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严临终, 神识清爽, 念佛而逝, 可生西方。然无论已生未生, 为人子者, 固当常为礼拜持诵。以期未往生, 则即得往生, 已往生, 则高增品位。又此之礼诵, 非特有益于亡人, 实有大益于存者。以以孝亲之心而礼诵, 较彼专为自己礼诵者, 功德更大, 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。汝父宿世甚有栽培, 故今生乐善好义, 深信佛法, 修持净业。其一生多危症者, 乃宿世之业, 由乐善信佛, 而转后报重报, 于现生作轻报而了之也。汝既欲承汝父之志, 又欲汝父母同皆高登莲品, 此心可嘉。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昌, 谓以智慧承继先志, 必能克昌净土法门, 并以克昌后裔也。凡皈依佛法之人, 于伦常道理, 必须格外认真, 尽谊尽分, 可谓真佛弟子。倘于伦常有缺欠, 便难以感化同人。汝现无父母, 而兄弟, 姊妹, 妻室, 儿女分上, 尤须注重。(续编·复杨慧昌居士书三)
慧敏宿有慧根, 故能一念即得相应。须知学佛之人, 当尽己分。必须孝顺父母公婆, 劝其吃素念佛, 求生西方。至于兄弟姊妹夫妻妯娌儿女仆使, 均宜以此相劝。能如是者, 方为真佛弟子。法名乃是空名。如上所说, 乃为实德。务须实行真为生死, 发菩提心, 以深信愿, 念佛求生。及与敦伦尽分, 闲邪存诚, 诸恶莫作, 众善奉行。自行如是, 化他亦然。此即俗修真之一大规范也。祈与彼说之。(三编·复李慧基居士书)
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, 已忘记。汝果真发孝心。即柴老太夫人堕于恶道, 汝能以至诚心为彼念佛, 亦可仗佛慈力, 往生西方。况未必堕恶道乎。是在汝之诚否。不宜以柴老太夫人之去时景相为断也。起法名, 亦是场面上事。世俗为亡人说幽冥戒, 则起法名。然必以竭诚尽敬, 为彼念佛, 为最上之策。切勿只取世俗场面上事, 以了结其孝思。则于汝有大利益。非为柴老太夫人念, 汝便不得其益。当知汝以孝心报恩心, 为柴老太夫人念, 比专为己念功德更大。是以要人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。况受大恩之老太夫人乎。汝能随类以推, 则亦可随机导引矣。(三编·复温光熹居士书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