此虽未能证真理,但于理仿佛,有如真证,称相似即佛。此位分为十信位。

  5.分证即佛:又称分真即佛。指分断无明而证中道位;无明惑中四十一品,由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位,渐次破除一品无明而证一分中道。

  6.究竟即佛:断除共四十二品元始无明,发究竟圆满觉智,即证入极果妙觉佛位。

  此六佛虽因智(悟)情(迷)深浅,而有六种分别,但其体性不二,彼此互即称“即”为旨趣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佛学关于人之初的性,如何解释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