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法师推荐 - 法师开示选读 - 正文   │ 文章推荐
○ 成佛之道(修行的重点 真正的关键)

我们藉这一堂课的时间,简单扼要的谈谈“修行”。这两个字,学佛的同修们常常挂在嘴边,而实际上这两个字的意义,真正理解的人不多。天天口里说修行,自己的心行从来没有改正过来。

“行”是行为,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。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,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,这叫“三业”。身体的动作是身的行为;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;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。用“身、语、意”这三条,把我们所有的行为全部都包括了。这三种行为又称为“三业”。业是什么?业是造作的结果。我们正在造作的时候是“事”,你在做什么事。事做完了之后,这个结果就叫“业”。业也分三类,有善业、有恶业、有无记业。所谓“无记”,说不上善,也说不上恶,这称之为无记。这就把我们的行为、造作统统包括尽了。

三业的标准也很复杂。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善恶的标准在哪里?佛给我们讲了很多层次。正如同我们学校教学一样,小学生的善恶标准跟中学生的不同,中学生的善恶标准跟大学生也不同,大学生的善恶标准跟社会一切大众又不同。佛法亦复如是,佛法比这个讲得还要详细。因为佛教学的对象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太多太多了,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。如果就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来讲,不仅是根性不相同,文化不相同、族类不相同、生活方式不相同、居住的地理环境不相同、信仰的宗教不相同,因此标准就很多很多了,不是一个标准。一个标准决定谈不上契机。佛如是,世法也如是。现在我们对这些状况,一般人都能够理解。

为什么有这么多标准?现在交通方便、资讯发达,我们到国外去旅行是很容易的事情。在古时候,别说是出国旅行了,到其他城市去旅行都是一桩大事情,不是容易的事情。我们到其他国家,这个国家风土人情跟我们自己的就不一样,法律规章跟我们的也不一样,所谓是“入境随俗”。我们这个地区认为这桩事是善的,可能他们认为是恶的;我们认为是恶的,可能人家看到是善的,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。标准尽管不同,可是总有一个绝对的标准,那就是永远不变的标准,这个标准是什么?无论是哪一个族群,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宗教信仰,“爱”是一个共同标准。我们掌握绝对的标准,犯过失就少了。

佛法里面不但说爱,而且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,从这里面生出来的爱心。这个爱心在佛法里叫“慈悲”,所以慈悲是理性的爱。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。其他宗教确实他那个爱是情,不是真的智慧。从感情里面生的爱,是会有变化的;从智慧里面生的爱心,永恒不变,那是真的。智慧是真心,感情是妄心。情会变,智不会变。所以佛不用“爱”,用“慈悲”。慈悲跟爱在形象上完全相同、没有两样。用心不一样,一个是用真心,一个是用感情。所以用感情,爱会变成恨;用智慧,爱永远不会变质。诸佛菩萨,你爱他,他也会爱你;你恨他,他还是爱你;甚至于你陷害他、忌妒他、杀害他、毁灭他,他还是爱你。他那个慈悲,绝对没有一丝毫的改变,那是真的。

凡夫用的是妄心,妄心叫生灭心。诸佛菩萨用真心,常住真心。换句话说,凡夫用念、念头,佛菩萨不用念头。佛菩萨用什么?用禅定。什么叫禅定?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就是禅定。不是不做事,事没有妨碍。心地清净,心有主宰,不会为外境所动,这叫禅定。我们明了这些原理原则,就晓得我们如何来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。

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看错了、想错了、说错了,也做错了。怎么说错了?六根随顺外面境界,自己烦恼作主,这是我们过错的根源,这个根太深太深了。无量劫来,我们就迷失了自性,烦恼当家,尤其是见思烦恼当家,于是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。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。见思烦恼第一个错误,执著身是“我”。所以佛常常跟我们讲“无我”,执著身是我,错了!从这个地方就一错到底,回不了头来了。身不是我,那身是什么?身是我所有的。就如同衣服一样,衣服不是我,衣服是我所有的。大家要真把这个道理参透了,人有没有生死?没有。哪有生死?我所有的衣服,衣服脏了,脱掉再换一件。脱掉就等于死,换一件就等于生。人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,生死就跟换衣服一样。

到底什么东西是“我”?印度有一些高级的宗教,他们认为“神我”是我,他们在“我”上加个“神”,我们中国人讲灵魂,佛法里面讲神识。印度教讲神我,这个是我,这比我们执著这个身体是我进了一大步。为什么?神识在六道里投胎,换一个身体真的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,所以他们对生死没有恐怖,心态非常正常。换一件衣服有什么好可怕的!如果你这一生修的是善业,这件衣服愈换愈好。你这个身体愈换愈好,人身换成天身,欲界天身换成色界天身;相貌愈换愈端庄、庄严;寿命愈换愈长;福报愈换愈大。种善因得善果!造作恶业,这个身就愈换愈差。

最近来新加坡来参学的中国同修告诉我,天津有一个老太太,她的儿子死了两年,有一天她作梦,梦到她儿子。她问她儿子:“你现在在哪里?”他说:“我现在在一个庙里面。”“那个庙的名字你还记得吗?”我们有一个录相带,将来把这个录相带制作成VCD,可以拿来我们内部流通。她说:“你在庙里做什么?”他说:“我在庙里看门。”醒来之后她很难过。过了不多久,有一些佛门同修结伴去朝山,就说到这个庙。这个老太太一听,那一天她梦见儿子的好像就是这个庙,于是她就问可不可以带她去,这一批佛门弟子说:“行!我们一同去。”到达那个地方之后,她就向寺庙的老和尚打听。她说:“你们这个庙有没有门房?”这老和尚说:“我们没有门房。”她说:“看门的,谁在看门?”他说:“看门,有个小虎。”她听到“小虎”的时候汗毛直竖!小虎就是她儿子的小名。她说:“在哪里?”老和尚说:“它是一条狗!”她的儿子投胎去做狗了。这个狗人家叫它做“小虎”,可能长得很雄壮,像个小老虎一样。她就跑到门口去找这条狗,这个狗一看到母亲就流眼泪,人跟狗抱在一起。这是造的不善业,换的身体就换差了。以后这个事情,天津都传遍了。天津人到这儿来看它的时候,它就躲藏起来,不好意思见人。外面的人来的时候,它就走出来,它有灵性!所以有些懂得佛法的人就劝老太太,你应当把这个事情多多的宣扬,不要以为难为情,能度很多众生。这是一桩事情。另外还有一桩事情,也是一个人投了狗胎,都是最近的。我请他们录相,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,将来这个录相带送给诸位。

所以轮回是真的,决定不是假的。肯定轮回是真的,我们的起心动念就不能不注意了。人在世间,时间很短促,死不怕,死了以后到哪里去,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?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,我们修行的目的也就在此地。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殊胜,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,我们修行目的在此地。所以你要懂得怎么修法,佛在经典上是怎么样教我们的,不能不记住。佛教的太多太多了,你要把佛教的根本抓住,抓住佛陀教导的纲领。佛教我们最根本的,是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所说的“净业三福”。第一句话“孝养父母”,第二句话“奉事师长”,这是佛陀教学的核心,佛陀教学的大根大本,无量无边的佛法,就从这个根里头建立的。所以佛法是孝道、佛法是师道。大乘经论里面佛说得太多了,尤其是菩萨戒经,佛讲“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”,“孝养父母”就从这里建立的。又说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,“奉事师长”那个根就在这里。

什么人是菩萨?菩萨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是父母,看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。以对父母的孝心对一切众生,对佛陀的恭敬对一切众生,这是菩萨行。我们今天修行不能成就,没有这个念头。处处还是我是老大,我总比你们强,你们总不如我,没有一丝毫孝敬的心。你怎么样修学?念佛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古德讲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。你将来该怎么堕落,还是怎么堕落,没有法子。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,因地是什么?你最初那个念头。所以修行,就是把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,依照佛陀的教诲。佛说一切众生,经上也常讲:“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”。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父母诸佛,你很难懂,你也不能承认。你真懂了、真承认了,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所以佛换一个讲法,“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”,这个听了勉强可以接受,不会提出反对意见。可是能不能落实?还是不能。真正能落实,这个人就是菩萨。至少他是初信位的菩萨,他已经把基本的观念修正过来了。

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,都教人修行从根本修,这是根本,根本的根本。从这个根本里面,生出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我们今天佛陀教学的纲领确实是掌握到了,但是自己得不到受用。原因在哪里?根没找到。要把这个念头换过来。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里,错就错在这个地方,不知道宇宙人生跟自己是个什么关系。佛是过来人,他给我们说破了。我们对他要相信、要接受、要真的改过来。改过来之后,这才能行菩萨道,菩萨道就是菩萨的生活。“菩萨”是觉悟的人,这是一个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“觉有情”,觉悟的有情众生。有情是凡夫,我们都是有情众生。你觉悟了,你就成菩萨;你不觉,就成凡夫。凡夫跟菩萨,就是觉、迷不同的称号而已。觉悟的人,时时刻刻将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。所以你要想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首先你要能发现你自己的错误。发现错误、明了错误,在佛法里面叫“开悟”,这个人悟了,开悟,悟后起修。你知道错了,把错误改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

佛教菩萨修行有六个纲领,这六个纲领对治我们六种大毛病。我们第一个大毛病是贪心,悭贪。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。佛教菩萨怎样把这个毛病修正过来?布施。布施波罗蜜度悭贪。悭贪的根是贪生怕死,自私自利。我们怎样用布施这个方法,把这个毛病修正过来?你要懂得布施是什么意思,不是说布施是到寺庙里面去捐一点钱,添一点香油,你把布施的意思完全错会了。什么是布施?布施就是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”,这是布施。什么是父母、师长?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父母、师长。我们要用真诚的孝顺心、真诚的尊敬心,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就是修布施波罗蜜。我们舍财,为社会造福,为众生造福是“财布施”。我们舍身,身为他们服务,服务是无条件的,今天讲做义工,给社会大众做义工,这是布施波罗蜜。时时刻刻心里想著,社会需要什么,众生需要什么;常常想念著我们怎样去帮助他、怎样去做,这就是“法布施”。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统统具足。

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说到服务,为社会服务,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叫布施。布施里面如果是有孝顺心、恭敬心,这个布施就叫做供养,那就变成普贤行,普贤是最高级的修行。所以我们要养成这个心理,比什么都重要,不能轻慢一个人。轻慢人就是轻慢父母,不孝!轻慢师长,这个罪就很重了。天天造作罪业不知道,还以为自己有好大的功德,所以念佛不能往生。我们在服务之中,为社会服务,为一切群众、一切众生服务,无论事情大小,如理如法,合理合法。合理是般若波罗蜜,合法是持戒波罗蜜。你办事情方法很正确,方法里头没有过失,这叫持戒。持戒是守法、守规矩。无论办什么事情,有次第、有程序、有条不紊,让别人看到尊敬你、佩服你,向你学习,这是持戒波罗蜜。持戒对治我们的坏习惯,持戒度恶业,很多坏习惯,很多坏毛病,不足为社会大众做榜样的。所以要想到,无论做大事,无论做小事,我们做事的程序、做事的方法,都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这个心是持戒的心,这个行为就是持戒的行为。我们连这个根本都不晓得,所以大家天天看到这个戒律,死在戒条之中,诸佛菩萨看到你们这样作法,都摇头、都流眼泪,你们把佛法统统错解了、误会了。

如理,不论事情大小,合理,合乎人情事理,这是智慧,般若波罗蜜。我们服务要有耐心,耐心就是忍辱波罗蜜。忍辱是对治瞋恚的。没有耐心,做事情不耐烦就生气、就发脾气了,忍辱是对治这个烦恼,对治这个习气。大的事情要很大的耐心,小的事情也要有小的耐心,没有耐心决定做不成就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。菩萨修学六个纲领特别提出来,也就是说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,忍耐的心没有,世法、佛法里许许多多的事业不能成就。所以要成就,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耐心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不能做得太过分,不能太积极,缓慢一点好。太快了就容易出差错。

我们在这两天接触到澳洲一位李先生,今天我们接见此地的参议员,都谈到现在科技进展太快速了,带给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灾难,不是好事情。你要明了事情的缓急、次第,这是学问。什么事情该快,什么事情该慢,古时候人懂得,现在人不懂得。古老的教学,看中国儒家跟佛家,什么事情要快、要急?进德。德行的修养要急、要快。物质生活上的要求要缓、要慢,不积极去追求。积极追求的是品德的修养,在佛法讲道业的修养。生活方面过得去就行了。许许多多宗教都重视苦行,基督教、天主教他们的名称不叫苦行,叫“神贫”,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苦行。他们很重视神贫,过一种清苦的生活,对于物质生活上的追求,他们放得很缓慢,品德上的修养非常积极。所以你懂得缓急、懂得轻重,这是学问。

我们今天从这个原理原则体会到,为众生的事情我们要积极,为自己的事情要缓慢,愈缓慢愈好。对别人的事情,要认真努力。为社会造福,为众生造福,不为自己。忍辱波罗蜜、精进波罗蜜都在其中,精进是度懈怠的。佛这几条纲领,我们如果学会,一生受用不尽,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。回向净土,只要你有这个念头,“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”,念佛,十念、一念都能往生。这是经典上佛说的,有依据的,不是我们随便讲的。十念、一念凭什么往生?凭他平常修学的功德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功德!他不是在造业。

什么是禅定波罗蜜?看看佛所讲的,“禅定度散乱”,我们的心思很乱,不定。由此可知,所谓的禅定,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精神意志集中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好,佛教须菩提尊者,须菩提尊者发心度化众生。度化众生,佛跟他讲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定慧。佛在经上所讲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教学的禅定,就是根据这两句话。他说得浅,说得白:“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”。“外不著相”就是“不取于相”,“内不动心”就是“如如不动”。你能够具备这个条件,你就可以度化众生,什么地方都可以去,什么境界都可以接触。为什么?你有定慧,你不会被外面境界转,你就有能力转境界。没有这个功夫,不能教化众生,教化众生被众生度跑掉了。自己被众生转,自己不知道。怎么转的?接触外面群众起贪瞋痴。合自己意思的,生了贪念;不合自己意思的,就瞋恚。这是没有定功,没有智慧。有定慧的人,顺境里面不起贪心,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,始终保持自己心境清净平等,这叫禅定。修禅定,不是在禅堂面壁打坐,那个另有什么用处?禅堂里面面壁打坐是教小学生。初学、小学生要这样训练,训练出来后,离开禅堂,离开学校在社会里面去工作,也要像在禅堂一样。我在工作当中,接触各个层面,也是心地如如不动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,这叫修禅定。
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看到,鬻香长者修禅定,他在哪里修?经上讲“市廛”,市廛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市场,最热闹的市场。他就逛市场,逛市场修禅定。那我们今天,你不愿意逛市场,你在家里看电视,也是修禅定。唱歌、跳舞,戏院,都是修禅定的道场。你在这个境界里面,是不是能够保持“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”?这叫修禅定。外面境界表演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,那是智慧,般若波罗蜜。般若是一切明了,一切明了又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定慧等持。

菩萨把这些原理原则,都应用在生活上、应用在工作上,天天照样工作,天天要生活,并没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,也没有叫我们换一个工作,没有。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,都是菩萨可以做的。那我们现在所讲的行业里头,杀生最不好,天天在造恶业,果报都不好。我问问菩萨干不干这个行业?菩萨干!菩萨也卖肉,菩萨也可以开酒店,人家不造业,人家度众生,这是我们办不到的。为什么人家不造业,人家度众生?人家在境界里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所以他不造业。我们在里头杀生、吃肉、起心动念,这个好吃、那个味道不好,造业!你就要受报。菩萨成天喝酒吃肉,从来不起心、不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不造业,不造业才能度众生,造业就不能度众生了。这个理我们要懂,事我们不敢学,为什么?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。

甘露火王,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,就是这种行业的代表。胜热婆罗门干的是愚痴的行业,五十三参就是现实的社会,哪个行业都有,全都是菩萨。伐苏蜜多女,我们现在讲妓女,这个行业也是菩萨,她也在那里行菩萨道,也在那里广度众生。由此可知,佛法涵盖了整个社会,我们哪里懂得?他们经营从事的行业,都是真诚心,都是清净心,都是大慈悲心,为众生造福,为社会造福。这些不善的行业是替众生消灾、消业障,所以那是菩萨。我们不懂得这个境界,不是发菩提心,不是行菩萨道,干这种行业,那就是恶因恶报。我们现在《华严经》是刚刚讲到开头,还没有讲到这些地方。讲到这些地方,我会细细跟大家介绍。

《华严》的教学,它在行门上的纲领,就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、普贤菩萨的十愿。这二十条是华严海会法身大士修学的总纲领,每一条里面的境界都是尽虚空、遍法界,深广无际。我们哪里懂得?我们今天想修学,想去找个好环境,这在我们的分上是必要的。我们的确是初学,是佛法幼稚班的学生。《华严》是佛法的大学,他们的修学,就在自己现实生活环境当中,就在自己现前工作里面,绝不改变生活方式,也不改变工作的行业,(此后音档没有了)都在本位上修十波罗蜜,修十大愿王,本位当中就成菩萨,就成佛了。我们不能不懂得这个道理,事上我们现在做不到,理我们要晓得,我们自己境界才会不断向上提升。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,不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纵然修行很努力、很认真,境界不高。现在人讲,你没办法突破,你的观念就是一个界限,你没有法子突破。

这些年来,我们跟许多不同的宗教、族群接触,就是修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法,这是真修!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古德说得好,就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。所以《华严》到最后,文殊、普贤“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”,你只要遵守这些理论方法去修学,也就是说修正我们错误的生活行为,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生到西方世界不是同居土,不是方便土,是实报庄严土。这种殊胜、这种功德利益,诸佛菩萨说之为不可思议,我们才真的懂得这个意思。否则的话,看到“不可思议”这几个字,实在讲里面的义趣不明了,囫囵吞枣,似懂非懂。由此可知,《华严》经教对于现代众生很契机、很投缘。不要认为现在众生造的恶业太深、太重了,这是事实,没错。可是这些众生有深厚的善根福德,可惜没有遇到好的缘分。一有好的因缘,他的善根福德就能够引发出来了,念头一转,就是大乘圆顿根性。转不过来,这一生空过,古人所讲的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;该怎么轮回,还是怎么轮回。那个念头一转过来之后,立刻就破迷开悟、转凡成圣。

这是善导大师所说的“总在遇缘不同”。所以我们修行证果,“缘”对我们的关系,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。可是凡夫毕竟是凡夫,听一百遍、听一千遍、听一万遍,还是回不了头来。所以世尊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天天讲,千遍、万遍、百万遍、千万遍,把这个人唤醒了,唤回头了,佛度化众生的目的达到了。现在佛不在世,我们的缘有没有缺乏?没有,问题只要你自己会抓住。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最近往生,他就是能把缘抓住了。他今年往生八十六岁,八十三岁的时候身体不好,在家里头养病,工作放下了。养病期间,每天听经。李木源居士告诉我,把我们讲经的录相带全部送到他家,老居士每天听八个小时,听了四年。每天八个小时,听四年,这就是缘殊胜。他能把缘抓到,四年他成功了,他得一心不乱,临命终时预知时至。往生前三个月,他就知道他什么时候走。两年前见到阿弥陀佛,他要求想往生,我听木源告诉我,大概是阿弥陀佛嘱咐他再等两年,照顾居士林这个道场。果然照顾到这一届的改选,改选的时候,他坐著轮椅参加,那一天我也在场。改选完之后,没几个月,他就走了。

缘还是在自己。老林长的缘殊胜,我们所有的录相带他都拿到了。我们没有这个缘,没有这个缘不要紧,一片录相带都行、都可以,你只要拿到一片,你每天听八个小时,你也听上个四年,保证你的功德超过老林长。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,“戒定慧”三学统统具足。每天修八个小时的戒定慧,修上三、四年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所以我们自己不能成就,不可以怪别人。不能怪我的运气不好,我没有遇到善知识,我没有遇到好的同参道友,自己推卸责任,把过失都推给别人。真正修道人、明白人,知道过失都对著自己,别人没有过失,环境也没有过失,自己没有能抓到,错过了机会。

往年我在美国,说这个话总得有十几年前了,十五年前。洛杉矶赵立本居士,他是位大学教授,退休了,跟几个朋友经营一个餐厅。我在洛杉矶讲经,他来听,听了很欢喜。他找到两套录音带,那是我早年讲的,一套是《六祖坛经》,一套是《金刚经》,他很喜欢,在家里面反覆的听,听了二十六遍。来告诉我,他说:“法师,我学经教,我就听这两样就够了,其他的我不要听,我念佛求生净土,行不行?”我说:“行。听了多少遍?”“二十六遍。”我说:“太少了。”他说:“那听多少遍?”我说:“至少听一百遍。”他真干!一百遍听完了,我告诉他再听一百遍。现在这两部经他会讲,讲得很好,很多地方请他去讲经。熟透了,就变成自己的了。你要晓得这个修行方法,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。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,这是持戒。你专心,不再想学别的东西,你心定在这里,定了就开智慧。一般人智慧为什么不开?心太乱了,所以心定就开智慧。听经遍遍都有新的悟处,积小悟就成大悟,积大悟就大彻大悟,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。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“三辈往生”,他是属于最后的那一段。慈舟大师在《科判》判后面一段叫“一心三辈”,不是修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的,是修学其他大乘经典,回向求生净土,他成功了。这些人修学的方法,都足以给我们做榜样。

在今天这个社会,我们利用科技,实在讲,你买一个小收音机、录放机就行了,有一部经、两部经的带子足够了,哪有不成功的!你自己不肯干,那就没法子了。只要你自己真正肯干,菩萨六波罗蜜都在其中,做任何一桩事情,都具足六波罗蜜。六波罗蜜不是分开来的,不是一桩事情属于哪一条,任何一桩事情统统具足六波罗蜜,这是菩萨行。所以要明白这些道理,要知道自己怎样去做,怎么样去修。由此可知,这些成就的人,真的是佛所说的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。他有耐心,他不改变,天天听经,天天改过。经典里面佛对我们的教训,告诉我们哪些是要去做的,哪些不应该去做的,你听懂了、听熟了、听多了,自然就记得。在生活上、工作上,处事待人接物,念头才起,就知道我这念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。如果是错误的,立刻改过来,真修行!这种人叫真用功。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一切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,这个人没有不成就的。

《无量寿经》上说,这种人是“如来第一弟子”。如来第一弟子的条件,就是经论里头,世尊常常嘱咐,常常勉励我们的,“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”,你只要把这一条做到,就是如来第一弟子!佛所说的,你有没有真的听懂?真正听懂了,你就会接受。你还没有能够接受,那说老实话,你并没有懂。你如果懂得,你不可能不接受。你还不能够接受,是你没有真正懂得。大经里面常讲“深解义趣”,为什么不能够深解?你念的遍数不够多。古人说得好,“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”。读书、听讲都是一个道理。你听讲听上一千遍、听上两千遍,人会开悟。你念得太少了,听的遍数太少了,不管用。听,要专,不能杂。杂,这个悟门要堵死了,要专。因为这种听经、这种读诵,都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如果你听东西听多了、听杂了,那是常识,那就是古人讲的“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”,没有什么受用。学东西的秘诀就是专精,长时间的薰修,你会得定,你会开慧。得定,自己清楚,妄想少了、烦恼轻了、智慧增长了,这是得定的样子。处事待人接物聪明了,从前糊里糊涂的,现在很清楚、很明白,从前常常做错事,现在不会做错事,这是定慧的样子。

一切都在功夫用得深,我们才能够把无量劫来错误的习惯、错误的习气扭转过来。转烦恼成菩提、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。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,就在你懂不懂这个诀窍,你懂不懂这个方法,与你的生活、工作毫不相关。千万不要误会,我这个工作修行很难,那个工作修行很容易,不见得!关键是你懂不懂诀窍。懂诀窍的,任何一种行业,任何一种生活方式,都能够成就。不懂得,天天出家,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,禅堂里面去打坐,坐一辈子都不能成就。你不懂得这个秘诀,你不懂得三学六度是一次完成。穿衣、吃饭,都离不开三学六度,点点滴滴再小的小事情,都具足圆满的波罗蜜,这才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“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”。任何一行,一种修行,具足无量无边的行门,都在这一行当中。一行不是独一、不是专一,是任一、任何一个行门,都具足圆满波罗蜜,都具足无量无边的法门,一成一切成。大乘经教里面这些原理原则,我们要常听,要多听,才能把我们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突破,使我们的修行不至于产生误会,不至于产生障碍。

今天我们的时间虽然不长,我把修行的重点、真正的关键,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。诸位要多听,这一个半小时的录相带,多听几遍。现在我们有这些科技设备,方便、可以重复听,这是我们比古人殊胜的地方。古人听经,听一遍,不可能再听第二遍,一遍听不懂,几乎就没有了。现在一遍听不懂,还可以再听,遍数听多了,你就明白了,晓得路怎么走法,成佛之道!(完)

→ 其他相关文章
· 藕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讲解
· 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意1
· 返回目录