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学佛答问 - 修持方法问答 - 正文   │ 文章推荐
○ 莫将福德当功德 福德与功德如何区别?

  有很多佛子,知道自己业障深重、修行不力,怕智慧功德不够,就拼命地、刻意地、到处打听地、想方设法地多做好事、多做义工、多拜经忏,多念经咒、多修法会、多修供养、多修布施、多放生命、多修寺庙、多朝名山圣地、多拜法王活佛,然后,常听到佛子赞叹他:功德无量!以为这样确实就是功德多多无量无边,就足以成就。

  殊不知,有人赞叹你功德无量,并非真的是你功德无量。佛子当知:此是福德,非是功德!看看禅宗两大祖师的回答,值得佛子深思。

  《五灯会元》中“梁武帝问达摩祖师”。

  帝(梁武帝)问曰:“朕即位已来,造寺写经,度僧不可胜纪,有何功德?”祖(达摩祖师)曰:“并无功德。”帝曰:“何以无功德?”祖曰:“此但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有非实。”帝曰:“如何是真功德?”祖曰:“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”帝又问:“如何是圣谛第一义?”祖曰:“廓然无圣。”帝曰:“对朕者谁?”祖曰:“不识。”帝不领悟。

  了义浅解:

  释尊将诸佛心印传给迦叶尊者,嘱为西天禅宗第一祖,传至二十八祖即达摩祖师。达摩祖师观察中土因缘成熟,自印度渡海来中国,从广州上岸,再北上见崇尚佛教的梁武帝。

  梁武帝见达摩,沾沾自喜,想炫耀自己功德,便问:“我自即位当皇帝以来,大力建造寺庙,命人抄写流通佛经,提供道场供人出家修行,所做佛事不可胜数,有多大功德呢?”

  达摩祖师说:“没有功德。”

  梁武帝很意外,追问说:“为什么没有功德?”

  达摩祖师说:“你这是人天有漏的小果报,不是真实的功德,就像跟随着身体的影子一样,看起来好像有,但却不是真实的身体。”

  梁武帝很不理解:“那怎样才算是真实的功德呢?”

  达摩祖师说:“真正清净的智慧功德不可思议,心中本自圆备具足,其理体本性真空而妙有,照天照地而复寂然不动。这样的解行修证,才是真实的功德,却不可以凭世间的人天福德有为之法就能求得的。

  梁武帝又问:“怎样才是圣谛第一义?”

  达摩祖师说:“坦荡廓然,没有一切相对,心中无所谓善与恶、圣与凡、佛与魔等等观念。”

  世人皆公认从西天来,得自佛祖衣钵传承的达摩祖师是尊者圣人。梁武帝的刻意所为,当然期望得到圣人达摩的高度赞叹与评价。而达摩自己竟然说,心中不要存有圣人不圣人的观念。

  梁武帝很失望地说:“那么现在面对我的人是谁呢?”

  达摩祖师说:“我不认识。”

  达摩本人就是处于没有凡圣观念的无我、无相对、唯一绝对的境界啊。

  可惜梁武帝没法领悟达摩祖师的深妙禅意境界。

  因机缘不契,随后达摩祖师继续北上,到达嵩山少林寺面壁禅坐。后来神光向达摩求法,得法后成为二祖慧可。禅宗也渐渐地弘扬开来。

  ○附文:《六祖坛经》有关功德的开示

  师又曰:“见性是功,平等是德,念念无滞,常见本性,真实妙用,名为功德。内心谦下是功,外行于礼是德。自性建立万法是功,心体离念是德。不离自性是功,应用无染是德。若觅功德法身,但依此作,是真功德。若修功德之人,心即不轻,常行普敬。心常轻人,吾我不断,即自无功。自性虚妄不实,即自无德。为吾我自大,常轻一切故。善知识,念念无间是功,心行平直是德。自修性是功,自修身是德。善知识,功德须自性内见,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。是以福德与功德别,武帝不识真理,非我祖师有过。”

  意思就是,大师又说:“能认识自性就是功,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。念念之间没有滞碍,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,这就叫做功德。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,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;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,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;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,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。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,只要依照这样去做,就是真正的功德。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,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,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。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,我执没有断除,自然不会有功;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,自然没有德;这是因为我执未除,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。善知识!念念不间断就是功,心行平直就是德;自修心性就是功,自修身行就是德。善知识!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,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,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。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,无法契入,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。”

  ○附文:福德与功德如何解说?

  圆因法师《修行精华》

  功是修行的功夫,德是本性的德能。功是戒定,德是智慧,三世诸佛的教法,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。修功是断烦恼尘沙无明,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现前,能了生死出三界,证菩提的是功德。福中无慧,慧中有福,修福如不著相,即是功德,有为是福德,无为是功德。

  按语:功德是与自性相应、与戒定慧相应、与清净心相应、与离相破相相应、与无住无执相应、与三轮体空相应……。功德能灭罪,福德不行。福德可给人,可共享,功德不行。功德与福德之间的差别,这里面其实有很深的学问。同样是念佛修行,为何有人感应多多,有人虽精进念佛却仍有恶病横事?首要原因正是在于所修多是福德而非功德,另外还与心量狭小、破戒漏器、无惭愧心不勤悔罪、散心念佛灭定业力弱等等因素有关……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菩提心八相 何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?
· 功德与福德浅析
· 功德、福德、福报的区别
· 性德-开悟了,福德就变成功德
· 得不到真正佛道果报的不清净布施有哪些?
· 虽也念佛 但因发心不等 道业功德天壤之别
· 无道心人念经,念得再好,功德也有限得很
· 念佛、忏悔、功德、灭罪、菩提心之间的关系?
· 功德不能给人,为何还要功德回向?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