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佛学文集 - 印光大师文集 - 印祖文钞菁华录白话译注 - 心诚则灵   │ 文章推荐
○ 读易韦编三绝,读佛经持佛名当学孔子之恒

原文:

221.看经论,及各典章,不可急躁,须多看。急躁不能凝静,必难得其旨趣。后生稍聪明,得一部经书,废寝忘餐的看。一遍看过,第二遍便无兴看。即看,亦若丧气失魂之相。此种人,均无成就,当力戒之。苏东坡云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孔子乃生知[1]之圣,读《易》尚至韦编三绝[2]。以孔子之资格,当过目成诵,何必又要看文而读?故知看文,有大好处。背诵,多滑口诵过。看文,则一字一句,悉知旨趣。吾人当取以为法。切不可显自己聪明,专尚背诵也。当孔子时无纸。凡书,或书于木板,或书于竹简。〖亦竹板也〗《易》之六十四卦,乃伏羲所画。六十四卦开首之彖[3],乃文王所作。每卦之六爻[4],乃周公所作。此外之上经彖传[5],象传,下经彖传,象传,并乾坤二卦之文言,及系辞上传,系辞下传,说卦传,序卦传,杂卦传,所谓十翼[6]者,皆孔子所作。若约字说,孔子所作者,比文王周公所作,当多十馀倍。而孔子读文王、周公之《易》,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,磨断过三次,可以知读之遍数不可计也。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、持佛名,必能以佛之言之德,熏己之业识心,成如来之智慧藏也。(文钞续编)诫初发心学佛者书

白话译文:

221.看经论,及各典章,不可急躁,要多看。急躁不能心静,走马观花,必然难得其中要旨和大意。有些稍微聪明的后生,倘若得到一部经书,就废寝忘食地看。可一遍看过后,再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。就算是再看一遍吧,也是心不在焉,丢魂丧魄,无精打采的样子。这种人,绝无成就,应当引以为戒。苏东坡说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,可他读《易经》,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。以孔子的天资,有过目不忘的本领,何必还要拿着书,看着读?所以说,看书读书,有特别的好处。背诵,大多滑口诵过。看文,则一字一句,都去认真理解其中的要旨和大意。我们应该效法孔子,千万不要卖弄聪明,专门崇尚背诵。孔老夫子的时代,还没有发明纸,书都写在木板上,或者是竹简上的。《易经》的六十四卦,是上古时期伏羲所画。六十四卦开首之彖,是文王所作。每卦的六爻,是周公所作。除此,剩下的上经彖传、象传,下经彖传、象传,并乾坤二卦的文言,及系辞上传、系辞下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,共称十翼,都是孔子自己著作的。如果按字数算,孔子所写的,比文王、周公加起来所写作的,还要多十余倍。可是,孔子读文王、周公写的《易经》,竟然将编书用的绳索,磨断过多次,从中不难得知,孔子读《易经》,遍数之多,无可计算。我们能够有孔子的恒心,持之不断地读佛经,持佛名,一定可以用佛言、佛德,熏修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业,把业识心转成如来的智慧藏。

注释:

1、生知:不用学习,生来就知道,谓天资聪颖。

2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说,孔子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说明孔子非常喜欢读《周易》,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。同时也表扬孔子活到老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。

3、彖:彖辞,《易经》中总括一卦含义的言辞。

4、爻:组成八卦中每一个卦的长短横道。

5、传:解说经书的文字。上经彖传,是解说上经彖的文字。

6、翼:是帮助,辅佐的意思。十翼,是十种帮助理解和说明易经卦文和彖辞的传。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下页:谨慎而如法的处理毁坏的佛经佛像
· 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