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230.佛与众生,心体是一,而其所受用,天渊悬殊者,以其用心不同之所致也。佛则唯以无缘大慈[1],同体大悲[2],度脱众生为怀,了无人我彼此之心。纵度尽一切众生,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。故得福慧具足,为世间尊。众生唯以自私自利为事。虽父母兄弟之亲,尚不能无彼此之相,况旁人世人乎哉?故其所感业报,或生贫穷下贱,或堕三途恶道。即令戒善禅定[3]自修,得生人天乐处。但以无大悲心,不能直契菩提,以致福报一尽,仍复堕落。可不哀哉?是则唯欲利人者,正成就其自利。而唯欲自利者,乃适所以自害也。(文钞正编)《药师本愿经》重刻跋
白话译文:
230.佛与众生,心体是一。然而佛与众生的受用,却是天地悬殊,这是因为彼此的用心不同所造成的啊!佛唯以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度脱众生为本怀,没有人我彼此分别的心。纵然度尽一切众生,也没有能度所度的分别。所以得福慧具足,为世间之至尊。众生唯以自私自利为前提去作事,对于父母、兄弟这样的至亲,尚且做不到不分彼此,何况是对旁人、世人呢?故众生所感业报,或生到人间而贫穷下贱,或堕入三途恶道。即使能够奉行五戒十善,自修禅定,得生人天乐处,但因为没有大悲心的缘故,不能直契菩提,以至于福报一尽,仍然会再堕落,可不悲哀?所以,一心想要利人的,正是成就了自利;而那些只想损人利己的,却偏偏是害了自己。
注释:
1、无缘大慈:无条件给予众生乐。佛具大慈心,虽与众生无缘,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度之。
2、同体大悲:谓佛的法身,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,自己和他人,没有分别,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。
3、禅定: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,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。外离相即禅,内不乱则定,外禅内定,是为禅定。(注:禅定之禅,表般若正智,只有真得禅宗般若不二心法之人,所修定,方是禅定。)
按:既然佛与众生,其心体是同一个,众生若造恶堕落,为何佛不受恶报,不随之轮回?对此类问题,中西方哲学界曾有辩论,批评佛教的迷信。其实,哲学界之所以偏解佛教心体学说,其根源在于哲学本体论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,有严重的漏洞,哲学家辩论的基础正是依据哲学本体论观点,焉能得出正确结论?不只中国学者,就连国外哲人亦指责“第一因”“本体论”,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,上帝又是谁创造的?佛教虽然也谈心体,也说本体,但这决非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思想,这一点一定要注意。佛教不承认宇宙第一因,不承认创造万物的第一能变。佛教认为时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,时间尚且不实,又如何在不实中找寻第一?时空皆相对而有,无始无终无边无际。无始故无第一因,必须众缘方生;无终绝无独灭,而众缘分散。如大乘圆教法界缘起说,法界一切万法,有为无为,色心依正,过去未来尽成一大缘起,以一法起一切法,以一切法起一法,法法都脱不了相互的关系,无一能单独成立者。再如华严十玄门,诸法相即,法法互摄,一多相容,同时具足,如因陀罗网。如是可知,第一因只是相对第一,并无绝对第一。(依佛家观点,时间坐标并非次第而进单向不可变;若入定,可在此时间坐标横轴上,或垂直再立时间坐标,竖向再论时间次第,以表时间相对性;若入十玄门之十世隔法异成门,时间上过现未三世各又有过现未三世,而成九世,九世互入,不离一念,合为十世,若入相应禅定,十世中任何一世皆可成为当下,别异之法俱时成就,时间坐标轴可以是圆形;法身菩萨已证一真不二,绝待圆融,超越时间对待,过去是未来,未来是过去,现在是过去,无尽无数劫能以一念过,非长亦非短,十世相入又相即,又不失先后长短之相,念劫圆融,不可思议。)
依哲学本体论思想,人若成佛后,还会有再次堕落的可能。因为众生的无明、原罪、烦惑、五欲等,都是从本体第一能变所生,就算来世成为天主,证至最高者,第一能变仍会再次生起无明、原罪……,这正是本体论的严重漏洞。而佛家则认为这些都是诸缘和合而生,非“法性”独自而生。佛心众生心是“法性”之用,虽称此法性是佛与众生心体,但此法性之体,非自非他而自而他,不为某一众生所独自占有,而又能为每一众生所全体起用。虽能依不同众生心念(诸缘)而起种种妙用,其性又如如不动,无所和合。此法性非自非他,真如门中如如不动,非与众生心和合,此法性非是物质非是精神,无实体可寻,故而可言佛法是非本体论;又此法性而自而他,生灭门中不变随缘,权说与众生心和合,此法性能随众生诸缘具造百界千如,定不可言其无,故而可言佛法亦是本体论。无论如何,佛法中的本体思想,决不同于哲学界的本体论,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区别。佛法主张一切万法皆属缘起法,诸佛众生心体是一,但体之用——众生心非一,某一众生造恶堕落,其心依业缘性,合其妙用而在此众生心中变现恶道境界。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自心现境,不碍自他互摄。众生成佛后,内心已绝对清净,不会再生破戒造恶诸念,心体不能独自变现无明、原罪、烦惑、五欲等妄念,无缘不起,故不会再次堕落。太虚大师在论及佛教因果与众生心体之间关系时,曾言“一方可云是无本的,一方可云是心枢的”,“不同彼唯心哲学等所指为万有大本因的心也。心枢云者,但明心为万有因果变动中之枢纽而已”。性为心本,离四句即四门,可言无本,亦可言有本,三世因果必依众生心为变动枢纽(心造业,心转业)。若见“何其自性能生万法”等句,千万不可将其等同于哲学上的本体论,视为能变第一因。并非“自性”独自能生,必须借助“心”这个枢纽,方能诸缘和合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