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口称佛名,系心在缘。声声相续,心心不乱。设心缘外境,摄之令还。此须生决定心,断后际念。拨弃世事,放下缘心,使此念心渐渐增长。从渐至久,自少至多。若一日二日,乃至七日,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。此事一心也。苟得此已,则极乐之净因成就,而垂终之正念必然。身无病苦,不受恶缠。预知时至,身心欢喜。吉祥而逝,坐脱立亡。亲见弥陀,垂光接引。若理一心者,此无他法,但于事一心中,念念了达能念之心,所念之佛,三际平等,十方互融,非空非有,非自非他,无去无来,不生不灭,现前一念之心,便是未来净土之际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无生而生,生而无生。于无可念中,炽然而念,于无生中,炽然求生,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。(《净土法语》)
临命终前,能预知时至,是自己修行得知呢?或是佛来告知呢?
修行有证有得者,三毒烦恼已净尽,内心光明如镜,当下生死自在解脱,预知时至之本领自得,不必外力告知。
譬如六祖惠能大师,在入涅槃前的一个月,就事前预知时至告诉全寺僧众,证实入涅槃的时日,而当时惠能大师是身无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如入禅定而坐化的,这种修行而得自在的境界,就是自己预知时至的境界,今引录六祖坛经一段经文,以供养大众。
六祖坛经云:“师于太极元年壬子,延和七月,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,仍令促工。次年夏末,落成。七月一日,集徒众曰:“吾至八月,欲离世间,汝等有疑,早须相问,为汝破疑,令汝迷尽。吾若去后,无人教汝。”
惠能大师于七月一日,集徒众曰:‘吾至八月,欲离世间……。’这就是欲入涅槃前的一个月就已集徒众告知入涅槃的证实,这是修行靠自力而得预知时至的境界。
修行未证得果位,未断烦恼,有时亦有预知时至的状况,只要修行者内心稍有禅定,就有如此预知时至之妙用,但机率微乎其微。有很多高僧大德,乃至证得果位的圣僧,在往生前也有佛菩萨接引的实例,佛亲自来告之往生者的时日,多得不胜枚举,这就是自力与他力感应道交的境界。譬如晋朝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就是一个实例,是阿弥陀佛亲自来告之他往生的日子。我们要知道慧远大师是精通三藏者,但毕生专志净土,三十年在山上未曾下山过,修得净业殊胜庄严,曾经一生三度见三圣,又于念佛定中见极乐净土,以及先往生的同参道友,也都在西方净土中,包含僧俗二众,其数甚多,一生所做的点点滴滴之功德不计其数,在临终前感召阿弥陀佛亲自告知时日。今引述净土圣贤录供给诸君。
净土圣贤录云:“居山三十年,迹不入俗,专志净土,澄心观想,三见圣相,而沉厚不言,义熙十二午七月晦夕,于般若台之东龛,方从定起,见阿弥陀佛,身满虚空,圆光之中,有诸化佛,观音势至,左右侍立。又见水流光明,分十二支,回注上下,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,佛告远曰:‘我以本愿力故,来安慰汝,汝后七日,当生我国。’又见社中先化者,佛陀耶舍、慧持、慧永、刘遗民等,皆在侧,前揖曰:‘师早发心,何来之晚?’远谓弟子法净惠宝曰:‘吾始居此,十一年中,三睹圣相,今复再见,吾生净土必矣!即自制遗戒,至八月六日,端坐入寂,年八十三。’(如本法师《佛学问答》)
按:净宗念佛往生属二力往生,临终定中坐脱时是弥陀他力摄其神识入莲台,所以净宗坐脱立亡所需定功,相对低于禅宗自力坐脱;只需证决定往生的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即可,即观行位初品欲界定上下的定功。上述文章说的是已证第一类决定而自在往生的念佛人,才有预知时至的资格。但念佛人必须知晓,未能预知时至的名字位散心念佛人,临终诸缘具足时,熬过临终数天或十数天,渐入临终特殊定境,忏净恶道诸罪后,仍可见佛往生,这属于第二类临终忏罪往生(这是末法时期念佛人往生的主流方式)。未预知时至的念佛人,切勿因此而失去第二类往生的信心!另外,个别惑淡罪轻福厚的名字位散心念佛人,以菩提心真实,临终决定能忏净恶道诸罪之故,亦有预知时至的可能。但因无自力念佛定力,所以预知时至的日期多是感应梦中得知,须再辨真伪!荐文《辨别见佛真伪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