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李炳南佛学问答 - 心性问答  │ 文章推荐
○ 六祖慧能“非风动,亦非幡动,仁者心动”何意?

  《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》

  问:六祖参法性寺时遇风吹幡动,二僧争辩,经祖开示‘非风动,亦非幡动,仁者心动’,学人未明此理,若云禅宗主心不随动故,则心虽不动,但风幡自是动何,是否心能转物,以令风幡俱不动?(胡正临)

  答:风与幡皆是相,应知万法唯识,非别有风幡及外境!凡夫迷境不了真心,智者明心知无妄境,所谓‘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’也。明乎风幡乃识田种子现行,则不误会心自心,风幡自风幡矣。

  注:很多人第一误解在于,执着风与幡为实有,执着外境为实有。若破此见可先参考“一心四境”“一水四见”的佛学观点。众生果报业缘不同,虽同处一处,同见一物,所见境界相会有不同。天台宗有百界千如之说,就算同界众生又有共业别业之分。空间维次不同,所见境界不同,也是诠释此理。《心经》中一无到底,世尊以神通力找寻无明而不可得。若此,哪还有个实物堪称风幡?世间一切境界相不过是八识心王的相分而已。

  凡夫执着外境实有,是不知第八识见相二分,仅以前六识所见所知来诠释整个身心世界。风幡及山河大地等外境其实正是第八识相分,哪里是心外之物,一切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。佛法中有四大缘起,不管是业感缘起还是赖耶缘起法界缘起,都是自己八识心在动,方有种种缘起之相。而此心动,即是李老所言“识田种子现行”而已。若心不动,识田种子不能现行,自然无有种种境界之相可言,即“觉后空空无大千”。有些人又有误会:你心不动,你不见相,但山河大地还不是好好的存在众人眼前?其实,这类人犯的正是二乘人的错误,执外境实有,心外有实物存在。这类人连大乘门尚且未入,又何谈一心四境、心现识变、赖耶缘起等甚深大乘法理。

  问:既起原始无明一念后,形成次第山河大地的程式如何?(段树义)

  答:山河大地,并非真实,乃是众缘和合,所现假相。如楚人视云如马,赵人视云如牛,秦人视云如美人,唐诗人杜甫谓云如袷衣苍狗,何尝真实。而此山河大地,在九界众生视之,有见有不见,见亦不一律作山河大地观。以此境仍是心造,妄心不一,故视亦不同也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心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其中,实居何处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