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念佛往生问答 - 正文  │ 文章推荐
○ 始恶何妨终善,恶人忏悔念佛,贤圣同科?

  《阿弥陀经疏钞演义》莲池大师原著憶栖法师讲

  钞【所以然者,以天台但约位次,则辈品正同;二师唯约行因,则止齐中上。各有所据,取义不同,故不违也。】

  这个话说得很圆融,两边都不得罪。下面他就下断语:

  钞【克实而论。】这讲真话了。

  钞【则烦恼不异菩提,始恶何妨终善。】

  『烦恼』跟『菩提』是同一个自性,是同一桩事情。觉悟了就叫菩提,迷了就叫烦恼,只是觉迷名字不同,体性完全相同。体是什麽?体就是自己的真心。真心迷了就成烦恼,觉悟了就叫它菩提,所以迷悟不二!迷的是这桩事情,悟的还是这个事情。心性没有迷悟,这个要知道,真心本性上没有迷悟。迷悟是什麽?迷悟是妄执,是虚妄的,不是真的。妄心里有迷悟,真心里没有迷悟。所以说『始恶何妨终善』,迷的时候造恶,悟的时候就变成纯善,一悟就善了。悟的时候,在我们一般讲是究竟彻底的忏悔,那个忏悔是不是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?不需要。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未必是真忏悔,真正忏悔,无明破了,烦恼断了,那叫真忏悔,叫真正觉悟了。这个是恶能变成善。

  钞【恶人既已成善,岂不贤圣同科。】

  恶人既然一忏悔变成善人,他怎麽不能上品上生?也可以上品上生。这个经后面还讲到,后面就是讲阿闍世王,那是大逆不道,人家临终时候忏悔,忏悔力量殊胜,往生西方品位是上品中生。你看看,造五逆十恶的罪业,临终往生还上品中生,这就是符合这一句「始恶何妨终善」,他一回头是大善人,普通小善不如他。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一回头那是人中的好人,一般好人不能跟他相比,真回头!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圣贤同科。

  钞【三辈九品,正相配合,又何疑焉。】

  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对於天台讲三辈配九品,你就会同意,这里头决定没有问题。

  附文: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相关节录

  初对经双问。逆罪得生即下品下生文。二释有下立义双释二。初悔有轻重。上即利根下即钝根。俱舍云。愚智所犯轻重不同。愚作罪小亦堕恶。智为罪大亦脱苦。如团铁小亦沉水。为钵铁大亦能浮。涅盘云。智者有二。一者不造诸恶。二者作已忏悔。愚者亦二。一者作罪。二者覆藏。如阿阇世王杀父害母。至涅盘会身疮肿热。生重惭愧悔过自责。耆婆劝往佛所。佛为说法得无根信。文载涅盘梵行品。此经明逆罪得生净土者。即同阇王上根利智能重心忏也。彼经不生者。下根愚人至于临终不能重悔也。二二者下约行有定散。大本就此者。指上散善力微也。此经明观者。即观佛三昧。……

  今试略言盖一切善若能回向。皆净土因。仍一切恶若能忏愿。亦净土因。故种种善修之浅深。无非九品。其一一恶约忏功力。亦皆九品。故上上品善通下下品。下下品恶通上上品。三心六念或闻或修。未能伏惑属下三品。以此伏惑入中三品。能破二惑方预上三。如五逆罪临终十念为能消功。属下下品。阇王重悔得无根信。即是上辈三品所摄。岂非五逆随于忏功自分九品。中间七品若善若恶若修若忏。随功浅深一一皆须明于九品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弥陀只摄善类,不及恶类;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?
· 恶人忏悔念佛方可往生;一心九品一行九品说?
· 恶人若无惭愧心,虽也念佛,则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?
· 如何正确理解《观经》往生后发菩提心?
· 三辈与九品的会通及中下品往生发菩提心与否?
· 按自己念佛功夫浅深论往生品位,非佛力加持后?
·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,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