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李炳南佛学问答 - 心性问答  │ 文章推荐
○ 孟子性善,荀子性恶,告子不善不恶,孰是孰非

  《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》

  问:……;到底是善抑恶?亦善亦恶,不善不恶?(张文荣)

  答:言性之学,非文学家事,是此非彼,各执其执。彼等既为孔子之徒,所读性理,而与孔子所说,皆不合也。孔子所言,相近习远,昭昭在书,各家似未领会。子贡乃孔子高足,尚言夫子之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,可见性之难言。足征后儒所言,皆逞己见,不师于孔子,亦无体验之功夫。但来问所提四端,乃性体之随缘,而非性不受之本体,而此本体,惟佛一人知之,余皆相似,应知言善言恶,皆是相对而有,并非绝对,故知凡有言说,都无是处也。般若性空,试观于空,是善是恶,抑不善不恶,亦善亦恶耶?性心意识,如不能分,直等指鹿为马,呼鸡作凤而已。

  【不二法门】(丁福保编《佛学大辞典》)

  不二之法门也。不二之理,佛道之轨范,故云法。圣由之趣入,故云门。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。不二法门,在诸法门之上,能直见圣道者也。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:何等是不二法门?维摩默然不应。殊曰:善哉善哉!无有文字言语,是真不二法门也。肇曰:言为世则谓之法,众圣所由谓之门。十二门论疏上曰:“净名以理为门,一道清净,故称不二。真极可轨,所以云法。至妙虚通,故云门。”

  【一真】(丁福保编《佛学大辞典》)

  又名一如。亦曰一实。皆为绝待之真理也。一者无二,以平等不二之故谓之一。真者离虚妄之义,所谓真如也。

  注:佛家之真如本性离四句绝百非,离对待入一真不二之门。又如何以善恶对待之法而论真如?不过,若细辩此性,须知天台宗性体、性量、性具等说。性体,非善非恶;性具,可善可恶。性具善恶之说,若想深辨,必须先知藏通别圆四教对性体的界定差别。大藏经中很多大小乘经典描述此性(自性、佛性、真心、般若、实相、中道、如来藏、常住、一真、不二……,皆属异名),经文有权有实,有了义有非了义,不尽相同。若不知四教或五教的判教差别,往往会遇到经文冲突而不置可否,甚至犯谤法罪。性具善恶之说,其他宗派并不全有此理,亦不可拿小乘不了义说去否定台宗圆教义。佛家常言性体、心体等,必须知晓佛家非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,善恶诸法非是由此性体直接衍生,离却众生心念诸缘,万法无由得生。自性能生万法,只是权说,非是类似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这类的本体生(当然对道的诠释会有多种,此处只是简单列举对比)。性体,有随缘与不变义。不变而常随缘,说染说净,说能说所;随缘而常不变,非染非净,非能非所,离对待故,如如不动。佛教非是本体论者,正是从后者而言。佛教对性体的描述很多,有些词句看似矛盾,往往让人不知所云。离四句绝百非的境界,本是不可言说,言语道断。但如若知晓圆教四门妙理,说一即四;知晓台宗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玄义,说一即三;知晓般若空有不二空有相即义理,一真不二……,不可说中,仍可言说。若能会得,正说反说或破或立,无非实相般若;若不契入,说空说有说是说非,皆不离断常等见。善恶诸法本是相对而言,心性之正用逆用而已。杀盗淫妄等法令众生堕落,诸佛亦能以杀盗淫妄等法逆度众生。三恶道等法相对三善道而言是恶,人天善道某些善法相对四圣法界而言,又何尝不是恶?性具善恶,佛可十法界善恶境界中皆可现身度生;性体非善非恶,成佛后不会再堕落成众生。若误以为佛法是本体论,自性能生万法,那么无明等恶法是自性直接所生,成佛后必然还会生出无明,生出恶法,堕回众生。这正是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漏洞,本体论思想本身就是不完善的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缘起性空与性空缘起,其意义是否相同?
· 性具学说:性具善恶,妄具三千,色具三千
· 圆教四门:有门、空门、双亦、双非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