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以下是有关“本愿念佛”的提问,共有五问。第一网路上有文章说,您对本愿念佛法门不肯定,那么应如何理解一些本愿念佛人的往生现象?
答:所谓本愿念佛,这是古来祖师大德提出来的,哪里会有错误?错在哪里?错在我们现代的人把它会错意思。我在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讲过很多次,不但释迦牟尼佛,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讲经说法教化众生,所有一切教学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统统包括。所以《华严》一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经论法门,像《大藏经》那么多,有没有能够代表的东西,一部经就代表全藏?《华严》就代表了全藏。《华严经》还是很多,有没有更简单的,可以能代表《华严经》?有,《无量寿经》,所以古人讲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。《华严》看作大本,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,那你就晓得还有小本,《佛说阿弥陀经》是小本,小本《华严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》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,《弥陀经》是小本《无量寿经》,这关系要搞清楚。
你一层一层往里面去观察,你找它的中心。夏老的本子有四十八品,哪一品可以代表全经,这最重要的代表全经?第六品,第六品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核心。第六品是什么?四十八愿。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,哪一条又是核心、又是中心?第十八愿。于是祖师就提倡这第十八愿叫本愿念佛。第十八愿是什么?一念十念必生净土,这确确实实是不容易。这样去找,这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经教,真正把它的中心找到。那么用这个功行不行?行,但是你要晓得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的关系非常密切,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读到,无论是三辈九品,共同的条件,你看三辈往生,无论上辈、中辈、下辈,一心三辈,佛怎么教的?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,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。
如果只有十八愿没有十九愿,你还是有问题,佛跟你讲,我这是讲得清清楚楚,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你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,你差一半,一半不能往生。再说老实话,我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能不能往生?能,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真能往生,他有菩提心。这话不是我说的,蕅益大师说的。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往生的条件,能不能往生,在你有没有愿力,在信愿之有无,你有信、有愿就能往生;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浅。你念佛的功夫深,品位高;念佛的功夫浅,品位就下。由此可知,信愿太重要,信愿行是三资粮,基本条件。祖师大德跟我们讲信愿行三资粮,行的里面你有信、有愿,行的里面你抓住十八愿,这行;如果你信愿都有问题,都成了问题,只有一向专念,不行,不能往生。
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,祖师提的是对,为什么?念佛人有信有愿。这一句话是劝你专心念佛,万缘放下,一向专念,那就行,这个好。有很多不认识字的,没有接触过佛法的,你劝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他相信,他相信有极乐世界,他相信有阿弥陀佛,他一点都不怀疑,有信有愿,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,就一句阿弥陀佛,其他什么都不要,这叫本愿念佛。祖师提倡没错。四十八愿有,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,佛不骗人,都是我们自己疏忽把经文看错,错会了意思。…(憶栖法师)
按:法师被问者弄混了。问者所言本愿念佛,非我国净宗祖师本愿念佛思想,而是从日本净土真宗演变出的本愿门,亲鸾上人明显偏离法然上人,而法然上人有些观点并不符合善导大师言教。
问:第二,是否可理解为本愿念佛法门只适合某些根机的众生,譬如只信佛力、不信自力的人?
答:略。
按:净宗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,佛力与自力必须是辩证的关系,绝不能离开自力谈他力往生。蕅祖将往生要素分信愿行三个方面,本愿门却只主张深信,而这个深信之力也是自力的。本愿门的他力诸说,是误判了生佛心体,法体错判,这才是本愿门最致命的错误。详见文末链接。
问:第三,是如果别的任何法门不能救度他们,只有本愿念佛可度,不是也很好吗?
答:略。
按:本愿门整个理论框架的搭建,即纯他力救度、他力万能等学说的法体根本,是错判生佛心体而得出的。法然在《法然上人全集·净土随闻记》中言:“佛体虽一,随教其意不同。真言教(即真言宗)阿弥陀,是己心如来,不可外觅者。净教所谓阿弥陀佛,乃是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佛体在西方者。”这段开示,正是本愿门一切错误理论的根源——判体失败。法然虽承认佛体是一,却执真言宗自性弥陀在心内,念佛人惑业障“己心如来”;执净宗弥陀佛体在西方(心外),念佛人心内惑业不障“西方弥陀”。由此实相判体失败,最终导致亲鸾本愿门的纯他力断惑、纯他力接引、拈除自力修行、无须临终自力正念等等“他力万能”的本愿门特色教理。在大陆广泛传播的本愿门,是经由台湾传入的,虽然某些方面有些收敛,但其骨子里的本愿思想是不变的,是根本错误的。尽管他们也节录我国净宗祖师文钞开示,多是断章取义,混淆视听而已。本愿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,既破坏正统净土宗,又障碍了念佛人正修,甚至断送了往生大事。本愿门是不判见佛真伪的,更有甚者把附体见佛、临终魔扰都当作真佛,视作真往生。本愿门的法理搭建本身就有严重问题,再者把发菩提心也视作自力拈除,曲解蕅祖发愿生西即菩提心义,不重视念佛功夫和临终自力正念,故而难感弥陀护佑,令本愿门徒陷入临终魔扰的大隐患中。蕅祖所示“临终非魔扰时”,对拈除自力修行的本愿门徒而言,根本不适用。须知四种念佛人中,本愿门徒几乎都属于后两种,是魔扰的重灾区,这也是本愿门诸多问题中最为致命之处!
问:第四,是修本愿念佛的人如果往生,是不是如《无量寿经》所说生到边地疑城?
答:略。
按:本愿门徒中,个别天生善良本性淳朴者,往生信心具足的同时,内心也必暗合菩提正道,能念佛修善,临终重视自力正念,故而也偶有往生者(往生个案,并不证明本愿门教理正确,是暗合正统净土宗的缘故)。印祖有相关开示,边地疑城非在九品之外,五百岁不见佛,远超下下品。必须注意,本愿门主张拈除自力修行,这与正统净土宗是背道而驰的。以拈除自力念佛修行,故而绝难有坐脱立亡自在往生者。因为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,依照《观经疏妙宗钞》阶位判定可知,必须修至观行位初品,得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的念佛功夫才可。本愿门以极端的言论吸引信众,看似容易往生,实则反而增加了往生难度,甚至令信众陷入临终魔扰中,断送往生大事。
问:第五,从末学收集到的本愿念佛法门往生纪实看,宣导此法门的法师们奉善导大师为宗,对历代净土祖师以及您的说法教导也一样推崇、肯定。是不是一些居士在推广中走偏了,把这个法门和其他的法门对立起来,失去了祖师的初衷?
答:略。
按:那只是问者的个人知见。本愿门变种很多,从最初的亲鸾上人日本净土真宗开始,已经明显的偏离了法然上人的言教。就连法然上人也斥责其徒亲鸾为“附佛法之外道、天魔党类、破灭佛法、过外道之外道、只恐痴暗之人、堕彼魔网也。”法然并警告大众说:“慎勿从邪说也。”在亲鸾之后,净土真宗在千余年间,又演变出十几宗。为何会衍生这么多派系?皆因本愿门法体错误,枝末观点不能圆融统一之故。法然弟子就有反对亲鸾的,而亲鸾殁后,其弟子又四分五裂,有不赞同亲鸾的某些观点的。而传入我国的本愿门,也只是其中一个分支而已。这些派系无不自称奉善导大师为宗,实际上,都是法然上人言教的衍生品。只要深入研究法然文钞,可以很清楚的看出,法然的某些言教,明显已经偏离了善导大师。本愿门错判法体,正是最初因法然而起。当代本愿门师虽也节录印祖蕅祖开示,实则断章取义,只为本愿门辩护而已。同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与法然上人,两人针对同一问题的开示,相互冲突之处比比皆是。本愿门师都是选择性视而不见,只截取有利于本愿门的只言片语,这哪里是“对历代净土祖师一样推崇肯定”?末学也看过本愿门徒的一些往生纪实,里面问题很多,不辨别见佛真伪,误将附体见佛、魔变本尊也视作真佛,对见佛三力往生三力根本不知。本愿门暗藏败法隐患,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!荐文《那些修本愿法门的念佛人,为何个别也能往生?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