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富力强, 当先将净土一法, 认真研究修持, 此是凡夫即生了生死之法。此法若无宿根, 勿道普通人不能了彻, 即彻悟自心, 深入经藏之出格高人, 亦多半不能了彻。以彼不知此是佛法中特别法门, 皆按普通法门之义, 致不肯信。或有信者, 恐专宏净土, 怕人小看自己, 故不肯提倡。须知无论修何法门, 烦惑不断, 决无了生死分。唯此一法, 但具信愿, 即可仗佛慈力, 往生西方。汝且勿以看过为事, 当以熟读深思, 方知光言无谬。(续编·复游有维居士书)
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, 如子忆母, 都摄六根, 净念相继而念。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, 观音反闻闻自性, 两重工夫, 融于一心, 念如来万德洪名。久而久之, 则即众生业识心, 成如来秘密藏, 所谓以果地觉, 为因地心, 故得因该果海, 果彻因源也。(续编·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)
生死海深, 菩提路远, 欲于现生了此大事, 捨净土一法, 勿道不通一切法门, 即通, 亦不能究竟得其实益也。何以故, 以一切法门, 皆仗自力断惑证真, 以了生死。净土法门, 若具信愿, 念佛名号, 求生西方, 即可仗佛慈力, 往生西方。二法相较, 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。(续编·复南通张海桥居士书)
净土一宗, 肇自普贤。震旦远公续法源, 中外广流传。遍令圣凡, 现在证涅槃。华严经末后,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, 此释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。(小乘见思惑尽便了生死, 证真谛涅槃, 故以了生死为证涅槃。大乘成佛, 方为究竟涅槃。不可谓此涅槃, 为佛之究竟涅槃也。)(三编·复卓智立居士书六)
一切众生, 皆有佛性, 皆堪作佛, 固无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, 况男女贵贱, 智愚贤否乎。其升沉六道, 轮回不息者, 由迷之浅深, 与业之善恶, 以为因缘, 而一念佛性, 固未尝因此或有增减也。以迷而不知, 不但不得受用, 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, 作起惑造业, 因业感苦之本。岂不大可哀哉。如来愍之, 令其返迷归悟, 断惑证真, 以迄亲证本具佛性而后已。又以众生无力断惑, 纵有修持, 不能现生即了生死, 再一受生, 多皆迷失, 则尽未来际, 解脱无期矣。于是以大慈悲, 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, 俾一切若凡若圣, 同于现生, 仗佛慈力, 了生脱死, 较彼专仗自力者, 其难易迟速, 天渊悬殊也。以故自古迄今, 缁素四众, 修此法门, 往生西方者, 不胜其多, 即近时亦常见之。(增广·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