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李炳南佛学问答 - 心性问答  │ 文章推荐
○ 自性涵义如何?真心、性、真如意义相同否?

  《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》

  问:‘自性’涵义如何?自性法身,自性亲因,自性烦恼,自性众生等等之‘自性’,是否相同?(周邦道)

  答:自性即真如本性,清净本觉,无始而染无明,转为业识,而自性依然无损,此名众生心,即是自性众生。其净分之本觉,即自性法身。转识后具有染净二分,能互相薰,即是自性亲因,其染分即是自性烦恼。

  问:清净真心、性、真如,是一是二抑是三?(大宽)

  答:是一而异名。如头、首、脑袋、脑壳之繁称也。

  问:证道歌云:‘自从识得曹溪路,了知生死不相关。’吾人既未识曹溪路,最相关者,莫过于生死,而存心时应念生死事大,或念生死不相关?(王志贤)

  答:歌语明白,上言‘识得’,下言‘了知’。识只识耳,知只知耳,此语大有分寸,到此境界,乃是大彻大悟,识知‘自性涅槃,’而已。既识知‘自性涅槃’,而死自不相关,然尚须依之进修,方有证得。我辈正颠倒不悟,再念‘生死无关’真成醉生梦死矣。

  【自性】《唯识名词白话新解》于凌波居士著

  指自体之本性,唯识家多称为自相。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、清纯无杂的个性,即称为自性。换句话说,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本质,也就是一切法本来如此,永远如此,不能以任何方法使之改变者,称为自性。事实上,一切法皆无自性,无自性始有可塑性,始有生灭变异。中观学派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成,而无有一定的自性,故自性即空。所以中观学派“缘起性空”的理论,即建立在一切法无自性的基础上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可见无体即无相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