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,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;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;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;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
○黄念祖开示节录
一层能所:耳根与声尘(动结灭而静结生,静结灭而根结生)
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。能所对立,扰乱生尘,引成尘劳烦恼,于是起为世界,静成虚空。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。众生一立了所,有了所见、所闻、所知,都有对待,一切成二,在这以后就不能照而只能想了。所以立了这个‘所’就是众生入迷的根本。现在我们要回头,要觉悟,就必须从忘掉这个‘所’开始。后头更有许多层次的‘所’,一层一层地把这个‘所’忘掉。
第一步就是从耳根闻性之中下手起修,念念内照,于是入于返闻照性之流。于是自己自然离开声尘,也即是忘记了所闻,而‘亡所’。这只是初步功夫的相应,因智光内照,而显定力,这是功夫。声尘自亡,这是效验。入流亡所是修证圆通的总诀。
亡掉声尘的动相,马上显出声尘的静相,仍是外尘的结缚,若留恋这个静相,还是有所著。若能返闻自己能闻静尘的闻性,于是静尘也不能为碍。声尘的动静二结,一齐解除。故云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
二层能所:闻性与耳根(根结灭而觉结生)
声尘的动静两结齐消,所剩下的只是能闻的耳根,是根结。根与尘相对了然不生,就没有外相,既然外相消除,内相也随之而同尽。于是破了根结,又进了一步。所闻能闻俱尽,觉照根尘俱空。现根尘俱尽唯剩一觉,若住此境,但得人空,未得法空,永堕无为深坑,所以不住。
三层能所:觉性与所觉(觉结灭而空结生)
能闻所闻消除,根尘一齐脱落,出现清湛纯一无有边际之境界,此境正是所觉。既有所觉,必有能觉,能觉即能观照此境智慧,属般若。能觉与所觉又是一层能所,能觉的智与所觉的境相对,智境相对仍是障碍。不能吝惜此智,都应舍弃,来破除法执。能觉无对待,随之而空,所以觉所觉空,于是破了觉结。
四层能所:空性与所空(空结灭而灭结生)
空与所空又是一层能所。觉所觉空,空是空观智,觉结因空观智的空而解除。虽解觉结,但留空结,还须解除。能空和所空,宛然仍在,还须进修入流照性,达到极圆。于是所空智境全息,能空之空亦灭。正是空所空灭,解了空结证了法空。
五层能所:寂灭性与所灭(六结俱解顿证一心)
空所空灭,破了空结,证了人空与法空,但仍留灭结。动、静、根、觉、空、灭是六结,都是生灭法。解六结次第:第一步动结灭了(破了声尘的动相),静结就出生。再破了静结,声尘的动静二相都消,只显能闻耳根,于是静灭根生。耳根之外没有了可作对待的声尘,于是根结也不存在了。根结破了,此时根尘全脱,唯有照境的觉智,这是根灭觉生。所觉之境既离根尘,能觉之智仍在,若常对待,仍有能所,此智亦须放舍。于是能觉与所觉俱空,觉结灭而空结生。空所空灭,则空结灭而灭结生矣。到此若常住灭相之中,被灭相所障,是一种顶堕,正在百尺竿头更须进步,到此也必须著力去灭除,但不存执著之心,以俟一刹那顷,灭相迥脱本理现前,六结俱解,顿证一心。
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这与《涅槃经》‘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’,完全一致。在寂灭中不是空无所有,而是寂灭为乐。‘寂灭’二字,其中‘寂’字,不是与动互相对待的寂,而是从无始来,本自不动的寂。其中‘灭’字,不是与生互相对待的灭,而是从无始来,本自无生的灭。故此‘寂灭’,即本觉理体,即是如来藏,真如实际,一乘寂灭场,大光明藏,实即真心全体,无边妙用,皆在其中,以上解六结,是观音大士从闻思修,寂灭现前,入三摩地,证入圆通。
○忏云法师开示节录
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:“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”。“所”就是境界--色声香味触法,我们所想的这些。“入流”就是入了真如之流了:念念念佛,无量光明、无量寿命—自性弥陀;那么红尘的境界--色声香味触法,自然都打消了、都忘了--就是“亡所”。就这样修、不停,这个“所”--境界,都寂灭下去了。还往前进修,不但动的静下去了,连静的,动静二相了然都不生。到了极处,能闻的心、所闻的心,都尽了,对世间万缘放下,我但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以至于工作的声音:外面有车呀、有人哪,工人工作,打的、敲的……,种种声音,都是念佛的声音。我不想、没有第二念,但有念佛这一念。念得不念而念,还要念;念而不念,不用勉力念,自然而然就这么念。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、反闻的法门哪:世间这些,我不去闻;进一步呢,以这个换那个,我就万德洪名一直念去。所念的佛号,就是我的自性弥陀--无量光明、无量寿命。我这么念,念到阿弥陀佛心里头--“入流亡所”:入了清净、不生不灭的法身流,阿弥陀佛的法身中,我一直念去。这时候,世间一切能闻所闻尽了,还有个能觉“闻所闻尽”的觉,就有能觉、所觉,我也不要,我把它空去。进一步,能空所空的心,我也把它空去。空到极处,能空所空都灭了,这时候“生灭既灭、寂灭现前”:心里头再没有妄念,但是一念万德洪名一直念去。
按语:不只禅宗,整部佛法高深修持理论及方法的精髓全在此处,表面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每每深入一层,皆各有玄机。佛门及外道众多行者,若论修持无不以修定作为修行的重心,但不管怎样修,皆离不开上述这五层能所的伏断与超越。很多得定者,自以为定功高深,可见种种定境或偶发神通,能见未来能通神佛,实则皆是在《楞严经五十阴魔》中的色阴受阴想阴三大类魔境中大作活计而不自知,在五层能所中很难跨越第三层,可见般若正智的重要。前后两文可一并参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