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68.大念见大佛,小念见小佛。古德释云:“大声念,则所见之佛身大;小声念,则所见之佛身小。”亦可云:“大心念,则所见之佛身[1]大。以大菩提心念佛,则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。”(文钞续编)复念西师书
白话译文:
68.大念见大佛,小念见小佛。古德解释说:“大声念,则所见之佛身大;小声念,则所见之佛身小。”也可以这样解释:“大心念,则所见的佛身大。以大菩提心念佛,就可见佛的殊胜微妙应身或报身了。”
注释:
1、佛身:佛有三身,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。法身又名自性身,或法性身,即常住不灭,人人本具的真性,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,佛是觉而证得了。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就的,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。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,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等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。应化身又名应身,或变化身,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。
按:若真大声念见大身佛,小声念见小身佛,试问,默念南无阿弥陀佛,又会见什么身?难道不见佛身?原文应该是“大念”,非“大声念”。大心念者,以无上菩提心最为广大,与发心下劣者相比,同念一句佛号,其功德可谓天壤之别。念佛人皆当发此广大菩提之心。然发心会依照各自实际证境而有所不等,可依六即佛之理及《观经》十六观而分别论之阶位及见何种佛。名字位(须后心)、观行位发心,可观见化身佛;相似位若破事识,可观见报身佛;分证位发心可观见报身及法身佛。圆教以下某些不了义教,偏执法身无形无相。若依圆教一心三观等理观之,可见尊特身,即三佛身于一身。“以大菩提心念佛,则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”,对于此句,必须依其所证具体阶位而分别论之。否则,名字位及观行位念佛人,就算发大菩提心而念佛,也不会见到佛报身。因为报身佛不是肉眼所能见的,必须破事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