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(节录)
尔时藏王太妃,礼请大士开示即身取证简要之法。大士告太妃言:“因果业报,须信非虚。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,应求解脱。先寻择金刚揦囧摩,以为依止。虔诵四归依,誓心不退。发大菩提心,广度有情。严持净戒,以立根基。常观十二支因缘,明生死本。次习禅定,内观自心,本来清净。修深般若波罗蜜,了知诸法,犹如梦幻。心不执著,身随所安。妄念起时,勿随勿制。缘境违顺,尘影好丑,不起爱憎。惟常觉照,而忘觉照。佛心自心,本自如如。我见破尽。心一境性,即是成佛。”
大士教法循循善诱,简明易入,随众生根,普门摄受。无论业障轻重,宿缘浅深,遇斯教者,必定成佛。
一九八八年夏,台湾莲华精舍同修赴北京专诚拜谒上师黄念老,参访期间黄念老应弟子所请,对台湾和北京莲华精舍诸弟子择要就《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》做了如下开示。
这个很快,七月初十,这是莲华生大士的圣诞,所以这个因缘也很好。莲华生大士的名号甚难得闻哪,不容易听到。我举个例,那个佛学大辞典里头,这么高一摞,你查莲华生大士,它没有啊,所以证明是甚难得闻哪。我们知道密宗,只知道密宗祖师是龙树菩萨,不知道莲华生大士。日本是从中国学去的,称为东密,也是龙树菩萨。那这两位呢,是互相为师父和徒弟的。莲华生大士是在释迦牟尼涅槃之后的八年降世,唐朝的时候到了西藏。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是周朝,唐朝又到西藏。所以现代有些的人,就不相信这是一个人了。那实际莲华生大士呢?寿数是一仟多岁。龙树菩萨的寿数是八百多岁,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智七百多岁。所以玄奘大师唐三藏去取经的时候,还亲见龙智,龙智只像二十多岁的人,所以现在这些人就不信。大家对于这些个事情,就觉得好像是有一些附会。对于龙树菩萨入龙宫取《华严》这些事情,对于取岀《楞严》,很多人就不能相信。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,大家都以这个常识作为真理的标淮。现在有一些奇异功能,就把这个常识给破一破,所以大家这些都是在情见里面。
莲华生大士,这个密教祖师,他的报身就是四臂观音,法身就是阿弥陀。所以这个祖师之中,莲师和这个莲华部和弥陀就是弥陀的化现。这一点也是很特殊的。所以诺那祖师是红教的法,他就和别的祖师不大一样,特别尊重净土法门,尊重阿弥陀佛,这一些是我们应当知道的。
唐朝时他到了西藏,藏王的太妃向莲华生大士求开示。那么这一段就是当年莲华生大士,对于这个西藏的领袖的太妃的一个开示。她所要请的是个什么呢?“即身取证简要之法。”“即身”,就在这一身,就还是在这个身体,就取得了证果,而且是简单重要的法。她所要求的,请莲华生大士所开示的,是这样的一个法。所以底下所答的呢,就是这样的法。你要即身取证,这个是简单的,而且是重要的,而且也是必须的。是从浅入深,但是浅的地方呢,它恰恰是根本,所以我们一步一步谈下去,到了最后我们再著重的谈一谈。
【因果业报,须信非虚。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,应求解脱。】
他头五句是对一切凡夫说的,“因果业报,须信非虚。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,应求解脱。”你任何人都应当有这样的觉悟啊!相信这一切事情,因果是绝不会错乱的,所以一丝一毫都不爽。“业报”,就是这个业,因为你作业就要受报,不然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没有公理、混乱的、颠倒的一个世界。很多好人,像岳飞三十多岁,连儿子,女婿都杀了。你说他这个为国,保护祖国,保护人民,可以冒生死跟敌人搏斗、战斗。这是个好人哪,但是他死了,是不是?你曹操,很坏很坏了,他还寿终哪,是不是?你要没有这个所谓的因果,它是三世的因果,我们要知道。所以“欲知过去因,现在受者是。”你在过去种的什么因,你现在所受到的,就是说明你过去的因;“欲知当来果,现在做者是。”你知道你以后怎么样,包括今生以及未来无穷的生,你要受什么果?你现在所做的就是。大家这么发心,这么修,那就可以往生,可以成佛。那一般人就无穷无尽了,他就都是生死的苦果。你做好事受好报,做坏事受坏报,这业报是丝毫都不爽。所以连佛成佛了之后,还有白梃穿足之报,把脚扎破了,还有几天头疼。头疼,这个是邻国带兵打进来了,就是要灭释迦牟尼佛这个王族,释种。释迦牟尼佛姓释,所以现在和尚都写释某某,都以佛的姓为姓。释就是释迦牟尼的释,家族的这个姓,灭这个释种。大目犍连他们都请佛救,佛不管,他们不忍哪。打来之后都要杀掉,琉璃国王打来了,都要把释种杀掉,兵很多,打不过。大目犍连就把这所有的释种搁到鉢里面,托到三十三天,大目犍连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,想叫他们免这个难。等到兵退了,再从天上把这个鉢请下来,一看,都化成血水了。这是个什么因果呢?当年就是说,也是一个民族吧,部落,这个天旱水就乾了,他们就喫这个鱼。天旱水乾了,粮食什么别的东西就少了嘛。鱼嘛,乾了之后就好打了,就把这个鱼吃光了,最后的鱼王,他们就把鱼王也吃了。释迦牟尼佛那时是个小孩儿,他没有吃这个鱼的肉,他就拿了个竹竿敲了这个鱼头三下。这么大的鱼少见,他看见了,拿了竹竿敲了三下鱼脑袋。那么现在是什么呢?这个释种就是当年吃鱼的人,来打的就是这条大鱼和这一群鱼,所以必须要把释种消灭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因为敲了几下鱼脑袋,头疼三天。所以这个因果业报,“因果业报,须信非虚”呀!
“生死事大”,生死这个事,我们这个生死事大还是注意的不够。你要知道这个死呀,我们当然不要怕死,但是死如生龟脱壳,活牛剥皮,不是说“我难过的要死嘛”,所以证明这个死是非常难过的,你好好的一个人他要死呀,死的时候那种种的,有的惨叫,有的是头撞墙种种的。这个无病而终,很安详,有的他内部也还有苦,当然这有轻有重,但是他不是一生的事。他这个完了之后马上又入生,又要死,无穷无尽的死,就这么轮迴。这个事情很大嘛,这个事情很大你怎么去解决呢?可是无常很迅速,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身体很壮。你看这个就是很快,很快。我也快八十了,但都还是一刹那,无常迅速啊,就是活一百年,也是很快很快的一件事情。
“应求解脱”。根据这个情况,生生死死无穷,现在就无常很迅速,而且因果业报,你知道你过去做了些什么事情啊?这本帐不知道呀,下面一篇帐你应该干什么,应该是给你排的。这本帐得排在你下辈子去还哪一笔债?是入哪一道?不知道啊!这玉皇大帝,帝释,帝释他们都有神通的,他快要死了,就五衰相现,头上的花就萎了,腋下就岀汗,这就是快要死了,他就现这个相。他自己用天眼一看,他能知道人死了从哪儿到哪儿,他预知道他下辈子到一个什么什么地方,驴的耳朵里长了一个烂的东西,变它里头一条蛆。你看玉皇大帝下一生变成一条蛆。这个不是说这一生我做了都是什么,我就一定…,这一生的这个报,有的今生就显现的是不多,那都是很特殊的,来生也不见得显现。因为这个帐很多,都给你排上了,都给你登上记了,你这笔是排在什么日子裡头。最不可知的是下边这一篇是什么你不知道,你不可以根据今生的行动做判断,我今生没做过坏事,我下辈子坏不了。玉皇大帝做什么坏事了?下辈子变成蛆,驴耳朵里头的蛆。这就求释迦牟尼佛传给他法,他赶紧在这几天里头加紧用功,免于去变蛆。所以“应求解脱”。底下就说怎么求解脱,就是要去求解脱。
【先寻择金刚揦囧摩,以为依止。虔诵四归依,誓心不退。】
“先寻择金刚揦囧摩”,因为他们都已经是密教了,先要找一个金刚揦囧摩。“寻择”就是你要去寻去求,“择”是挑,不是盲目的,是不容易找到,所以得寻哪,不是到处都有,而且他到处都有,就是有的几个之中你要选择,这一点非常重要!要学密,不是目前有很多就成为一种做生意,交多少钱,交供养我就传法,就成了买卖了,这很不如法。在西藏,师父看徒弟三年,徒弟看师父三年哪。这三年不是这么著…是完全在一块儿的三年,就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。你不是这么仔细的观察,你这个师父你就不敢哪,到底是善知识?是恶知识?那师父收个徒弟是同样的。因为师徒关系最深,徒弟要是入地狱,可以把师父拉进去。憶栖法师来说得很好,他说:“哎呀,人家都知道徒弟求师父很难,可是师父找个徒弟更难!”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,真正的要密法昌明,就还是应该按照这个辙。不贵有好多好多人,而是贵你这个人真是个人。所以寻师,你们现在能皈依到陈师父,这都是很殊胜的因缘,很不容易,这里头也就超乎这个势利的思想,他并不是活佛,并不是什么,而且大家知道恭敬这个人。陈师兄是我们《莲华精舍》很突岀的上师的弟子,他很谦虚,他本来和王上师可以说是师兄弟,都是诺那上师的弟子,但他皈依王师父。那修持十分认真,所以他的愿力,成立一个《莲华精舍》。这个道场我们也很讚叹,尤其讚叹的是他还选择了一些传法的,接受法的人,因为憶栖法师说“师父找个徒弟更难哪。”就这个事情,这个事情是这么重要,是须要寻择。所以这个揦囧摩就要依止,依靠,就在这个地方待定了,不是见异思迁,又听说一个什么什么人,又听说一个什么什么,又听说什么什么。大家就是还是大家很容易,很容易被欺骗,所以这个很难。名声很大,名声很大。所以我们要选,就是要慎重的选,选了之后就要依止。
“依止”,开始是什么呢,就是四加行的虔诵四皈依,皈依法。将来再有年轻人学密,就可以从这个四皈依法学起,要虔心的念,因为这个四皈依里头它一个最主要的,就是我皈依了佛,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了;我皈依了上师,我就不再去皈依另外的邪恶知识了;皈依了法,就不去看,去皈依这个外道的这些书了;皈依了僧,就不再皈依外道邪众了。现在大家都是很乱,在美国也踫见有的人,一边供著佛,一边供著黄大仙。黄大仙也很厉害,从香港到台湾到美国,佛堂里就这么供,你这么供,你这个四皈依就不清净了。不能再和这些天魔外道去礼拜恭敬,因为它这就是说你信心不纯了。所以就要从这个四皈依开始,也就是说从加行开始修持。这个里头并没有谈四加行,只是提四皈依。这个四皈依里头就包括了这个重要的意思,你就是专依止佛法了,专依止上师了,在这个地方不再动摇了。这个地方你要再动摇,那有很多人修了一辈子,现在他要去修气功,他还在劝人,他这样子,他就相信这些外道的方法,不能专一,那这个你可以得一些现世的好处,身体健康,但是解脱就难了,因为你连四皈依都不具足了。“誓心不退”,就是我这个皈依上师、佛、法、僧,我是坚决不再退,很多就是在退。这种例子很多,有一个老居士,最后到了晚年跑到道教里头去了,就是这样。
【发大菩提心,广度有情。严持净戒,以立根基。】
底下就是“发大菩提心”,所以发菩提心是修任何一宗的根本,而且要发大菩提心。一般人只知道我发了个慈悲心,度众生的心,愿意成佛的心,就是慈悲心了,也就以为是菩提心了。当然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,但这不是大菩提心,大菩提心就必须有胜义谛菩提心在里头,有大智慧。没有大智慧,你遇见了自己进步了也会著魔,自己修不进去了也会著魔,就会退心。我这个法子不行了,我换一个法儿吧,一山望见一山高,老心里头不安。修修这个,想想那个,换换这个,换换那个,没有智慧。咱们精舍的法本很多胜行菩提心,胜行菩提心好些人不懂,就是两种菩提心。行就是行愿菩提心,慈悲度众生,让一切众生都成佛,这是行愿菩提心;还有一个胜义谛菩提心,也就是大智慧,成佛也没有成佛之想,度众生没有度众生之想。所以《金刚经》“我应灭度一切众生,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。”这就是大智慧,所以要发这个大菩提心。那天不是说了嘛,《华严经》的话,“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。”你忘掉了菩提心,修这个善法,是魔的事业。很多人都是自己以为在修善,实际是魔业啊,他没有菩提心,顶多有一点行愿菩提心,他不懂得胜义菩提心。所以这个大菩提心,是一切的根本。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,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之中,要增长我们的信心,增长我们的菩提心,这就是进步。别的不算,别的也可能有些进步,那都不是根本。所以诺那祖师就说:你们汉人跟我们这个西藏人不一样,你们老是这个…成就没有?什么什么,有没有什么什么境界?我们西藏人就是每年到年终,自己检查检查是不是更慈悲了一点,更明白了一点?所以更慈悲了一点,更明白了一点,就是信心和菩提心的增进,这才是修持的果实。你慈悲到了极点,明白到了极点,就是佛了嘛。这个大菩提心,你要“广度有情”,一切有情,众生无边誓愿度。
要“严持净戒”,所以戒是根本,是宝塔第一层,受了戒,不持戒,叫做漏器。你这个杯子是漏的,你装什么东西一会儿就漏光了。你的修持就等于你装上了牛奶,但是你吃不著,一会儿就漏光了,它是漏的,所以缺戒就成了漏器。那么大家有的受戒,有的还没有受戒,受了戒就千万不能破戒。所以我们在受戒之前也应当很珍重,要自己考虑,要下最大的决心,不要图好看。唉呀,别人都受戒了,我还没受,别人都受五戒,我受三条,好像我很丢人。不是,要负责任,你受这一条,你就不要犯。有很多人只是说是…现在在居士林有好多就是这个情况,人家都受菩萨戒了,我还不受?跟著就受,到底菩萨戒是什么内容他都不知道,说相似般若就是破戒。相似般若,你这个说法,不是真是般若,你只是相似,就举个例呀,那个境界很高啊,所以不是说我们一定受。像密戒也是如此,将来我们是应当受密戒,但是要做好淮备,下定决心,受了之后就不能犯,犯了之后要立即忏悔,所以要持净戒。即身要成就的话,你是个漏器怎么能成就?戒是宝塔第一层,你没有宝塔第一层怎么成?戒定慧正对贪嗔痴,贪嗔痴是三毒,戒定慧是三无漏学,所以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。戒很重要,所以学密的人也应该先以五戒为基础,你不受戒,你自己按照五戒先来约束自己,然后要受戒,然后要受密戒。密戒十四条根本戒,条数很少,但是原则性很强。违反了佛说的话就是犯戒,你这一条就够了。你都听佛的话,你还不成功嘛。你不听就犯戒,所以这个密法的戒它是真严!应该说是,真严哪!所以底下就要“严持净戒,以立根基。”这是基础。
【常观十二支因缘,明生死本。次习禅定,内观自心,本来清净。】
“常观十二支因缘”,十二因缘,阿罗汉是从听到了法,修持而成功的,叫做声闻。不用等佛来说,自己能观这个十二因缘,能够证果的,称为缘觉,也叫辟支佛,这都是小乘。这个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起,底下是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,名色,六入,触,受,取,有,爱,后来就是生死忧悲苦恼了。十二支因缘,从无明开始,什么叫无明呢?这个最初的,人人本来是佛,就是最初的一念妄动,这一念妄动就是无明。所以“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”,不能够如那个实际,知道真如这个法,它是不二的,是一,不觉就动了这么一念,就不是这个真如法一了,这就是无明。无明它的继续就是行,行之后就发展成为阿赖耶识了。识底下就出来了名色,六入,就有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了。有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触,就要接触了,接触了就有所领受,就是受。受了就有爱,中间我可能还有个缺略,大致是这様的。有取,之后之后就完全是这个生啊、死啊。再有从这个入胎说,那么由于无明而有了识,识就进来了,就到胎之内,慢慢他就要生长,他就有了六入,就长岀身体各部分来了,那么他就有感触,有领受。他就生出来之后,他就要有所爱,有所取,有所有,但是这一生完了之后,他又得死,就是这。所以这个生来转去的,死了之后他又是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又是开头,十二因缘就是这么循环不已。所以常观十二支因缘是什么呢?就明我们生死的根本,就是这样如梦如幻。
而更重要的就是《心经》所说的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。”所以这个《心经》“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”就是十二支因缘,从无明到老死,所以破这十二支因缘,没有无明了,那就没有老死了,那么这个就证道了。但他说的这个无明是浅的,还不是根本的最后的那个无明。是枝叶无明,还不是根本无明,证阿罗汉是到这一步。那么真正成佛当然无明就全空了,所以说最后的,到了等觉菩萨,还有一分的无明还没破,要破了最后一分的“生相无明”就成佛了。但是究竟说无明是什么呢?无明,佛在《涅槃经》中在涅槃临示寂之前,三次告诉大家:我入了种种禅定,入了种种境界,也就是入了种种的空间吧,找这个无明,是不可得呀。找一个什么东西叫无明,是不可得。所以这个是佛最慈悲的开示,所以根本没有无明,就是你现在不能相信“真如法一”,这就是无明。“真如法一”,真如的法就是不二的。你老“二”,这个“二”就是无明,哈哈哈哈。这就是生死本,这就生死不已,就是入胎出胎,轮转六道。所以常观这个因缘的话,明白这生死本。
次要习禅定,所以它这个戒定慧,整个的修持要修习禅定,我们现在修密法里头,它也是,一般就是先要澄心入定。法本上写的第一句“澄心入定”,心要像水澄下来,入定。但现在大家还没有……。还有住三摩地,在观想之前,也都是定之后的境界,所以现在修密多少还是有点儿躐等,就是不大够,就修了。那么在法之后,这个观想之后,所以大圆满,有的写大圆满,有的不写大圆满,也都是要求你定一定。所以戒定慧,这个学显教的人,念佛的人,这个倒不需要你把念佛的时间腾出一部分来,来练习定。但是密法的这一个仪轨里头,它这个地方一开始修正法以前,一直到圆满,到大圆满之前,这一头一尾,都还是要求你定一定。所以我也觉得同样的,不是单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定去,在这个时候你尽量的坐一坐,所以戒定慧,同样都是重要的。那最根本的是什么呢?是慧,因为这个三无漏就是六度的精练。六度就是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,般若。你看持戒在里头,禅定在里头,般若,六个里头挑出三个,就是三无漏学,那三个就摄在里头了。但是这个六度里头,般若才是眼睛,前五度如盲,第六度才是眼睛。昨天不是说吗,你要有这个般若,你这个布施、持戒、禅定才能够称为波罗密。你没有般若,你就只称为是布施、禅定而已,持戒而已,你不是波罗密,因为跟瞎子一样。所以我现在就是比较强调什么呢?强调大家要学习般若。因为你有了眼睛之后,你再去修禅定,什么什么,你的方向你就不会错了。第一因为你知道方向了,还有,哪儿有坑,哪儿是危险区,你就是看的很清清楚楚了嘛。所以以这个智慧,以这个为主,那底下跟著就来了,禅定是不可离,但是它通篇就这四个字提到禅定。
底下呢,就是“内观自心,本来清净。”这个也就是最殊胜的禅定,这个也就是很殊胜的智慧。所以从底下起,就深入了,就是反观我们的自己本心,“本来清净”,这四个字很好,不是因为你修了才清净的,不是你用了什么方法,使得他清净的,他本来是清净的。但是这个“观”是不大容易呀,文字写的虽然很轻鬆,听起来也很轻鬆,我就问一句:“你怎么观哪?”所以现在只能够是想哪。所以观想观想,那是先从想下手,还是从思维中下手,先相信,先反观自心,相信这个自心是本来清净的。你要能观得到自心,而且能了知它本来清净,那就不是今天的水平了。总之就不是寻声逐流,随著许多外境去追求这些声色,而是内观自心,返照,返闻。这个“返”字很重要,现在先了达自心是本来清净,但你当这样观的时候,你也会感觉到是要比平常清净,相信自心本来清净,就这么看。
【修深般若波罗蜜,了知诸法,犹如梦幻。】
“修深般若波罗密”,“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。”所以还不是用了一个“般若波罗密”,是用了一个“深般若波罗密”。般若波罗密它有共和不共,小乘也谈般若,那就是共法,但是大乘所了达的,不和小乘共同的,这才称为深般若波罗密。那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的时候,就照见五蕴皆空了,这个时候才出现这个“照”字,“觉照”的“照”,就是这个“照”字,不是咱们普通所理解的那个观察。你体会为观察,观察还是在前头的事。这个“觉照”的“照”,就是“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。”的那个“照”。照字就离念;有念的,有思维的,有心的,是观察。离开念,离开心,离开这一切的,这才是照。照见五蕴皆空,就度一切苦厄。我们老念五蕴皆空,为什么苦厄不度呢?也懂啊,也能讲啊。我要给人讲“心经”我也讲的头头是道啊,哈哈哈哈哈。但是没有度一切苦厄,他还是不能完全用照嘛。
要“修深般若波罗密”,深般若波罗密,非凡夫的这个妄想心所能够推测的。这个佛就说了,譬如什么呢,“太末虫处处能缘”,“太”是极点的意思,“末”、末流,最末的,最末最末最末的那个虫是什么,就是咱们现在的话,细菌。佛那个时候不需要什么什么显微镜,就知道有细菌,佛的智慧嘛,所以不需要这些科学的仪器。“太末虫处处能缘”,它处处都能够待,“独不能缘于火焰之上。”它不能在火焰上头生存。所以中国那些老医生针灸,他针火一烧就消毒了,不然扎过他再扎你,那病全传过来了。怎么消毒呢?就是点个火一烧,这些个细菌,这个太末虫就不生存了。“太末虫处处能缘,独不能缘于火焰之上。众生的心处处能缘,独不能缘于般若之上。”你没有离开这个众生之心,你不能够明白什么是般若啊,所以下面的这个情形,就是所谓转入转深,境界比较深。我们先知道这个有什么好处呢?这个才可以不致于错会,错认了,以为自己现在某种某种的体会,某种某种的境界,就是经典里所说的某一个某一个什么什么情形。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,这个地方错会很多,我们应知啊,这个般若,这个“觉照”的“照”,是离念的,离开这个妄念的境界,但是我们怎么样呢?我们先学习般若,这般若是三个般若︰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、实相般若。这实相般若确确是众生的心没法理解的,那还有文字般若哪,所以先是文字般若,文字般若就是这个经典,是佛说的。这个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,这都是般若经,这也是文字般若呀。般若是有什么?它的本体是什么?般若是有什么用?这三个般若,实相般若是体,观照般若是这个作用,文字般若就是来表达这个,把这个告诉你都能够知道。所以从文字般若你就进行到能够了达,了解这个观照般若,去如此观,如此照。到了观照般若就好办了,观照般若那么就一天天慢慢,慢慢的,或者是逐渐地,或者是很顿的,契入实相般若,这是三个般若。所以那就从文字般若入手。所以真正学密的要学十二年的显教,在西藏,尤其是黄教,很严格,十二年的显教之后再学密。他们是脱产的,他们一家人就是这样,有几个兄弟,就是说我们几个人养你一个,你去当揦囧摩,当揦囧摩他要自己花钱的,要拜师,供养,生活。跟中国庙里不一样,中国到庙里一受了戒,庙里养你。他这不行,你要自己养自己,那么就家里头供应,全家别人都劳动,什么什么把所有的都供给你当揦囧摩。那你要成就,你要度大伙儿,他们是这样的一个办法。所以他们这个学习从小就是什么事都不干,专门学佛。我们这个就是不能完全模仿他们那个揦囧摩的那个办法,因为实际大家都是在家人,我们既是那个揦囧摩,又是那个供养揦囧摩的,是不是?所以这个情形就要有所灵活,有所灵活嘛,那么我们就是一边修,一边看书,有的是没有补的,把它补起来。“深般若波罗密”,这个深般若波罗密是什么呢,我们怎么去观照?
“了知诸法犹如梦幻。”一切事、一切理,反正一切世间的事、理、道理这种种的,都叫做法。这个法不是指的是佛法,你这儿修密法,修显教的法,或者你修道教的法的这个法。这个法是指一切事物、一切道理、一切可以有形容的,有形体的、无形体的,都称为法。它包括的范围最广了。观想一切这个法如梦如幻,所以《金刚经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我们要把这一切一切看成如梦如幻,你这样才不留恋啊。我们就说拿显教的净土宗,你要有愿,大家只是知道念,只是知道念不行啊!蕅益大师不是说得最清楚了吗,你能不能往生,靠你的信和愿,你信愿要具足了之后,当然有信有愿你一定会念。不管你念的怎么様都往生,但信愿不够,你念的如铜墙铁壁,风吹不入,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。现在知道念的人倒是不少了,在信愿上很注意的人还是不多。愿就是要“厌离娑婆”,对于这个世界我不是留恋,我不是想在这儿待,我不是想在这个世界里我怎么怎么样,我是一心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悟入无生。因为你见佛闻法之后,你才真正能够实现你度生的愿望。现在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度生的事情,是不彻底的,就好像你这个大夫,当然也知道点儿偏方,有人碰见个什么病,你也可以告诉他,能把病治好了,但是你不能当大夫啊。你这只是知道这一两个偏方,治一两个病,你能当大夫吗?那种种的病情是怎样判断?怎么用药?先吃什么?后吃什么?有什么后遗症?那是极深的学问。你没有很好的原理,没有很好的临床经验,怎么能当大夫?所以你想给人治病你也不行,你害人哪,庸医杀人哪!所以胡乱跟人家说是庸医杀人,这妄谈般若是大罪啊!我那一间屋子写的那一条,就一个人错答一个字儿,五百世当野狐。错答一个转语,五百世的野狐身,因此你这个度众生哪有那么容易呀?我们是要度众生,不是为了什么,但是你要度众生,只有…。还有这个世界退缘多,进一退九,进一步就要退九步。一个人在进步,九个人在退步,所以这个退步是很自然的事情。大家都要有这种了解。我这儿很好很好,这是很好,但你要知道要遇见一些事情,退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,不要灰心,关键就是要坚持,他进一退九,所以这个世界它难哪,而且寿数是一定的。我就快八十了,要再给我五十年,那我这个进步要多大呀。现在好容易把那些个东西都能有现在这个理解,能有现在这个基础,我再有五十年…,但是它没有了,所以这个世界它难修。像我这一生,后来之后,我还真是抓的紧哪,转眼就八十岁了。所以就是说,赶紧到极乐世界之后,见佛闻法,才真正有度生的本领。而那个时候的度生还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手工业的了,那就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了。你就可以分身尘刹,分身十方世界,现种种身,给众生说法,度众生,而且你说的就都是正确的了,你这个大夫开方子,就都是好方子了。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在这儿留恋,要很快的去到极乐世界,这才代表你是真的愿。你老是在这儿留恋,留恋,留恋,那就是说你这个心愿很不迫切,也不真实。所以那怎么才能够不留恋呢?就是对这一切一切,看见皆如梦如幻,皆是在梦中,不要把它当真。那我们就是太把它当真了,所以有的就过不去,跟这个是不好,这个就真是不好,脑子就转不过来,我要喜欢这个人,我这心里头就爱他,怎么著也放不下,所以这个就不容易解脱了,所以一切就如梦幻。一切诸法中,还不包括我们说仅仅是世间的这一些,应该也包括法执,你所修的这一切,所以大作梦中佛事,一切都不要执著。
【心不执著,身随所安。妄念起时,勿随勿制。】
心就不要执著,不要抓住这个东西。从前有个人讲,他说这个猴子,它在树上跑来跑去,但是它跑得很快,这隻手抓住一个枝子,一下子一蹦,那个手一抓,待一会儿那个手又一抓,这两隻手可以换,但一定要有一隻手抓住一个东西。众生也是如此,两个手齐放,就是开悟的境界,就是说你一点儿也不执著了。总有所执,有所著,如果还有意的要抓一个就更不应该了。一切无所执,无所著呀!
“身随所安。”随遇而安,不是老是想在这个身体上打算盘,爱护他,营养他,保护他。这个是如梦如幻,随缘就好了,是不是。今天有好吃的给你吃,你也就不是说我一定要修苦行,我一定要吃那个霉的东西、坏的东西,那也不对,随缘嘛,随遇而安,很自在啊。
底下就很要紧,“妄念起时,勿随勿制。”这个就很重要,这个妄念起来的时候,首先一个是不随。所以古人有两句话非常好,非常好,说是“妄想何须除”,你妄想何必去除它,“要在不随而已。”重要在于你不跟著它就对了。所以“欲除妄想”,就“去一添两”。就不跟著它就对了。所以在妄念起的时候,不要再跟著它,这一念跟著一念,我一想起他,想起他,他这个现在干什么去了?他一定是干么去了,他干什么去了,一定是这个,这就一念跟著一念。他这个可能对我不利,那么我怎么著,我得想个什么方子对付他,这就叫作随。一念跟著一念,跟著它跑了。或者想起什么花儿来了,这个花儿哪儿有的卖啊?我就到哪儿去买去,今天下午我这儿有没有时间?有什么什么…,跟著想下去了,叫做随。起了一个妄想,你只要不跟著它,它“当念出生,当念灭尽。”所以大家都说:“我这个妄想太多。”我说:“你这种忽然之间而来的这个妄想,你要想去除它,那是除不了的。”还有的说:“我平时还不知道,我一念佛就发现我的妄想非常多。”这不是退步,这是很自然。就好像是一看见光进来之后,看见空气中有好些小尘点儿,不是现在你尘点儿多了,而是因为你看见有光来了。因为你念佛你就发现这心中有这么些妄念哪,你这个要除,你把空气中的那些个点儿都要去掉,你怎么去啊?你打扫,清洁卫生是行,你把那空气中的太阳光照的那个点儿,你要能去?去不了!所以大家也不用去除这个妄想,不管他,再一个,就是不随。所以“不惧念起,唯恐觉迟。”你就不跟著它就完了。就看著,妄想,没了,当处它哪儿去了?没有,它全部这一念都灭尽,它一点儿它也不存在,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,这种妄念没有什么可怕的,可怕的就在你随啊!
还有,也别去制它,就刚才说的,制不了的,就不许你妄想。所以有的人就说,有几个心管著,这个管著这个,那个管著那个,你来了我就给你一棒子,你看这就反而多事了,不随不制啊。所以这些开示都是极殊胜的话,不落两边,听其自然。到昨天咱们讲的那个《华严》的境界,这个妄想它就是法身哪!所以这个是最好的办法了。所以不随不制也充份体现了听其自然,用不著那些做作,你既不跟著它跑,也不要去制它。
那一天讲完了,一个通教寺的,穿著很时髦,可能是个比丘尼,年岁不大,她说她现在念的这个肚子里头老是笑,笑得很厉害,她觉得这不对劲儿,她问我怎么辨。我说:“你念佛。”她说:“念佛来对治?”“不是对治,你对治,就跟它作对儿,就麻烦了。”我说:“你只要自己去念,你自己去听,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听你这一句佛号上,不管他笑不笑。”还有一个,昨天坐在我旁边儿,她是曾经著过魔。那一天我在广化寺讲完了之后,她就出来说:“黄老居士,我就是你说的这个情况,我简直就要死了,我活不下去了。”她就告诉我说:“我是念观世音菩萨,我就想见观世音菩萨,可是我真的见到了观世音菩萨,谁知从此就不得了了,满眼都是什么,这坐一屋子的人,眼睛都看见有可怕的,你没有什么,睁著眼睛也见,晚上也见,白天也见,晚上也不能睡觉。”她说:“我就要死了,我没有告诉我什么人,只告诉一两个法师。”她说:“有人劝我念《大悲咒》来对治,”我说:“你不要念咒去对治,它就作对儿了。”我就给她讲了一条公案。这个他看见了。那天她坐在我旁边儿,我没有注意的时候,我要注意我就要拦住她了,她在给我顶礼。上次她来了,我说从前有一个人,他结了一个庵,那个地方很闹,它不欢迎他们这些和尚在这儿住,就做种种的试验,种种的示现、种种的干扰。魔来了,鬼来了,佛来了,狮子来了,老虎来了,什么著火了,弄得大家非常的不安,就劝这个师父说咱们搬走吧,师父不动。过了三年就不闹了。不闹了后来大家谈起来就说:“还是师父高,你看这个事情也过来了,也不用搬了。”师父说了两句话:“野鬼伎俩千般有尽,老僧不闻不睹无穷。”她听了她很高兴。她说我记不住,那天我带著福良,我的女儿,她就说你给我写下来。第二次我在广济寺看见她,她就全变了,满面的红光,笑容可掬,向我致谢。她说福良写的条子到达以后,她就一切现象都没有了。昨天显得很年轻,这都六七年了,比那时还年轻。她后来,她磕头。所以就是这,对于这一切不随不制。这就包括不光是妄想,连境界也是如此。这不两种境界?它就在里头笑;一个就是看见的都是可恐怖的。
所以有些境界,我们学佛的人都要知道。还有一个境界,是一个从前居士林的副理事长,常务理事。他的母亲修法,观想自己的心月轮上观音,后来他们告诉我说他母亲不能修了,很奇怪,为什么?后来我就问他为什么,他说是原来是观音的地方,出现一个狐狸。他说是不理它?不理它不行,那个狐狸它招你,它冲你歪嘴摇尾巴什么什么东西,让你不安,修不下去了。她一念就一个狐狸在里头了,这怎么念?所以这个都是在修行路上,我们修行人必须知道的一些事儿,这一切皆如梦如幻。不随不制,就不管它,不理它。好的境界,坏的境界,一切平等,狐狸也是法身!它能扰你吗?所以这个智慧很要紧,我们不要什么啊,哈哈哈哈…。它在那儿摇尾巴,做种种怪相,转法囧錀!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。替王上师修,修完法之后,王师就传这个《弥陀大囧琺》,要观想弥陀,然后顶礼,观想弥陀放光,唉呀,观想弥陀放光,一观就是黑的,这观不出,后来,“黑也是光!”也就成功了,哈哈哈哈…。所以智慧非常重要。少有这些分别,这些情见的分别,所以勿随勿制,很重要。不是要去压制它,对治它,尽量看它如梦如幻,这是一种,也就是《金刚经》,跟圆教的看法,一切皆是法身哪!所以它这是有用的,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些东西要拿来用,不是说就这么念念就完了,实际要用的上。你在日用中它要能起作用,这个才是真念了,不然就是这么著,它就还是熏一熏,对于你的这个心、身,起的作用就不深入,就是表面的。
【缘境违顺,尘影好丑,不起爱憎。惟常觉照,而忘觉照。】
那么对于妄想如此,对于外界的境界。这个缘境,就是外境,有跟自己相违反的,有的和自己是顺心的。顺心的、不称心的,这都是尘的影,这是六尘。缘境是什么?就是这个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这六尘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加上法就是六样了,六尘哪,这是尘影的,对于这些所给你显现的这些个物质世界,种种的这都是尘的影子。对于这一切不要起爱,起憎。所以今天念这个经,咱们这里就要从这里头、这一段开示,你要即身就要得到证,那就要照著做。我们不是说念经就这么念一念就有功德,念一念是就有功德,但是底下你要学呀,要接受这个开示。所以密宗说你要违反了佛的话就是破戒,入金刚地狱。所以为什么有人修了很多年不怎么相应,这些地方注意得不够。“不起爱憎”,缘境的违顺,尘影的好丑,不起爱憎。没有所爱,没有所讨厌。我常常说这个事也讨厌,那个事也讨厌,这个我也留恋,那个我也留恋,留恋和讨厌是同样的东西,是一个性质的东西。但是它对于一个人表现,表现的不一样,有的人特别留恋,有的人就特别对于什么都不喜欢,什么都讨厌。有的人就是又对于什么都讨厌,又对于一些东西特别喜欢,种种都有。总之,都不应该。
“惟常觉照,而忘觉照。”一步一步的深入,所以这一段法非常好。“惟”,惟有,“常”是时常的,念念的觉和照。“觉”就是觉悟,这个地方就是见闻觉知。见闻,见是属于眼睛,闻是属于耳朵,觉知就属于心,从心里头去觉。照,也是心的事情。照见五蕴皆空,所以夏老师讲的很好:六百卷的《般若经》可以归纳为一部《金刚经》,一部《金刚经》可以归纳为一部《心经》,二百多字了。一部《心经》可以归纳为前头这几句话,就是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这几句话就是六百卷般若波罗密的《大般若经》。这五句话还可以归纳,归纳为“观自在菩萨”。这就要讲了,不讲大家不懂了,菩萨就是觉有情,要使有情都觉悟。菩提萨埵,简称为菩萨,菩提是觉,萨埵是有情,就是觉有情。那么“观自在菩萨”,是名号,观什么?“观自”,自心,自性。“在”,所以“片刻不在,便同死人。”老观这个自,在,那就菩萨。那这个“自”老“在”,就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那就是全部的《心经》了,也就是全部的《金刚经》,全部的《大般若经》。归纳成就是上来这一句,还可以归纳,归纳成一个字,就是“照”,“觉照”的这个“照”字。“觉”呢,三觉圆满就是佛,我们人人都有本觉,现在你开始学佛,已经起了觉悟了叫做始觉,始觉合了你的本觉,到了究竟觉就三觉圆满了,你就成佛了。“照”,就照见五蕴皆空。观想两个字也是不同的,观就细,想就粗。现在大家都是在想,所以修法这一段是想,想是什么什么样,观就心要更细了。照就是离开了心了。观,到了最殊胜的观是定中的境界,所以净土宗把这个观想作为定善,持名算是散善。因为你不定你不能做观,观想的想你也得集中,不然你也想不成。你念的时候还可以打小差儿,拉回来,打回来,又打小差儿,又跑了,跑了再回来,所以它这叫做散善,但是容易下手。所以时常觉照,要是真正能够觉照的人,他就是很不容易了。觉照,就是前头这些,自己本来,本来自心。
在你这个觉照之中,要把觉照这个事儿也忘了,所以天台有个偈子:“境为妙假观为空,能所两忘即是中,忘照何曾有先后,一心融绝泯无踪。”“境为妙假”,这个天台讲空假中三观:空观、假观、中观。这些境像、境界,就假,假有,是妙假。我做空观,观之为空,这一切皆空。能所两忘,所观和能观,都忘掉,就是中道,就是中观。你没有忘掉之前,都有能有所。昨天讲了个所字儿,心心离所,所以我们修持都有所。这个外道什么,气功练这个练那个,不要去理它,它都在所里头。这个能所两个都忘了,昨天那个,为什么那个自心它也是如梦如幻?你自心现佛像,你就有所现、能现,你这还有能所。能所都忘了,这才究竟嘛,所以“能所两忘即是中”。“忘照何曾有先后”,照跟忘两件事情那里有前有后,这个大家把它记住,事实是如此,现在先仰信。这个底下好像我照的时候就是不是忘了,忘的时候就没有照了,它这两个事是没有前后,正好就是这个话,“惟常觉照,而忘觉照”。不是觉照了,把觉照忘了,那就太低太低了。哈哈哈哈。这个忘跟照是同时的,所以不是凡夫的境界,不是说凡夫就不行,就是不是凡夫妄心的境界,不在你妄念不断的时候。从前我听夏老师讲了一个修行的过程,可惜这个全部我不记得了,但有一个问答我记得,我说:“老师你的开示,我在这个忘照以前所有的这一些过程,我都能体会,但是从忘照同时这个以后,我还体会不了。我就忘照同时,我就还体会不了。”那是去天津之前,解放以后的事情。夏老师说:“你能够体会。”我说:“我觉得我还是体会不了。”夏老师说:“你不是说,你看经,看到忽然间这个心花怒放的时候,你不是什么都忘了吗?”这我体会了。
所以在夏老师那儿念,闭了一个礼拜的关,出来之后,这个闭关也有很殊胜的境界,就是闭到第三天,这个心中的A字自然现前,蓝色的,阿达尔嘛佛的心印。这是闭关之后的情形。我以前的情形,就看著看著忽然间这一下,就好像是这个千树万树梨花开,这儿花也开了,那儿花也开了,这个经的话,那个经的话,这个公案种种的,一下子都联繫起来了,都懂了,这个常有。那么这个境界在这个闭关以后也还是有,再出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什么?就是这么忽然间心花怒放的时候,一切知解都没有了。这个忘,这个心花一放的时候就是照,但什么知解都没有了,忘,同时,没有先后。夏老师给我这一指,我才知道,所以这个善知识难遇啊!很多人都是白遇了,大家要知道,所谓当面错过。什么叫做当面错过?就是天天瞅著你,哈哈哈哈,他不知他是老几,没有得到任何的法益,当面错过。所以忘照同时,都是真实的。佛法都是真实的,不是一个空的理论,到了这里才有底下呀。
【佛心自心,本自如如。我见破尽。心一境性,即是成佛。】
底下还有哪,“佛心自心,本自如如。”佛的心和你每一个人你自己的心,本来就是如如的,两个如字,所以《金刚经》就说“如如不动”。“如如”,都是如,你的心就如佛心,佛的心就如你的心,而且彼此都是如,所以称为如来。为什么佛称为如来?佛就是从“如”来的。“如”字,就离开了一跟二,也就离开了一切多,二就代表多。昨天不是打个比方吗,就说这两个人相像,就是两个人儿才相像,不然怎么叫做像?“如”那就是像,所以“如”它就是不一,一要说如干吗?什么叫像?黄念祖像黄念祖,这不成话,本来是一就用不著说如了,既然如,一样,那也不用两个了,所以这一个字就把一和二就都离开了。所以佛就从如而来,佛心和自心本来都是如如的,“本自如如”就是从无始以来就是如如的。
“我见破尽”,这个“我见”就不光是人我,连法我也得破。所以在“金刚经”讲的前头是破人我,后来破法我。“圆觉经”就讲的更深了,你认为你有所证,有所悟,就都是四相里头的了,就是都是人相、我相这一些。这个“我见破尽”就是人我和法我,阿罗汉破人我,阿罗汉之上破法我,这个我见要把它破尽。
“心一境性”,“心一境性”另外一个名词叫做“境智一如”,境界和智慧。“境”就是这儿按现在这个本文来说,境就是性。一切境,就是法身,就《四臂观音》里头的头一句,所以我们就常常这么念诵。境跟性,境和你的佛性和自性是一体,你证到这个,就是成佛。现在咱们只是说一说,就是听到了这个话,你慢慢能够生信,慢慢能够有所理解,然后根据这个话来起观照,观照之后然后再契入,证道就是成佛。但是首先要从听到这个话开始,现在听到了。“心一境性”也就是“境智一如”,智慧和境界是如一的,一如就是如一的,所以“青青竹叶皆是法身,鬱鬱黄花无非般若。”黄花是境,无非般若才是智,境智就一如了,那么黄花就是般若。那个庞婆“百草头上祖师意”,百草头是境,祖师意那就是智慧,哈哈哈哈。文殊菩萨叫善财童子:“你给我去採一支药来。”就拔了棵草给文殊。文殊说:“我叫你採药哪,”说:“我遍观大地无不是药者。”整个大地没有不是药的。哈哈哈哈。所以这个通达的人,他就圆融啊。这个开示就到这儿。
底下这个《因缘经》中用几句话来讚叹,说大士的教法“循循善诱”,一步一步的引导你到觉悟。“简明易入”,从开始就很简单,很明了,容易入。“随众生根,普门摄受。”普遍的都能摄受。“无论业障轻重,宿缘浅深,遇斯教者,必定成佛。”不管你业障多重,缘是深是浅,能遇见这个教的,你能够相信,能够依止,能够依教奉行,都必定成佛。当然这里没有说必定是即身成佛,那就是说的过份了,但是早晚早晚。时间,实际说时间是一个错觉,现在爱因斯坦他们都认识了,时间、空间、物质都是人类的错觉。这就跟我们这个很接近了。咱们说都是由于妄想才有时间,有空间,有物质。咱们说妄想,这个爱因斯坦他说是错觉,这个错就跟妄相当,觉就跟咱们这个想相当。咱们提妄想,他提错觉,所以今后真正在科学界有深入的人,他来接受佛法将比较容易。过去中国是因为中国有老子,有孔子的这种很深的学说,我们是有优秀的文化传统。中国现在是不行了,说老实话。但是我们这固有的文化,那是放大光明的嘛,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,所以佛教来,这大乘的佛法在中国就继承下来了。所以当时达摩为什么来,就是观东土有大乘气象。印度在咱们的西边儿,他管我们这儿叫东土,东土有大乘气象。他来了之后就禅宗,禅宗大家世界人认为是中国的,不说是印度的,因为在咱们这儿大放光明嘛,就禅宗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