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念佛往生问答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极乐四土

  佛土有四。所谓凡圣同居土,方便有余土,实报无障碍土,常寂光土。

  (一)凡圣同居土者,娑婆世界虽属秽土,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,同生其间。然凡圣所见之境,与所受用,天渊悬殊。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,则生凡圣同居土。然此土清静微妙,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。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人所居,亦有法身菩萨及佛,亦居其中,为其说法。故亦名凡圣同居土。但此为净土往生之人,虽未能如佛菩萨所见,所受用之殊妙,然其气类相同。不比娑婆之条然各别也。此土亦分九品。若中下六品,则多须时劫。若上三品,则速得悟(悟无生方能入实报)无生忍,登不退地,证入实报寂光矣。

  (二)方便有余土者,乃己断见思,未破无明之人所居之土。言方便者,以其所修系入真实之前方便。言有余者,虽断见思,未破无明,(尘沙无体,说不说俱可。若说,此九方便人,正破尘沙惑耳。九方便,即藏教三乘,通教三乘,别教三贤,圆教十信。此九种人,同断见思,未破无明。)故言有余。若破无明,可称分证无余。若无明静尽,则是究竟无余矣。

  (三)实报无障碍土者,即佛菩萨不思议福德庄严所感之报土。

  (四)常寂光土者,即佛菩萨所证之理性也。此二土本属一土。约所感之果报上言,则名实报。约所证之理性言,则名寂光。圆教初住,初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三德,即入实报土。亦得名分证寂光。若妙觉佛果,则是上上实报,究竟寂光矣。(出自《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》)

  一心与四土往生

  一心亦二种。不论事持理持,持至伏除烦恼,乃至见思先尽,皆事一心;不论事持理持,持至心开见本性佛,皆理一心。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,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,即修慧也。不为见思乱,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,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。不为二边乱,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。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,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。(蕅益大师《弥陀要解》)

  众行门中,既云大小不等,理事有殊,所感生相,亦乃悬异,然则观想忆念二门,修各不等,其所感相,同耶异耶

  皆不同也。故永明曰,九品往生,事非一等。或游化国,见佛应身,或生报土,见佛真体。或一夕,而便登上地。或经劫,而方证小乘。或利根钝根,或定意散意。或道悟迟速,而机器不同。或花开早晚,而时限有异,又慈云曰。虽分九品,犹是略分,若更细分,亦应无量。(《净土或问》)

  极乐只是同居,本非实报,何谓或生报土,见佛真体耶

  你将谓同居之外,别有实报耶。当知三土,不离同居。特身境受用,递递不相同耳。如经云。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,古师曰,此实报身也。又霅川曰极乐国土,四土不同,岂但极乐为然。荆溪云,直观此土,四土具足,如当时华严海会,不离逝多林,而诸大声闻,不知不见,即此类也。(出处同上)

  既云此土四土具足,只消就此展转修行,反欲舍此而生彼国,何耶

  此方虽具四土,奈何秽业难除。夫欲舍秽取净,势须彼国求生。四明云,此土浊重,十信方出苦轮。彼土境胜,九品悉阶不退。岂不闻大通佛世,受教之徒,已经尘点劫来,尚在声闻之地。皆因退转,故涉长时。如身子已证六心,犹自退落五道,况悠悠修行者乎。盖由此土,多值退缘。故云,鱼子庵罗华,菩萨初发心,三事因中多,及其结果少。若生极乐,藉彼胜缘。博地凡夫,便皆不退。以是之故,求生彼国也。(出处同上)

  问:方便有余土,是已断见思二惑,未断尘沙无明,得到的罗汉境界。但是‘有余’二字不能明白?(慧德)

  答:尘沙无明未断,是谓有余。(李炳南老居士《佛学问答类编》)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盲聋暗哑亦可往生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