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者, 乃如来普度众生, 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。何以言之。以一切法门, 皆须断尽见思二惑, 方了生死。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, 况思惑乎。断见惑, 即证初果。若约圆教, 则是初信。断思惑尽, 即证四果。圆教即是七信。初果初信, 尚有生死。四果七信, 方能了脱。而天台智者大师, 示居五品。虽则所悟与佛同俦, 圆伏五住烦恼, 而见惑尚未曾断。然大师本地, 实不可测。而临终只说登五品者, 深虑末世不致力于断惑证真, 唯以明心见性为究竟也。夫明心见性, 乃大彻大悟也。若最上上根, 即悟即证, 则可即了。否则纵悉知未来如圆泽者, 尚不免重复受生耳。至于五祖戒再作东坡, 草堂清复为鲁公, 尚未至甚。而海印信为朱防御女, 已属不堪。雁荡僧为秦桧, 则诚堪怜悯矣。甚矣, 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难也。如来一代所说通途修证教理, 虽法门种种不一, 绝无具足惑业, 能了生死者。唯净土一门, 但具真信切愿, 以至诚心, 持佛名号, 求生西方。无论惑业之厚薄, 工夫之浅深, 皆于临终, 仗佛慈力, 带业往生。既往生已, 即已超凡入圣, 了生脱死。从兹渐次进修, 即得亲证无生, 以至圆满佛果耳。此如来悲愍劣机众生, 普令现生顿出轮回之特别法门也。须知净土法门, 正摄上上根人。是以善财已证等觉, 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, 回向往生, 以期圆满佛果。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。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, 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著也。世有狂人, 不审教理。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, 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。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。亦有愚人, 知见狭劣。谓己工夫浅薄, 业力深厚, 何能即生。不知众生心性, 与佛无二。五逆十恶, 将堕地狱, 遇善知识, 教以念佛。或满十声, 或止数声, 随即命终, 尚得往生。观经所说, 何可不信。彼尚往生, 况吾人虽有罪业, 虽少工夫, 较彼五逆十恶, 十声数声, 当复高超多多矣。何可自暴自弃, 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。如来称此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者, 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, 用力少而得效速。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, 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。非宿有善根, 决难信受奉行也。吾常曰, 九界众生离斯门, 上不能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捨此法, 下不能普利群萌。盖纪实也。今之时, 是何时也, 乃刀兵饥馑疾疫俱集之时也。虽未至三小灾, 亦三小灾之现象耳。况复邪说纵横, 知识稀少。欲闻正法, 颇不易得。有胡天仆居士者, 发菩提心, 笃修净业。又欲同人, 各得此益, 遂极力提倡而劝导焉。其殆以赞天地之化育, 代佛扬化, 以为天职欤。而一方之人, 闻其说法, 感此时世, 不禁厌苦欣乐之心, 油然而生。遂一倡众和, 靡不服从。(增广·乐清虹桥净土堂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