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念佛往生问答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恶业厚重亦往生

  具缚凡夫,恶业厚重,云何得生

  问: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,恶业罪障深厚浊重,一切烦恼,一丝一毫也未曾断除。而西方极乐净土,乃是超越出离此娑婆世间三界生死之境界,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,如何能够得生彼国呢?

  答:修行有两种缘起: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。所谓的依靠自力之缘者,凡夫在此世界靠著自己修道的功德,实在是无法得生净土。是故《璎珞经》云:从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地开始,尚未认识佛法僧三宝,不知道善恶业的因缘及果报,只是最初发起菩提心,以信心为根本,依止安住于佛法之内,以佛戒为本,受持菩萨戒法。如此每一世每一世的色身都能够如此相续不断,持于戒行而不缺犯,如是经过一劫二劫三劫,才来到初发心住的阶位。如是再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,无量的行愿,如是相续而无间断,修行满一万大劫,才能够达到第六的正心住,若更精进修行达到第七不退住,即是菩萨种性的阶位。此乃是约自力而修行,然而尚未能往生西方净土。

  所谓他力者,若能真诚相信阿弥陀佛具有大悲愿力,摄取十方世界念佛众生而不舍弃。即能发起大菩提心,修行念佛三昧,厌离自己三界轮回不净的色身,起而修行布施持戒,修集福德资粮。于一一的修行当中,皆能回向发愿求生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,如是乘著阿弥陀佛本愿之功德力,众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  是故《十住婆沙论》云:于此世界修道有两种方式:一者难行道,一者易行道。所谓难行道者,是说在于五浊充满的恶世界中,于无有佛出世时欲求阿鞞跋致不退转位,这是非常困难得到的,其中之困难无量无数如恒河沙之多,若欲说者不可穷尽。简略来说则有五种:一者,邪知邪见的外道也有一些外相的善行,以此而混乱了菩萨的正见正法。二者,此世间有种种无赖恶人,破坏他人修行的殊胜功德。三者、颠倒而说的善恶因果,能破坏修行人的清净梵行。四者、声闻现出自利修行而证果之事,障碍修行者发大慈悲心。五者、修行唯靠自力,没有他力的摄持帮助。譬如跛脚的人步行,一日的时间最多不超过数里之远,而且极为辛劳艰苦,这就是所谓的自力修行也。

  所谓易行道者,是指能够信受释迦牟尼佛的法语,是教导我们要专修念佛三昧,并且应当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乘著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力的摄受加持,决定可以往生净土而不怀疑也。就如同人们依靠水路而行,藉著舟船方便之力,是故须臾之间即可到达千里之外,这就是所谓的借助他力的修行也。譬如体能低劣的凡夫,随从于转轮圣王的轮宝,一日一夜的时间即可周行于四天下,此者非是自力所能,乃是转轮圣王之力也。如果说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不得往生于他佛的净土,那么也可以说有漏的凡夫应当不能见到此世界的佛陀金身了?然而念佛三昧,都是由无漏善根所生起的功德。因此虽然烦恼的有漏凡夫,随分亦得亲见诸佛身相的粗略色相,菩萨则能见到诸佛的微细妙相。往生诸佛的净土也是一样的道理,虽然也是要由无漏的善根所生起,但是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,只要能够发起无上的菩提心,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由于常常忆念阿弥陀佛的缘故,也能降伏灭除种种烦恼,因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。随分而得见极乐世界的粗相,菩萨则能见到微妙庄严之相,此又有何疑惑呢?是故《华严经》说:‘一切诸佛的刹土,皆是平等而普遍庄严清净,众生由于善恶业行、智慧烦恼之差异,所见到的佛身与国土亦各不相同。’即是这个义理也。(法宣法师白话译《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》)

  不修净业,要生极难,此诚言也,何故前举逆恶凡夫,临终亦生,吾未闻其详,而且有疑,幸详示而释之

  观经云,下品下生者,或有众生作不善业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如此愚人,以恶业故,应堕恶道,经历多劫,受苦无穷,如此愚人,临命终时,遇善知识,种种安慰,为说妙法,教令念佛,此人苦逼,不遑念佛,善友告言,汝若不能念者,应称无量寿佛,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,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念佛之时,见金莲华,犹如日轮,住其人前,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,于莲华中,满十二大劫,莲华方开,观世音大势至,以大悲音声,为其广说诸法实相,除灭罪法,闻已欢喜,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此其详也。虽十二劫处莲华中,而其受用快乐如忉利天,故古者云,华中快乐如忉利,不比人间父母胎,逆恶得生者,观经疏曰,以念佛除灭罪障,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。余详经意,即是念佛灭罪而生,然以疏论参而明之,则有三义,一者,或问如何以少时心力,而能胜终身造恶耶。曰,心虽少时,而其力猛利。是心勇决,名为大心。以舍身事急故,如人入阵,不惜身命,名为健人也。二者,此虽造恶,或现世曾修三昧,故临终劝念,定心易成亦是乘急戒缓人也。纵现世不修三昧,亦是宿种今熟。以宿善业强故,临终得遇知识,十念功成也。三者,若非宿种,又非现修,则其念佛之时,必有重悔。故永明曰,善恶无定,因缘体空。迹有升沈,事分优劣。真金一两,胜百两之叠华,爝火微光,爇万仞之积草。(《净土或问》)

  五浊恶世,人皆有罪,纵未造五逆重罪,其余罪业,孰能无之,苟不忏悔消灭,但只临终念佛,能往生乎

  亦得生也。此乃全藉弥陀不思议之大愿力也。那先经云,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,藉船力故,石不没水,若无其船,小石亦没,喻彼世人,一生造恶,临终念佛,不入泥犁。若非念佛,虽作小恶,亦入泥犁,况大恶乎。船喻佛力,石喻恶业,故昔人有带业往生之说。四土文中,亦云具惑染者,亦得生同居净也。又如僧雄俊,临入镬汤,并汾州人,屠牛为业,临终见群牛逼触其身,苦痛切己,及张钟馗,杀鸡为业,临终见神人驱群鸡,啄破两目,流血盈床。称佛名号,俱生净土,此非佛力而何。请复以喻明之,如人现犯官法,应入官囚,以投托国王,承王宣召,则官不能拘,而复达帝京也,所以西资钞云。得生净土,是假他力。弥陀愿摄,释迦劝赞,诸佛护念。如渡大海,既得巨舟,仍有良导,加以便风,必能速到彼岸也,若其不肯登舟,迟留恶国者,谁之过欤。(《净土或问》)

  人生造恶,临终念佛,得生佛国

  那先经云,王问那先,人生造恶,临终念佛,得生佛国,我不信是语,那先答言,如持大石置于船上,因得不没。人虽本恶,因念佛故,不入泥犁。其小石没者,如人作恶,不知念佛,便入泥犁中,颂曰,

如来金口言,赞叹西方土。如入长安城,东西南北入。入已即一城,
无别天子都。普贤佛长子,文殊七佛师,授记及回向,是果位往生。
释种得法忍,善财证佛果,面奉阿弥陀,是菩萨往生。龙树破有无,
折婆最胜根,皆得佛授记,是禅师往生。闻佛心信乐,诵念与持讽,
大石置船上,是下劣往生。阿难世多闻,佛子中第一。不如念一佛,
顿了诸经法,云何义解家,得轻易念佛。诸正念法门,经中皆悉载。
但一大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奉劝悟达士,趁时歇狂解。一心念阿弥,
莲华念念生。此是常寂光,非报非方便。作是观为正,勿妄生分别。
禅教律三乘,同归净土海。一切法皆入,是无上普门。教海义无量,
瓮观拾少许。一脔遍鼎味,是中有全藏。
(出自《西方合论》)

  我工夫浅薄,业力深厚,怎么能往生净土呢?

  亦有愚人,知见狭劣。谓已工夫浅薄,业力深厚,何能即生。不知众生心性,与佛无二。五逆十恶,将堕地狱,遇善知识,教以念佛。或满十声,或止数声,随即命终,尚得往生。观经所说,何可不信。彼尚往生,况吾人虽有罪业,虽少工夫,校彼五逆十恶,十声数声,当复高超多多矣。何可自暴自弃,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。(增广文钞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)

  大善根之人可以往生净土,那么大恶之人是否可以求生净土?

  大善根之人与大恶之人,欲求得往生净土,必具足“一心不乱”的境界;若命终之际,大善根之人无法提起正念念佛,内心挂碍颠倒,恐怖现前,照常往生不成同样的理由,若大恶之人命终之际,内心不挂碍不颠倒,远离恐怖,正念提起,念佛达一心不乱,必得往生。

  这不是鼓励大家一生拼命广造恶业,然后命终前,拼命念佛求生净土的意思,而是告诉我们,往生成与不成,在于一心不乱,以一心不乱为往生净土之关键所在。

  历代有许多犯科作奸之辈,结仇成恨,命终之际, 生大恐怖,善知识为他劝导心结,宣扬净土法门,此大恶者,当下心开意解,求忏生悔,坚信净土,以垦切悲愿,毕此一生,求生安养,结果求得一心不乱,蒙佛慈悲接引,得生下品下生。(如本法师著《佛学问答》)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决定往生
· 五逆能否往生,何以无量寿经与观经不一致?
· 悔过得生愿;有罪不忏不改悔,还能否往生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