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 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》(原著)
⊙ 前言导读
· 李炳南大德序 圆瑛大师序
◎ 第一章 广赞净土法门
· 净土法门,一代时教之极谈;带惑往生
· 附:带业往生、消业往生与带惑往生
· 窃闻净土者,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
· 千稳万当,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
· 念佛法门玄妙圆超一切自力法门
· 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,成始成终之法门
· 上圣下凡共修之道,若愚若智通行之法
· 出苦之玄门,成佛之捷径
· 不开此法,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
· 此之法门,何敢视作小乘?
·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,念佛法门兼仗佛力
· 仗自力了生死甚难,仗佛慈力可带业往生
· 校比专仗自力者,其难易天地悬殊
· 唯此一法,全仗弥陀他力,及行人自力
· 凡夫入道之方便,诸宗究竟之归宿
· 入得此门,无量法门悉皆证入;诸祖力劝
· 愿疾成佛者,无过念佛;法照遇文殊
· 一切修持法门,唯此最为易修
· 随地随缘皆可劝化,又方便易行
◎ 第二章 生信与发愿
⊙ 一 示真信切愿
· 娑婆八苦,极乐诸乐,佛无虚言,真实信
· 如是信心,可为真信;信自信理
· 厌离娑婆苦,欣求西方乐
· 知苦生出离心,予乐发菩提心
· 念佛三昧,王中王,宝中宝
· 势至反念念自性,观音反闻闻自性
⊙ 二 劝祛疑生信
· 极乐是法性身法性土,非娑婆身土可比
· 若有丝毫疑心,则因疑成障
· 弥陀何能以一身,同时接引无量众生?
· 颛蒙念佛,业消智朗,诸疑自消
· 弄巧翻成大拙,腾空反坠深渊
· 纵有古佛再现,亦必注重净土法门
· 死尽展转企慕之狂妄偷心
· 大智律师后因大病,方知此法利益超胜
· 虽为初机,即做到极处,亦不能舍此别修
· 末世凡夫,欲证圣果,不依净土,皆属狂妄
· 纵饶读尽大藏,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
· 知身死而神不灭,立志求生西方
· 何得谓盲聋喑痖不得往生?
· 大修行人亦有惨病,佛法有何灵感利益?
· 学佛为社会之忧乎?印祖驳斥宋儒
· 大觉世尊,善治众生身心等病
· 佛法如钱,在人善用;自性万德依功德起
⊙ 三 勉具足信愿
· 如是决定,则己之信愿行,方能感佛
· 小乘圣人须回心向大,方能往生
· 信愿真切,心相对清净,亦可往生
· 念佛可消灾免难,重罪轻报
· 念佛人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
· 真念佛人,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
· 来生做人,比临终往生极乐还难
· 志诚念佛,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即得显现
· 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,细辩大经与观经
· 下品下生仍超诸天,十二大劫非极乐时间
· 起惑造业,锢蔽本心;忏悔念佛灭罪往生
◎ 第三章 示修持方法
⊙ 一 示念佛方法
· 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;十念法门
· 净宗早课晚课,念佛注意事项
· 持名念佛,必须摄耳谛听;评四种念佛
· 勿用观心念法,当用摄心念法
· 只图快图多,随口滑读,故无效
· 岂必屏除万缘,方能修持乎?中品下生自在往生
· 念佛具体方法,四字及六字等;释决定往生阶位
· 对治妄念,用楔出楔,以念止念
· 舍此十念记数法,欲净念相继,大难大难
· 摄心念佛,为决定不易之道
· 念佛人必须持戒、发菩提心、具真信愿
· 以菩提心为根本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
· 何可死执一法念佛,以至受病乎?
· 念佛与心火上炎;若不善用心,或有魔境
· 念佛时或悲或喜皆当注意,防悲魔喜魔入心
· 释疑:大声念见大佛,小声念见小佛?
· 念佛感应原理,以撞钟为喻
· 服药非必穷其药性,念佛非必精通教理
· 吾人用法,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
· 有一秘诀,剀切相告,竭诚尽敬,妙妙妙妙
· 常念佛号,冥熏加被,业消智朗,障尽福崇
· 修行境界不可乱说,修行人第一大关
· 不当刻期定欲即生,念佛任缘戒灭寿取证
· 诵经持咒念佛及日常丝毫功德,悉皆回向往生
· 回向发愿心,若有此心,功德无量
· 回向者,回因向果、回事向理、回自向他
· 附:何言念佛人不发菩提心?
· 宜用莲池大师《新定净土文》,依文发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