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
我们常说,心诚则灵。对于信仰尤其如此,维持信仰的根基就在心诚。心诚的表现就是真诚和恭敬。
原文:
206.入道多门,唯人志趣,了无一定之法。其一定者,曰诚,曰恭敬。此二事,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,皆不能易也。而吾人以博地凡夫,欲顿消业累,速证无生[1],不致力于此,譬如木无根而欲茂,鸟无翼而欲飞,其可得乎。(文钞正编)致弘一大师书一
208.礼诵、持念,种种修持,皆当以诚敬为主。诚敬若极,经中所说功德,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,而其所得,亦已难思难议。若无诚敬,则与唱戏相同。其苦乐悲欢,皆属假妆,不由中出。纵有功德,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。而此痴福,必倚之以造恶业,其将来之苦,何有了期?(文钞正编)复高邵麟书二
209.曰诚,曰恭敬,此语举世咸知,此道举世咸昧。印光由罪业深重,企消除罪业,以报佛恩,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,由是而知诚与恭敬,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。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。(文钞正编)复永嘉某居士书五
白话译文:
206.修行入道,门径很多,只是随从各人的志趣,完全没有固定的修法。要说有一定的法则,那就是“真诚”与“恭敬”。这两条,就是尽未来际,诸佛出世,都不能改变,何况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,想要顿消业力牵引,速证无生法忍,不致力于诚敬,譬如树木无根而想茂盛,鸟无翅膀而想飞翔,这可能吗?
208.礼佛、诵经、持戒、念佛等种种修持,都应当以诚敬为主。诚敬到极处,那么经中所说的功德,纵然我们在凡夫位上,还不能圆满地全部获得,但所得到的,已经是不可思议了。若无诚敬,就与唱戏相同,戏里的苦乐悲欢,全部是假,不是真实的。所以说,若无诚敬而修持佛法,即使有功德,也不过是人天痴福罢了。而依靠着这么一点痴福,将来必定迷惑颠倒而大肆造恶,那么,将来的痛苦,哪里有了结的时候呢?
209.真诚、恭敬,若说这个两个词语,每个人都知道,若说其中的道理,又有谁真正懂得呢?我自己由于罪业深重,总是期盼着可以消除罪业,以报佛恩。于是我就常常从高僧大德们的行持与心得中去寻求道理,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秘诀,那就是“真诚”和“恭敬”,这就是超凡入圣、了生脱死的妙法啊!所以,我常常以此谆谆告诫那些有缘的人。
注释:
1、无生:即无生法忍。就是真正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,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。世间一切皆生灭虚妄之相。无生者,谓无虚妄之生。既无有生,云何有灭?不生不灭,乃究竟实相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