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, 不可以金刚经之道理, 及禅宗之道理论。各别论之则有益, 混融论之则有损。以汝曾看五十三家注, 或有此见, 故为说破。净土法门, 其大无外, 等觉菩萨欲成佛果, 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。况此下之一切菩萨及学者乎。光老矣, 去冬夜于电灯下校书, 目受伤, 遂拒绝一切。凡来信, 皆云以后永勿来信, 来决不复, 以目力不能应酬故也。净土之要, 有五经, 十要, 圣贤录, 可以备知, 切勿随今之好高务胜者, 求明心见性, 及现身成佛, 则便可如佛所说者, 悉可亲得矣。嘉言录, 一函遍复, 尤宜注意。以一切时一切处, 均可以此法, 利益一切人也。余不多说。(三编卷一·复东海居士书)
玉砫师人极诚实, 与光同住红螺山半年。彼所说禅净之义, 乃只在用功一边说。若谓此义高深玄妙, 圆融透彻, 则便有违经之咎。净土一法, 俾凡夫仗佛慈力带业往生。撇去此义, 唯以一念不生, 一心不乱, 相同为事。直是违抗佛经, 自立章程, 以误初机者, 故不得不为说破。光粥饭僧耳, 老实念佛。人有问者, 亦以此答。兼说因果伦常, 何可云不测。以粥饭僧加以不测二字, 岂非以凡滥圣, 令光同汝俱获罪咎乎。(三编·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九)
佛经义理无穷, 随人所见, 各自著述。只一经也, 别圆终顿, 所判不同。因缘观心, 所释各异。况复后世禅道大行, 人皆乐闻直指之说, 谓其亲切痛快, 易于得益。由是多有以祖意释经意, 挽佛说徇己说。抹除事相, 专谈本分。或以机锋为转折, 或以表法为通关。但能不背心宗, 皆堪辅弼佛说。纵不能普被三根, 称佛本怀。亦可以各利一类之机, 令其就路还家。又显经义幽远, 佛理圆通。法法归真, 头头合道。良以者个如太虚空, 杳无疆界, 不妨随人所住, 以分南北西东。如摩尼珠, 非青黄赤白等色, 而复遇青现青, 逢黄现黄。青黄虽非本色, 本色不离青黄。倘欲离青黄以觅本色, 非蕴空大士不可。如李长者之华严论。憨山之法华击节。曾凤仪之三宗通。及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看, 以净土依正作本分说等。不得律以教家常格, 谓为错讹而稍加更改。以彼另属一宗, 揽一切法指归向上。设一更改, 于本注前后血脉隔断。又不能于教理始终意义吻合。一经稍改, 两途俱失。剜肉作疮, 有损无益。还他本来面目, 流通后世。譬如春兰秋菊, 各擅其美。尽忠行孝, 俱振纲常耳。以师在海山, 言憨山所注法华, 有不合经旨处, 以憨山多约本分作直指之谈故也。(增广·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