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孝亲网 - 学佛文集 - 黄念祖文集 - 黄念祖居士问答 - 正文   │ 文章推荐
○ 一面念佛,一面作恶,如是修净,还能往生?

无量寿经答疑节录

本品广明善恶果报。《观经》三福中“深信因果”,亦正以此为劝。世人愚痴不重因果,或更狂妄,拨无因果。故诸经中,反复教诲。又《吴译》曰:“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,虽不能大精进、禅定、持经戒,大要当作善。”彭际清居士曰:“十善本为天业。今以念佛因缘,回向极乐,即转天业而成净业。何以故?念佛之人能转恶业,何有天业而不能转。”

是故修净业者,当尽己力,兼行众善。且所谓带业往生,其业盖指宿业。宿世恶业虽未全消,但仗佛本愿,及持名妙德,故可带业往生,不更恶趣。(弥陀第二愿曰:“来生我刹,受我法化……不复更堕恶趣”)。但所谓带业者,只限宿业,而决非现行之业。如《涅槃经》中,广额屠儿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故知成佛,必须放下屠刀。若行人习净,一面念佛,一面作恶,如是修净,决定不能往生。

○黄念祖开示选录

罪只有从忏悔灭,你不能够以你做好事来赎罪。做好事得福报,做坏事是恶报。你要消这个报,你只有靠忏悔。承认自己的罪恶,虔修忏法,痛心悔改,誓不再犯,学道行善,持经持戒,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这人在寿命终了之后,不会再堕三恶道,立即生到极乐国土。按他生前的罪恶原本应该入三恶道,但以弥陀大愿加被,直接往生极乐。既生极乐,就永不再入三恶道,这就是一乘愿海的无边功德。所以此土人民纵有宿业重罪都可带业往生。……

据笔者之意,消业两字也有重要性,本愿中的悔改,就表明愿意消业。只要你肯消业,知道自己有业,肯去消业,符合本愿指示去修持,你这一生消不完的罪业不管有多少,你往生的时候,都可以带,阿弥陀佛给你全部承包了,都可以托运。如果你有业,就是不肯消,那你往生不了,因为消业才是本愿的悔改行动表示。所以你肯消业,不管你还有多少未消的罪业,都可以带。根本不肯消业,那你也往生不了。

按: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九品往生下品上生一段经文明言:“善男子,以汝称佛名故,诸罪消灭,我来迎汝。”此句为《观经》重要“经眼”,千万不可忽视。明明是“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”之恶人,佛来接引时却言“善男子…诸罪消灭…”,为何佛却称之为善人?何为“诸罪消灭”?这个“诸罪”等同于“惑业”吗?到底与净宗常言的“带业往生”之“业”有何异同?这些问题对于净宗念佛法门而言,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,愿有缘者深思之。

带业往生实是带惑往生与伏惑往生,若惑业现行,烦恼的当下决定不能往生,当下心境与现行的烦惑相应,“心作烦恼心是烦恼”,即使同时口念佛号,但此念佛之心决定不一,故不能内感自佛外感他佛,必不能往生。若惑业虽现行,但能马上觉悟,通过念佛正行及慧心正见来伏断当下烦恼,不再影响次第升起的后念,决定转心转念,念念全与菩提心相应,与信愿行往生资粮相应,此烦恼便不再成为往生障碍。“只限宿业,而决非现行之业”,何为宿业?何为现行之业?《金刚经》有言“三心不可得”,宿业与现行也只是相对而言,往生之时的临终最后一念才算真正的“现行之业”,之前诸业皆算宿业,亦即旧业,都可带。但问题是,带业往生带惑往生及伏惑往生决非带罪往生,有惑业者并不等同于有三恶道诸罪。有三恶道诸罪者,即是恶人,“弥陀只摄善类,不及恶类”,恶人念佛若不转心灭罪,绝不能往生。《观经》下三品往生之人虽是五逆十恶罪人,但皆是临终念佛忏罪,“诸罪消灭”后,恢复善人身份,方能“始恶何妨终善,恶人忏悔念佛,贤圣同科(莲祖《弥陀疏钞》)”,最终忏罪往生!很多人误会此处,将《观经》下三品恶人念佛忏罪往生等同于恶人念佛往生,大错特错!恶人临终念佛忏罪,染污自性的诸罪灭除,恢复内心相对清净,实是以善人的身份被弥陀接引。日本本愿念佛法门正是在此处误会,提倡恶人当机、恶人更易往生、念佛即往生、不必发菩提心、往生全是他力,拈去自力修持、不必自力持戒行善忏罪……,误会深矣!念佛即灭罪吗?显然不全能。恶人念佛就是善人吗?显然不一定。慈云灌顶大师的《念佛人一百种果报》中,头三条念佛果报正是堕入三涂,以贪嗔痴慢自私自利等罪恶之心念佛绝不能灭罪,尽管有信有愿也能念佛,但“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”,此信愿有偏故,遮障自佛他佛故。念佛见佛再至往生,决非弥陀他力单方面所决定。

诸经中提及见佛三力,而莲池蕅益等祖师又将念佛往生归结为见佛三力——心性之极致,持名之奇勋,弥陀之大愿——本功德力、念佛三昧力、弥陀威神力。有些法师只讲往生,不提见佛。念佛往生其实是念佛见佛再往生的过程,必须先见佛,之后才有往生诸事。并且见佛必须是在三昧定境中,而最低念佛三昧水平即是十六观第三观地观成,世尊明言此人已入三昧,临终决定往生,大抵观行位初品,即定力最浅的伏惑事一心不乱,亦可称之为功夫成片。散心念佛只是散善,可灭较轻罪业。只有修至定心,方能以定善灭却较重罪业定业,包括三恶道诸多性罪。至于五逆七逆极重罪业,必须念至理一心方能除罪。此三层灭罪效果,可参见智者大师有关作法忏、取相忏、无生忏的相关文章。念佛人修至观行位初品,达伏惑事一心不乱时,通过念佛定善(不必另修其他忏法)即可转灭三恶道诸罪,包括较难灭的性罪定业,能“诸罪消灭”,又“果得一心不乱之人,更无起惑造业之事(见蕅祖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)”,故可称为决定往生,且能自在往生,无须受临终诸苦,不必临终助念,临终第一天稍许念佛入定,即可蒙佛接引(拈除自力修持的本愿念佛法门信徒是不可能自在往生的;法然上人之所以能自在往生,上人晚年日课数万佛号,数年不断,生前即得伏惑一心,大抵观行位三四品,一心念佛时可观见十六观前七观圣境;而主张拈除自力修持的亲鸾上人,临终现恶相,其女儿都认为他并未往生)。若念佛定力再深些,可坐脱立亡生死自在,可在任意一天舍寿往生,此人的临终是自在随意的“相对临终”,注意区别。

至于生前未得定心的五戒十善圆满的念佛人,以戒善诸行圆满,无三恶道诸罪,其阶位大抵名字位后心,一心念佛时可兼得弥陀冥加增上,仍然可以渐入观行位初品,故其临终“寻即命终”,仍属相对自在,同于《观经》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。至于五戒并不圆满的念佛人,含摄九品之下三品五逆十恶罪人,多属名字位初心散心位人(当然也包括较为特殊的已得较浅定功,却不足以灭却五逆等极重性罪之人),若因缘具足,仍然可能念佛忏罪往生,但多不得自在,必须受临终诸苦,熬过数天或十数天至“临终最后特殊定境”,方能达到诸罪消灭,最终往生。临终特殊定境,是前五根五识已灭或几乎功能丧失(舌根缩短只能心念佛号,眼耳浮尘根谢灭但神识之胜义根仍有见闻觉知,临终神识与肉身渐渐分离的一种特殊现阴境界),第六识渐渐消灭的同时,仍能重心念佛,一心系念佛号,由散心念佛正念而渐渐转为定心念佛正念的一种特殊定境。只要入临终特殊定境,佛力加持会显著提升,令其入更深一层三昧定境。虽然第六识逐渐消亡,但由自佛外显兼他佛增上,以一心念佛故,临终乱心位不得现前。理论上,在临终最后一念断气之际,神识完全脱离肉身,此时念佛定境可达断惑事一心,兼得弥陀冥加增上效果,完全可以入理一心不乱境界,此时念佛定善足以灭转五逆七逆等极重罪业。极重罪业之人须念至此种境界,普通罪人刚入临终特殊定境不久便可念佛罪灭而见佛往生。当然,若个别生前罪轻,内心相对清净,临终念佛勇猛,亦可不必等到临终特殊定境,在肉眼能见舌根未坏之前,便能念至伏惑事一心不乱至观行位初品,从而提前往生,这种情形也是存在的。

有些念佛人自恃带业往生便恣意破戒造恶,误以为五逆十恶人临终十念皆能往生,自己也可往生。这种错误知见是由误解带业往生之“惑业”“业债”及“罪业”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。带业往生其实是带惑往生,是针对通途自力法门必须断除见思惑竖出三界而提出的“带惑”。净宗念佛法门属于横出三界,丝毫见思惑未断,只须伏惑不起或不伏而伏,即可带惑往生,出离三界转生极乐(当然也包括念佛断惑的高品位往生情形)。有人说带业之业包括善恶业,偏指恶业。首先我们应分清,造作恶业时至少分两个层面,与其他众生结怨而须偿还或受报的“业债”,及恶行恶念染污自性的“性罪”。前者相对其他众生而言,后者相对自心自性而言。念佛忏罪往生,主要指后者,通过念佛来转心转境,恢复自心相对清净,方能心净则土净。是堕入地狱还是往生净土,全由自心自性染污轻重而决定。若不转心灭罪,仅靠弥陀他力强行接引送去极乐,罪恶之人所见仍是地狱三涂,不见极乐圣境,道理全在唯心所现唯识所变,心作心是,非只弥陀他力单方面所决定,此大乘佛理必须知晓,才不至于误入迷信。染污内心自性的性罪已除,即可恢复善人身份,佛即可接引。但是往昔所造作恶业而遗留下的业债,若因缘不具足,未能偿还,并不影响往生净土。极乐成佛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时,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权巧方便的偿还,这一点对于通途的自力法门而言,亦然成立。所以带业往生之业,其实并非偏指恶业,而是重在惑业,但决非罪业,尤其不能包括三恶道诸罪。很多念佛人临终虽能念佛,却不能往生,关键就是临终念佛忏罪出了问题,不能达到诸罪消灭的效果,故不能往生。这一点是很多念佛人所疏忽的,常自恃带业往生而持戒不严造恶不断,临终不知惭愧不懂忏悔,口称佛号只等弥陀接引,这类人又如何能往生?

再回归此文主题,念佛人平时一面念佛,一面作恶,如是修净,还能往生吗?总的回答诚如黄老的《大经解》所示。但若再严谨一些,只要这类作恶不是临终往生之时,只要临终不遭受天灾人祸恶病横死等极端情形,还能保持临终正念,能生大惭愧心,至诚忏悔念佛,能挨至临终特殊定境,还是有往生的可能。这种可能性只是从理论上而言,虽存在但不能保证百分百决定,如要解中言,“散心念佛…不定往生”。但问题的关键是,这类人平时无惭无愧,菩提心不真,只口头念佛,实是违逆菩提正道,长时若此,临终时也必不能痛改前非大变活人,更何况极有可能横死定业先于成熟,临终突然,无第六识渐灭的缓冲过程,甚至来不及念佛或根本不能念佛,这类实例太多了,念佛人当引以为戒,不可心存侥幸。至于作恶,其实五戒十善不圆满者,稍犯杀盗淫妄,偶尔贪嗔痴慢,皆属恶行,只犯其中一条,已非“善男子善女人”,虽能念佛,仍然要归入忏罪念佛往生这类。善导大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中告诫念佛人,“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”,只有如是信,方能生惭愧心及忏悔心,才有忏罪往生的可能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善导对至心的解释?定非杂毒之善,虚假之行
· 带业往生、消业往生与带惑往生
· 带业往生,新业与旧业以何为界限?
· 始恶何妨终善,恶人忏悔念佛,贤圣同科?
· 恶人忏悔念佛方可往生;一心九品一行九品说?
· 假善人虽得助念亦难往生之真实案例
· 弥陀只摄善类,不及恶类;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?
· 恶人若无惭愧心,虽也念佛,则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?
· 念佛、忏悔、功德、灭罪、菩提心之间的关系?
· 悔过得生愿;有罪不忏不改悔,还能否往生?
· 若人临终不能念佛,作意往生极乐,亦得往生?
· 作法忏、取相忏、无生忏,三种忏悔修法
· 散心念佛人临终也能见佛往生的原理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